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小时38分钟!”
“坐这么长时间,你的老腰受得了?!”
当得知我因买不到卧铺决定坐票前行,先生着实吃了一惊,对我的身体状况他是了如指掌的。
“她是受了于丹的蛊惑,才产生了如此不切实际的想法!”
还没等我回答,女儿抢先爆料。
我承认在出行前我确实看了一档于丹的关于旅行的节目,节目中她说的徐霞客不坐车马、不用船,仅靠双脚丈量中国山河的壮举,和她自己小时候坐票苦旅拉萨的经历,确实从某种程度上鼓励了我。
但这并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我对青海渴慕已久,前往的小小不便在我高涨的热情面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先生批下年假,我订票,说走就走!
站票近三个小时到北京站,地铁倒三回线路到北京西站,21个小时38分钟北京西站坐到青海省会西宁,向着心中的圣地一路奔波!
想不到火车上遇到两位姑娘,也是坐票游青海,我们一拍即合,组成五人小团,联系当地的包车司机,开始了自由又性价比很高的青海之行(说自由,是因为自己包的车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在哪停多久就停多久,这是跟团旅行无法做到的;性价比高也是与自驾和跟团的花费比较而来的)。
我们的第一站是青海湖,藏语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
司机师傅马哥带着我们由东线开始了环湖之旅。青海湖的东面是一片金色的沙丘,起伏蜿蜒,连绵不绝。奇异的是每一座沙丘的顶部都有一道硬朗的沙埂,既勾勒了沙丘的轮廓,又留下了风的形状。每一道沙埂都以棱的形式宣示着沙粒们对风的抵抗,庄严着刚劲;道道沙埂相连,又似沙海泛起的层层涟漪,诉说着它们对这片湖的柔情。
由青海湖的东线驶入了南线,沙丘渐渐隐去,被遮挡住的湖拽着白云、蓝天、五彩的旗子、金黄的油菜花,悠闲的骑士呼啦啦的涌入眼帘。 如果东线的沙丘让你觉得有点单调、荒凉,甚至有几分远古的沧桑感,那么当南线的湖光山色映入双眸,你小小的心会被明丽的风景充斥地膨胀,不由地希望眼睑可以拉长到发际,拓宽至眉梢,好让视野扩大、再扩大,直到无限,将眼前的景象一览无余。
不要说我贪婪,面对视觉的饕餮盛宴,谁都希望视野大到无限!
天那么蓝,蓝得让人想跳跃;云那么低,低的让你觉得它想扑入湖的怀抱;湖那么静,任身旁过客更迭,依旧从容;五彩旗那么明媚,在微风中絮絮低语“你来了,我等了好久”;油菜花那么浓郁,成片成片的绽放在阳光下,似满地碎金;马儿那么悠闲,或驻立或行走,拉慢了每一寸光阴。。。。。。
在这样的天地间,你还是你吗?
你早忘了自己!
漫步在青海湖畔,尽管有风,却不起浪,那一泓碧水就那样稳稳的在眼前平铺着,平铺着,直到天际,把我的心也拉向远方;徜徉在油菜花田,拍照留影,定格的是风景也是风情。
游玩了两个多小时,我们沿南线继续向前,蓝天、白云、湖水、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在车窗外一起向后跑去,有时车速稍快,那些颜色混在一起,像一幅幅油画在你眼前以胶片的形式在放映。
闪烁着闪烁着,大片的金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辽阔的草场,成群的牛羊,放牧的马仔,零星的蒙古包。
移步换景,才被吸引,又受震撼!
“那么多羊!”
“牦牛,看!”
车内有人累了正在小憩,“腾”的一下坐起来,立马兴奋了。
停车,跑下去!
看密密麻麻挤在湖边像石块堆叠的羊群,看牦牛长长短短的毛、黑黑白白又黑又白或单一或花样的色,看马儿齐齐的鬃毛、长长的尾巴,聚焦母牛哺乳、公牛闲逛、牧马人耍酷。。。。。。
与那么多马儿、羊儿、牛儿一起站在蓝天白云下,那些歌唱高原的音域辽阔的歌不是响在耳边,而是从你心里飞出来啊,一直飞到天上啊!
歌儿在心里飞出,敬畏也在心里升起。
对那蓝的纯粹的天和湖,对那雪一样的白云,对辽阔的草场,对你身旁的每一头牛羊,对你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你都会由衷的产生一种敬畏之情,你会觉得万物平等,都是上苍的子民,你会觉得自己渺小,如同路边在风中摇着的草芥,你会不由自主的谦卑起来,感恩造物主给予的一切!
导游马哥说,后面的行程牛羊多的是,趁早赶到下一个景点有更美的景,我们短暂停留,就暂别青海湖向茶卡盐湖进发了。
但停留虽短暂,却已在心底掀起了涟漪!
进发途中眼前草场、牛羊不断送到面前,只是在驶离青海湖后,平坦辽阔的草场逐渐隐没,高低错落的山丘与之相接,但牛羊并没有消失,有时你会看到成群的羊或牦牛从高山上奔下来,蔚为壮观!
和牛羊一样没有消失的还有五彩的旗子,它们色彩鲜艳,间或的出现在你的视野,沙丘上、湖水旁、油菜花田、草场里、山坡上、甚至相连在两座距离较近的山顶上,有时一座山丘高据,除了草没有人影也没有牛羊,但是有五彩的旗子。
我很好奇,询问导游马哥,才知道这叫经幡,也叫转经旗。在藏族人的信仰里,风吹动转经旗呼啦啦作响,就像在念诵经文,可以传达到上天。他们在生活的地方遍布经幡,将藏民族的祈祷与祝愿传达到遍布十方的诸神与菩萨的身边,诸神与菩萨会以无穷的力量佑护这些虔诚的子民,牛羊肥壮、五谷相登。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无处不在,再次注目那些五彩经幡,内心也不由得虔诚起来。
带着虔诚的心细看这些五彩经幡,我才发现尽管他们形状有别,有三角形的,有方形的,但颜色排列极有规则,都是蓝、白、红、绿、黄。
此时山路弯且陡,不敢与司机兼导游的马哥多说话,我便随手上网查了一下,原来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含义:最顶端的蓝色幡条,它象征蓝天;白色幡条,象征白云;红色幡条,象征火焰;绿色幡条,象征绿水;最下面的幡条是黄色,象征黄土,或者大地。五种颜色的排列形式正是客观大自然物质存在的立体排列形式,因此,五彩经幡整体上象征自然有序、不容颠倒。
当自然界天平地安、风调雨顺的时候,人间便是太平祥和幸福康乐。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族人民用五彩经幡表达着他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行走在这蓝天、白云、绿草、牛羊之间,我虽不是藏族人,虽然对藏传佛教没有深入的了解,但此刻我内心的情感和他们是相通的,这大美的自然让我膜拜,我匍匐在它的面前。
“天,这么多人,藏族同胞在举行天葬仪式!”导游的一句话把我们五个人的视线都拉向了车窗右侧。
满是绿草的绵延的山脚下,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在他们的右前方,有个方形的石头垒成的台子,目测高有一米二三的样子,台子上方有一堆燃烧过的灰烬,正冒着缕缕青烟。导游说这个台子就是天葬台了,有燃烧过的灰烬大概是藏族同胞们刚举行过某种仪式(回家后我查阅资料得知,天葬仪式的第一步是焚香供神,燃起烟火。鹰鹫见烟火就会聚集在天葬场周围),天葬过程中会有专门的天葬师用特制的刀把尸体的骨肉按照次序和一定的刀法分离,把肉切成块,把骨头砸成粉状并拌上青稞炒面,喂食天上的秃鹫。
导游说只有正常死亡的成年人才能天葬,轻生者是不可以天葬的。在藏族人的信仰里一个人生前尽享自然的馈赠,死后被背上天葬台,把身体的全部奉献给大自然中的鹰鹫,不占据大自然一点空间一星土地,尽量把有限的空间留给其他生灵,是对自然最好的回馈,是最尊贵的布施,完成了这一步,才算是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心地越善良正直的人,肉被吃得越干净,灵魂升天和进入下一个轮回也最顺利。
听完导游的介绍,我的内心一阵震颤,但不是因为恐惧,而是源自灵魂深处的敬畏,不止是对大美自然的敬畏,更是对生活在这大美自然的懂得索取和回报的虔诚子民的敬畏。
我不由得想起《狼图腾》关于蒙古人天葬的记载,书中写道将去世的人置于马车上,在草原上颠簸前行,尸体落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归宿,然后在那里把肉身回馈给草原狼,灵魂上升到腾格尔(长生天),两个民族仪式小有差别但理念相近。
我虽然到过草原,但没有到过《狼图腾》中记载的那样原始壮美的草原,当时对书中记载只是惊叹,今天在青海高原上突然对这种神圣的的信仰有了透明的一点也不模糊的理解。
这种纯粹的信仰只能在这纤尘不染的大美自然下升起并永不陨落,虽说藏民的天葬之俗是由僧人唐巴桑杰倡导的,他亲自到天葬台为死者超度,但他倡导以及藏民愿意信奉追随的原因更多的该是对赖以生存的大美自然的挚爱和膜拜,这样碧蓝如洗的天空才会是灵魂渴望到达的地方,与成群的牛羊、盘旋的飞鸟朝夕相伴,同寒共暖才会对万物生灵有大的悲悯之心。
我不知道如果整日生活在雾霾的天空下,与电脑和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这样的信仰能否产生和弘扬。
说到底,宗教信仰也是和环境有很大关系的!
因为围观及拍照藏族同胞的天葬,会被藏族百姓认为是对当地传统和死者的不尊重,我们只是在车内远望便继续前行了。
因尊重藏民信仰未拍图片,此图来自网络
我们赶到茶卡盐湖的时候已经将近六点了,青海属于高原地区,日照充足,太阳九点多才下山。导游告诉我们,观盐湖美景最好的时间是上午6至8点,下午6至9点,其余时间日照太强,只会看到白炽炽的一片。
尽管旅途的奔波有些劳累,但我们还是以最快的速度买好票向盐湖开拔。
“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导游说这里出产着全中国最好吃的盐,这一点我无从去考证,感知到的是他对家乡的热爱吧,从一个旅行者的角度,我更多的关照的是茶卡盐湖的美。
说是盐湖,其实是厚厚的大大的天然盐床上面有一层水,盐层充当了镜子的水银一面,水面做镜面,能清晰的映照出天空中的一切,因此茶卡盐湖又被称做“天空之境”。
我们进入盐湖时,这面天空的镜子已被如织的游人抢占,人们站在“镜面”上,或自己或三五成群摆着各种POSE,盐湖和倒映着的天空一起以最宽广的胸膛、最美丽的镜面承载着游人的踩踏,又美丽着游人的影像。
我脱掉鞋子,小心翼翼的走进去,粗的细的盐粒有点硌脚,微疼,有人买了岸边小贩的鞋套,我没有,我喜欢这种亲密接触的感觉。站在那么大的镜面上,站在“高山”、“蓝天”、“白云”上,真有一种错觉,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人间!
感觉是恍惚的,心却是空明的,什么都没有装,这面镜子把心映照得空空如也又亮亮堂堂!
拍了几张照片,我便到湖边小憩,一为休息,二为等待,我想等游人散去,看看天空之境只映照天空的样子。
等了好久,游人终于变的零星起来,我可以看到大片空旷的湖面,没有人,只有天空,有着傍晚的绯红、橘黄、青蓝的天空。这与我们平时在家附近人工湖的公园里看到的天的倒影是不一样的,在那里我们看到的不是纯粹的天,还有树,有楼阁台榭,可是这里只有天,大片大片的天!
我想天空对这面镜子也是极其依恋的吧,它让她知道她是那么的美。这个时候进去拍张倒影应该是最美的,可我没有去,因为不忍吵了眼前这唯美,这美应该只属于天空和盐湖,而我只想静静的、静静地坐在他们面前,任时光老去。。。。。。
(初到盐湖人多未拍照,第一张图来自网络)
我们是最后离开盐湖的一帮人,回到导游的车上已经将近十点,青海高原盘旋的山路没有路灯,我们只得就着车灯的微光缓慢的返回了青海湖畔,在一个叫黑马河的景点处住下,歇上半个夜晚,准备看第二天的黑马河日出。
虽然是夏日,青海高原的日出时间并不早,5点40起来,花上十几分钟赶到黑马河边就能看得到。但同行的还是有两位选择睡觉,我是那种不愿意错过任何景色的人,最早一个起来,叫醒先生一同前往。
日出的迷人之处在于太阳露头并缓缓升起时,那种宛若新生的感觉和色彩上的瞬息变化。我曾有过两次秦皇岛海边看日出的经历,第二次前去就是因为对第一次所见之景念念不忘,除了日出,目前为止,没有哪个地方我去了两次。
黑马河的太阳是被鸟儿叫醒的。
凌晨来到黑马河畔,天空已泛起鱼肚白,贴近湖平线的地方有淡淡的青蓝,隐约的红还穿不透那淡淡的青蓝只好浮在它的上面。有几只鸟静默在湖边,仿佛在等着什么,有成群的鸟儿啁啾的鸣叫着在低空俯冲,似乎在呼唤。我平生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鸟,它们轮番的在我面前翱翔,这几只才向天际飞去,尚未隐没身形,那几只就振翅冲你飞来,你方唱罢我登场。
当你被鸟的欢愉吸引的时候,太阳趁你不注意就露头了,你甚至忽略了她出现时给你的色彩上的暗示。可它一经出现,立马就抢了视线
(技术不行,眼睛所见比照片美百倍)
她刚露头时是一种特别嫩的粉,淡淡的青蓝是她的面纱,这种色彩让人屏息,生怕呼吸间惊扰了她;缓缓升起,粉转为橘红,面纱也褪到脸颊;待她脱离湖平线,额头开始露出一点金色,面纱则褪至下巴处;再向上攀,金色开始通透扩展,彻底揭开青蓝的面纱,橘色也浓烈起来;这时那变幻着的美,让云也忍不住飘到她的面前,又添一份韵致;再向上跳跃啊,去亲近天空,开始的羞怯全抛却,旺盛的生命力能穿透一切遮挡,那金黄变得刺你的眼,终于一个明晃晃的日出现在你的眼前!
这时,你不再是不敢呼吸,而是不敢睁眼啊!
你会觉得人类从来都不该狂妄的把自己称做自然的主宰,而只能是自然的子民,臣服在她脚下!
整个日出的过程,鸟儿一直在为她歌唱,天空也一直变换着色彩做她最美的幕布,那碧水也以倒影的形式和她应和,这才是万物和谐的大美!而我们,静默在自己的空间,不污了这水,不捕捉这鸟,不染了这天,把自己放低,谦卑为自然的一粒尘埃,才能融入其中,有“天人合一”的辽阔。
(技术不行,眼睛所见比照片呈现美百倍)
辞别黑马河,我们开始沿青海湖的西线向下一个目的地前行。东线的沙丘,南线的油菜花和牛羊还历历在目,我不知道这被称做海的湖还能带给我什么,事实证明越无知就越惊喜。
沿西线徐行,车速慢得不能再慢,只因青海湖粘住了我们的眼睛。人们习惯用“蓝”来形容海水,也有诗人说青海湖的水比蓝天还蓝,那他们一定是没有沿西线绕湖而行。
导游说西线能看到最美的湖水!
那一池碧水伴着紫色的薰衣草来到你眼前,你很难用一个字来形容那湖水的颜色。蓝,有一点;绿,有一点;青,还有一点,他们混在一起,深深浅浅,有时界限清晰,有时界限模糊。我突然想起吴均《与朱元思书》里曾写“水皆缥碧”,字典上解释为“青绿色”,我一直想不出那是一种什么颜色,今天眼前这湖水给了我立体的答案。这颜色比蓝色清冷,带着一点淡淡的忧伤。
当你一边前行一边沉浸于青海湖的诗人气质的时候,他又在你的眼前开始变幻。可能是由于湖岸的缘故吧,湖水的边界出现淡蓝、土黄、淡蓝、灰白的分层,这分层随着你的前行越来越大,越来越分明。金色的格桑花出现了,湖水中的黄也浓郁起来,隔着灰白、淡蓝、青绿向它打招呼,一起在你眼前上演色彩的魔术。
因为对这魔术太过好奇,同行的女孩猜是湖水中长着格桑花,甚至导游也这样猜,因为他也没近距离接触过,先生说可能是沙滩,我不知道是什么,但他们的说法我都不同意,我们打了赌,把车开到湖边,结果我赢了,走近看,那黄色该是漂浮的一种水草。
光线、湖水、水草、河岸,它们是形影不离的伙伴,随意玩耍着就写意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双眸在俯视,内心却在仰视啊!
东线的沙丘、南线的油菜花与牛羊、西线多彩的湖水、北线辽阔的草场,再加上朝暮四时不同而景亦无穷,青海湖,你到底有多少个闪光面,怕是钻石也逊之不及。曾经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选择在你的身旁隐没行迹,来平息一场风波,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你让他甘心臣服!
由青海湖的西线驶入北线,是广袤的草场,随着汽车前行,草场越来越辽阔,青海湖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
离开青海湖后,导游又带我们用两天的时间奔赴了祁连山、张掖丹霞两个景点(后面单独写文),两个景点都距离遥远,赶路就要用近一天的时间,基本都是早上出发,傍晚到达,但行程中绝不单调。
灿烂的格桑花,绿草满身的高原,放牧的藏人,水中的牦牛,成群的牛羊。。。。。。眼睛抚摸过的地方都是风景。高山上的牛羊与青海湖畔不同,更有一种奔放的美。青海湖,虽有海字但没有海浪的翻滚咆哮,她沉稳恬静,湖水连涟漪都少,她身旁的牛羊似乎也被她的温柔感染,不忍打扰那份静美,都安静的吃草、悠闲的行走,而高山赋予了牛羊野性,它们安静吃草时就像山上的一块石头,不细看都看不出来,可它们决定快速行动,也如石块翻滚,那踊跃的兽脊让你看到力量的壮美。
在青藏高原行走,我只在牛羊奔跑时看过烟尘!
在诸多画面中,有一幅没留下影像却定格在我心中。
那是汽车行驶在高山脚下,我抬头仰望,在烈日、蓝天下,高山上,一个身穿藏服、用背篼背着孩子的女子在放牧,她走在高山的斜坡上如履平地,她的辫子又粗又长,成群的羊在她身旁俯身吃草,我甚至看到了她脸上的高原红,一瞬间“天人合一”四个字闯入我的脑海,我竟然热泪盈眶!
可是道路正弯,后面有车,我不能叫司机停车,而相机也刚好收起来,也没来得及隔窗拍照,好在眼有所见,心有所感,也不算遗憾。
羊群遇游人回撤,后羊跳起一看究竟,羊也好奇啊!
因为要赶一天的路,路上住户极其稀少且极其零星,三餐是不能正点吃的,而正因为这样,我看到了别样的风景。
司机师傅马哥是回民,家住西宁。第一二天行程的时候,每到饭点总要先离开一会,说是去祷告。我虽有些好奇,但出于尊重不敢询问。可今天早过了午饭时间我们还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上。一点多的时候,马哥说我做祷告的时间到了,可不可以耽搁一下你们的行程。我们当然同意,并问他可否拍照,他欣然同意并嘱咐务必不能站到他的前面,在身后旁边拍都可以。
只见他从车座下拿出水壶,净手、净面、漱口、洗鼻,之后再拿出一个红色的毯子向着他心中沙特阿拉伯麦加方向开始祷告。我们听不懂他的语言,却能感受到他的虔诚。午后一点多正是阳光最强的时候,四野空旷,无人督导,我们这些人是不知道回民的规矩的,可他脱鞋、弯腰、跪拜,把每一步都做得一丝不苟。
那一刻蓝天白云绿草都听到了他的祈祷,它们会把这絮语带到他信奉的真主那里去吧。
祷告结束后,继续前行,马哥说他为我们每个人都做了祷告,祈祷他的真主保佑我们每一家平安幸福,行程中接二连三的目睹外地自驾车祸的场面,我们很是感谢。
见他并不避讳谈他的信仰,我们便好奇的问了几句,这才第一次知道,他一天要做五次祷告,日出前五点左右,午后一点到两点之间,下午六点左右,晚上八点到九点,睡前十点左右,无论他身在何处,气候如何,从记事起就天天坚持,一日不落。
我虽见过回民,但还第一次知晓他们的信仰如此坚定,早已化为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常,而日常才能成为永恒!
第四日旅程结束后,回到西宁,辞别了马哥,我们决定独自到塔尔寺和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去看一看,我在旅行中一直喜欢纯自然风光,因为我觉得只有这才是天然的美,我还是第一次对人为建筑有如此浓厚的兴趣。
我们出行的方式很简单,坐公交,5元5角就可以从西宁前往塔尔寺,后面所见证明坐公交的出行方式多么的环保而明智。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圣地,建筑风格与我们汉人的寺庙截然不同,色彩异常明丽,寺内喇嘛的袍子也有别于我们汉族僧人的灰色僧衣,是深沉的红。寺内不焚香,而是点燃盏盏酥油灯,信徒有所求,在佛前点一盏灯就可以。
走入塔尔寺第一个触动我的不是他们恢弘的建筑和庄严的佛像,而是寺内供奉的超大的动物标本:秃鹫、牦牛、苍鹰、藏羊。。。。。。这些与藏民朝夕相处的动物被他们尊以神灵同样的高度。
第二个震撼我的就是寺内寺外虔诚的信徒,他们在做着五体投地式的跪拜。有年迈的老人,有年轻的男女,还有年幼的少年。他们双手合十高举头顶,之后用掌触额部、口部、胸部各一次,再双膝下跪,双手前推,全身匍匐,额头叩地,双手直伸,手心向下,最后收缩起立完成一次叩拜,再继续下一次。
从我看到他们到离开,他们就没有停止叩拜,寺内讲解说,藏民一生要完成十万个叩拜,这些叩拜的藏民晚上住附近小旅馆,白天都早早来抢位置,无论刮风下雨,天天坚持叩拜,完成十万次要三个月左右。
经过他们身旁,见他们无论是老人少年,都一脸专注,每一次动作都做到位,尤其是五体投地时,手、臂、脸、胸、腹、腿、脚没有一个部位不紧贴地面。
我再一次屏息了,第一次为大美的自然,这一次为虔诚的信仰!。
我发现和我一样的游人经过他们身旁时,都失去了轻狂和浮华,刹那间入了庄重、恭敬的境界,再不敢有了言辞,只提了脚步儿悄悄的行走。
(塔尔寺内拒绝有人拍照,除了第一张后三张图片都来自网络,与所见相同)
离开塔尔寺,坐公交回西宁,因为车程40分钟左右,寺外卖青稞米的小贩告诉我们走到始发站容易有座位。我们沿着他的指点前行,意外的邂逅了一个藏族的建材市场。
先是一些叮叮当当的打击声入耳,抬眼望去,满目艳丽。我说不出那些物品叫什么,记得在塔尔寺寺内见过用它们做屋顶,走廊,廊檐,大门的装饰。
走近一看,叮叮当当敲击着的多是些少年,不乏孩童。
我询问他们这是做什么的,他们告诉我寺庙和藏民家里盖房子装饰都要用到这些物品。他们有的用模子,有的用笔把图案画在铁皮上(或许是铜皮)然后就用锥子和钢钎叮叮当当的敲击,看似简单,一些繁琐精巧的图案,也需要耐心与细致。先生说可能还有加热冷却的步骤,没有亲眼见到,不得而知。
我问他们可否拍照,他们愉快的点头,在我拍他们的时候高兴的笑,我也分外开心。离开这个建材市场,叮叮当当声渐渐远去,我想藏民手工制作的这些饰品出现在自家或寺院建筑上,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表发他们对佛的朝拜吧!
(若非不眼所见,难以相信这么美的饰品是藏族少年手工制作)
回到西宁后,在酒店稍作休息,我们又去了回族的东关清真大寺。清真寺的正门很有气魄,但色调淡雅些,主要是蓝和灰白。
我们6点到达清真寺,正赶上回族同胞们来做祷告,我又一次感受了信仰的力量,感觉周围的空气都是虔诚的味道!
参加祷告的人群中,两个男孩引起了女儿的注意,弟弟不足五岁,随哥哥前来,哥哥小心翼翼的帮他脱掉鞋子,然后一起走入祷告的人群中,默立、弯腰、跪下、叩拜,口中念念有词,小家伙做着一切都已驾轻就熟。
在这个幼小的孩子身上,女儿见证了信仰的传递和再次发芽。
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个失去双脚的男子,他是自己滑动着带轮子的木凳前来,跪着爬上正殿的台阶,进去祷告的。
无关天气,即使风雪交加,无关身体,即使不能行走,人在信仰就在!
我们去的那天是周四,寺里回民讲解说周五会有上万人来朝拜,下个月十号的宰牲节会有二十万穆斯林前来。看着几百人一起双膝跪下,以面抢地,寺内大殿满了,要在殿外的平台上,我想二十万怕是整个寺院、外面大街都跪满了人,那该是信仰的大美和壮观!
(下图来自网络,重大节日的清真大寺蔚为壮观)
离开西宁,又回到来时的路上,车窗外,仍是青海湖那轮伴着啁啾的鸟鸣缓缓升起的红日为我们送行,仍是三个小小的座位,仍是21小时38分钟的行程,不同的是身体比来时又多了五天的车马劳顿,但我仿佛经过了洗礼,有了一种宛若新生的感觉,心装敬畏,面带微笑,感恩生活给予我的一切,继续行走在这美丽人间!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欢迎来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