【日更第1233天】
我觉得
一个人的生长
是发自内心的渴望
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内心是隐约有着答案的
提到我的时间余裕,我对朋友说,现阶段我是留有30%的时间给自己的,70%则用于工作和生活的琐事。
而写些东西,也在我的30%里,晃晃荡荡,随时随地,无所事事地任由思绪冒出来,付诸指尖纸上。
我这两年迷恋上《无所事事的艺术》这本书,很接受书中的观点,认为能够安然在无所事事中,才是真正去享受自己的生命,但一直快跑的人要慢下来,其实是不习惯的,因为骤然减速,而空余的时间甚至会产生对自我的怀疑,比如“懒惰”,比如“是否在浪费生命”。
有时候人不知道自己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时,却在不知不觉中向着那个方向在走,人是直觉的动物,无法以理性揣度和框定。
他们试图“成为自己”,而非“成为别人”。他们追求内心的舒适,而非外在的成就,尽管许多人看似无所事事,时常看起来也挺迷茫,但至少,如福柯所言:当前的目标并不在于发现我们是谁,而是拒绝我们是谁。
所以会以一种比较缓慢消极的态度来体会内心所表达的一种抗拒,一种自己都不明白的抗拒,直至寻找到自己。
我前两年重开工作室的时候,隐隐约约有个感觉就是,我一直在追随,肯定他人,很少给自己肯定,也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也许,我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空空如也,所以,我有什么呢?我很想去找一找,然后表达出来。去找一找他人眼里的“无所不能”的我到底是有着什么。
所以,我到底有什么呢?
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需要去寻找,去确立自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很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
于是我觉得少做事情也是很有必要的,人在忙碌中总显得混乱,没有时间来梳理自己的内心,虽然生活匆忙,工作充实,但心也许是空的,或者说是一种很喧嚣的空,这些喧嚣由外界纷沓而至的琐事填满,一旦如潮水般逝去,空掉的内心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支撑了,就像突然干瘪的气球。
与其让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填满,不如我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意义。
不依赖工作,家人,外在的那些。我想要找的,只是属于我自己的。
这两年,我在按照自己的心意生长着。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