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拒绝成为的自己
我是有这个想法的,以一颗嬉戏玩耍的心蹦蹦跳跳的过到35岁。
35岁前的日子里,如同一个孩子好奇的探索,发现,直接的去体验新鲜的一切。
我从来都知道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有多么广大。而我有多么渺小和无知。
我不想自己活的太过单薄,我希望暴露在世界当中,让生命的深度自然的凸现。
至于35岁以后,也许就会老老实实的去做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事情了。还有就是该多陪陪家人。
然而,这样的念头不敢多想。我怀疑那是不道德的念头。我怎么可以自私的想着自己快乐的嬉戏玩耍呢,甚至是玩到35岁。我已经可以预见父母沉重的心理负担。我一直很清楚他们乐于见到我过上怎样的生活。
我无法欺骗他们,更无法欺骗自己,也绝不会有心力过上他们期待我过上的人生。
读蒋勋先生的书,突然意识到的是:西方文化中鼓励的是先完成个人,再去完成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然而,中国文化更讲究的是先履行你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然后你才可以从群众当中出走去做回自己。
也就是中国文化习俗默认,或者是希望你可以过上家人,社会所期待的生活,成为家庭,生活所希望成为的那种人,所想要看到的那种人。这就是我们和家庭无法轻易达成和解的原因。也是做自己那么难的原因。你所在的环境不是一个安全的,支持你去做自己的环境。甚至你很有可能会被当成异类被驱逐,排挤出社会。
仅仅就是要承受这个后果就需要你极大的心力。
所以,我很清楚我为什么变得不爱交谈了,反复的把编辑好的文字删除了,把发出去的信息撤回了。甚至一定程度上放弃和某个人的沟通了。
我承认自己也许是个悲观主义者,但这并不足以用来说明我拒绝交谈的原因。
我是在生活实践当中直接经验到这一切的。我发现自己即使是在和最好的朋友交谈时都会担心她会觉得我很古怪吗。我甚至可以选择规避谈论某个话题。
我尊重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试着让自己更多的理解他人的生活方式,这样我就可以做到真正的尊重和包容。为什么,说到底还是希望,我所选择的生活也能以同样的被理解和尊重罢了。
现在再说说另一个让我没法行动起来的原因是。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社会人,我还是苦恼于金钱这个问题。我在想是应该趁着年轻实际点多赚点钱,攒点钱好呢,还是该一头扎进广阔的世界当中呢。我在徘徊,在纠结。
还有,我怀疑在履行完对家庭和社会的义务之后,这个人是否还记得自己真实的模样,是否还有能力做回自己。年轻时的出走一定比年老的出走面对的枷锁和阻力会更小吧。仅仅是冲破惯性的力量和时间加之在我们身上的习俗的力量就已经足够让你头破血流了吧。
所以呢,这么一想,管不了那么多了,顾不上自不自私了,我还是先完成自己吧。
究其原因,我不得不先去完成自己。生活从一开始就把这个问题丢给我了。这是我当下的功课。
所以,放下许多的功利心,放下服务社会的想法,先学会服务好你自己吧。如同奥修所说:当你能服务好自己,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和人类。
以上,只是我的胡言乱语,我的自说自话,你不必太过放在心上,看过忘掉就很好,如果忘不掉,那也许是很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