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国嘉德拍卖,郑板桥(隶书)《歌吹古扬州》510万元落槌,加佣金586.5万元成交[鼓掌]
郑板桥写的这个“吹”是吹嘘的吹?吹牛的吹?还是吹捧的吹?都不是。应该是吹奏的“吹”,相当于歌唱的唱,这样说我们就明白了,郑板桥的本义是歌唱古扬州,当然现在的扬州更值得歌唱。
“歌吹古扬州”,来自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五律《题扬州禅智寺》。原诗是这样写的:“雨过一禅燥,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蔼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当时的心情,并不是很好。他31岁的时候被派到扬州担任推官。两年后,调任长安监察御史。又过了两年,听说弟弟患眼疾住在扬州禅智寺,便请假探望。看到禅寺里的寂寥与墙外的繁华,形成强烈的对比,于是赋诗一首,以表心中的惆怅。其中的“竹西”是唐代扬州的繁华之地;而“歌吹”表示街市的喧闹。只是杜牧万万没有想到,自此以后,他的“竹西歌吹”4个字,竟然成为后人描写扬州繁华的成语。
苏轼在《别择公》中说:“若问西来思祖意,竹西歌吹是扬州。”黄庭坚在《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中讲:“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还有许月卿诗:“歌吹竹西惊昨梦,眼中骑鹤有高楼。”刘克庄词:一梦扬州事,漫怅望、竹西歌吹,想东风、犹忆狂书记。”
以上几位,都是宋代的诗人。因为距离唐朝不远,所以多和杜木一样,称朱“竹西歌吹是扬州”。而到了明代的郑板桥,就改成竹西歌吹古扬州”了。可能在他们眼里,“古扬州”比“今扬州”更有韵味。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李白的一首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老朋友孟浩然要从湖北到广陵,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从此后,无数文人雅士都把“烟花三月下扬州”,当作一种高雅的向往和追求。
在成千上万首描写扬州的诗词中,还有两句非常耐人寻味。其中一句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天下明月有三分,却被杨浙占据了2/3, “无赖”两个字,既是对扬州的羡慕,也是对扬州的褒奖。还有一句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意思是说,腰缠万贯之后,去看扬州的繁华,是人生最美好的享受。
春秋晚期,吴筑邗城,为扬州建城之始,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此后又相继建有楚汉广陵城、隋唐罗城、宋代大城以及明代旧新两城等,再加上长江、运河的两江河交汇,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造就了扬州十步一典,百步一景的城市魅力。
当然古时扬州的灯红酒绿,也导致一些人“十年一聚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我们今天再游扬州,还能隐隐约约听到当年的竹西歌吹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