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食
陕西轶事:见字不如见“面”

陕西轶事:见字不如见“面”

作者: 不惊云的云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15:19 被阅读0次

我的故乡是号称“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关中是陕西人对渭河平原的称呼,这块土地因孕育了丰富的秦地文化,并拥有13朝古都的长安城(西安),因此,它历来给人的印象就是古老、厚重。这块土地不仅是游览名胜古迹的好去处,更是了解西北民俗文化,比如剪纸文化、农民年画、皮影戏等文化之地。其中,面食文化别具一格。

不好意思,喋地太美了!

关中的男人个个是块大身壮、皮肤黑心肠宽厚的兵马俑式的关中汉子,几乎每个人的食量都特大,因此也形成与其它地方不同的饮食习俗。

“民以食为天”,通过面食就能看到他们的生存或者生活状态,也能体味到大西北的风土人情、民风的淳朴以及待客的热情。所以在畅游的同时,千万不要错过这里的面食小吃。当然最好去乡村。

说到面食,首屈一指的便是宝鸡的“臊子面”,而西府一带(当地古时有西府、东府之说)最正宗的,却要数宝鸡市岐山县的臊子面。何谓“臊子面”?外地人不知情亦把它称之为“哨子面”,其实风马牛不相及,此“臊子”非彼“哨子”也,后者哪有前者准确、形象呢。估计是口音误传的缘故。所谓“臊子”,把生肉切成“丁”状炒熟,里面放上少许酱油、“油泼辣子”存起来,到做面条的时候用来调汤。臊子面,“臊子”很重要,但更讲究的是汤。要做好它,要做出适合大众口味皆的汤,非一般人所能操刀。

这汤既好,当然是少不了佐料的。油盐酱醋必须适中,最好是猪油和陈醋,“油泼辣子”也少不了;此外,诸如海带丝、油炸豆腐丝、生姜丝、葱丝,以及木耳、黄花菜这类东西,对做汤来说,更是锦上添“香”。味浓且香,色感也极佳,有这么多东西,这“汤面”能不好吃吗?所以,在宝鸡岐山一带做客,要是看到主人一下子端了十几碗,你可别被吓着、怕被“撑”着。一碗汤一两条面,你就吃吧。二十碗不行,十几碗的功力和“肚量”总该有吧。“光喋面别喝汤”,热情的宝鸡西府人会不断叮咛这句话。这是当地风俗。

扯面,因“面条如裤带”被关中人戏称为“裤带面”,又被称之为“biang biang面”。“油泼辣子biang biang面”,中国大概没有第二种食品因为有它,老百姓就生造了一个笔画极为复杂的汉字——“biang”。

记忆口诀: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东一长,西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月字边,心字底,挂个钩担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

俗话说:见字不如见“面” 扯,是一种境界!

面食家族中,面皮、“锅盔”的地位也不低。在关中,面皮比比皆是,“软”的有,“硬”的也有——“岐山擀面皮”名气可不小。“锅盔论斤卖”,作为陕西八大怪之一,它的名声也当当响。“锅盔”可不是新疆的“囊”,但比“囊”还要厚,吃起来还要酥,而且是论斤卖的。它是“羊肉泡馍”的最佳“搭档”。

诸如此类,陕西的面食品种还很多,而且很有特点,很能反映西北当地的风土人情。如果能有幸品尝的话,请不要有所顾忌。就让你的胃,好好“受活受活”吧。

biang biang面的历史由来:

biangbiang面是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民间传统风味小吃。相传清朝康熙皇帝扮商人巡视新疆、甘肃,路过陕西临潼县鱼池村,住在一家姓房的人家中,房家做了 一顿家常便饭,康熙吃后称赞不已,并询问做法,房家说了三名话:“红嘴绿叶玉石板,金色鱼儿浮水面,釜中两沸即成餐”……

biangbiang面在宝鸡:

在宝鸡,biangbiang面面条用上等面粉精制而成。用酱油、醋、味精、花椒等佐料调入面汤,捞入面条,淋上猪油即成。可汤食可干拌。

特点:酸辣鲜香,利湿暖胃,是一种含有一定脂肪、B族维生素和钙、磷、铁的面食小吃。

上篇:那个叫做“辣不了死”的意面,辣还是辣不死?

相关文章

  • 陕西轶事:见字不如见“面”

    我的故乡是号称“八百里秦川”关中平原。关中是陕西人对渭河平原的称呼,这块土地因孕育了丰富的秦地文化,并拥有13朝古...

  • 秋天里的一封信

    见字如面…… 虽然我们经常说,见字如面,不如见面。但在很多时候无法见面的当下,见字如面,胜过无数的来日方长,它像...

  • 微信

    微信友言 听声如见 见字如面 友友愿友 快活梦园

  • 字如其人

    自爆字体…… 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 万里复苏,你是人生俗梦 人如其字,字如其人 见字如面,见字如见人

  • 中秋,有信

    秋天的第三封信。 亲爱的新朋友老朋友们: 见字如面。 虽然我们经常说,见字如面,不如见面。但在无法见面的当...

  • 见字如见人,练字方静心。

  • 见字如见人

    花了一个月时间,看完了《杰克.韦尔奇自传》。见字如见人。

  • 见字如见面

    看完了《朗读者》,下定决心还是想看《见字如见面》,一直喜欢写信的年代,纸与笔的摩擦,平实的语言中绽放的情怀,文言文...

  • 见字如见人

    中国有句俗话,“见字如见人”,我觉得说的很好,而见人,见的不是你的样貌,见的是你的内在,见的是精神状态的你,一手好...

  • 见字如见面

    第一次写信是去年的10月份,一直以来就对写信充满好感,邮票,信封,邮戳,信字……给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陕西轶事:见字不如见“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vk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