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APP里 - 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第2讲之摘要与心得。
<为什么改变这么难?>
我们总是一直期待明年会有不一样的自己,新年计画却永远躺在抽屉里;我们却总是在晚上想过千条路,却在白天起来走原路。
为什么改变这么难?
有项医学调查表示,当医生告诉患者:如果他们再不改善抽烟,喝酒,不运动的习惯,死亡将会很快到来但却只有七分之一的人落实改变,难道剩下那七分之六的人他们都不怕死吗?
或许是因为他们不相信预言会成真。有句话说”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掉泪”。有时人总要亲身经历之后才会有感觉,但有很多事情,一辈子只能经历一次。
此外还有时间偏好率的问题,时间偏好率高的人看重当下的享受胜过遥远的未来,今朝有酒就是要今朝醉;时间偏好率低的人则会愿意牺牲眼下的快乐去成就长远的以后。
一个人越成熟,时间偏好率会越低,越倾向于用现在的自律去换取日后的成果。但又回到第一个问题,前提是他要相信,这个从未亲眼所见的未来,真的会实现。
<两个自我 - 感性的大象与理性的骑象人>
我们总是对自己有一个期待,但真实的行为却往往和这个期待背道而驰,就像心里住着一个小恶魔和一个小天使,而每一次都是小恶魔胜出。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说感性是你心里的一头大象,理性则是骑象人。表面上看起来是理性的骑象人在指挥方向,但其实感性的大象想要往左的时候,骑象人的力量却不足以使它往右。
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而感性提供动力。
感性大象的特点是力气大,受情感激发,受经验支配。所谓受经验支配也就是前面所提过,它不相信没发生过的”预期”,只相信已经发生过的”经验”。
理性的骑象人说每天早睡早睡,规律饮食与运动才会健康,做事有效率不拖延才会有成就感。但这都只是预期,当下并没有实际发生。反而躺在床上的舒适,垃圾食品的美味,忙里偷闲再偷闲的快乐却是立刻可以兑现的。
也因此,抽象的,未实现的,未来的期待,敌不过具体的,真实感受的,现在的体验。
< 条件反射:经验改变行为>
巴甫洛夫的实验告诉我们,每次在喂狗之前响铃,久而久之,狗听到铃声,就算没有肉也会分泌口水,这就是经验造成的身体条件反射,又称古典制约。
一个条件反射包含三个因素:刺激(铃声),反应(流口水),强化(肉)。
强化指的是经验的好处,当我们成功获得了某种想要的结果,或成功避免了不想要的结果,往后哪怕自己没有意识到,它仍然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有一个姑娘,独自在异乡打拼,上班时工作压力很大,晚上回到一个人的租所又感到无尽的孤寂。于是她下班之后,总会找寻当地有名的小吃店,直到吃撑了,直到夜深了,才回到那个空荡荡的家。
品尝美食带来她想要的快乐,熙来人往的街道赶走了她不想要的孤独,这些经验带来的好处使她对食物的依赖越来越深,无法自拔,却对身体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
当她意识到,她对美食的偏好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孤独,而暴饮暴食并不是孤独或者情绪唯一的宣泄出口,她尝试从事其他的活动,最后她加入了羽毛球俱乐部,有了朋友,兴趣。
因此,当我们改变失败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是什么刺激,反应与强化造成了这些行为?或许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方法使自己顺利改变。
另外,<微习惯>一书当中提供了很有效的改变方法,将你的目标切割成一个小到不可思议的单位,实践在每天的生活中,比如作者要求自己每天做一个伏地挺身,或每天写五十个字的文章,由于这些目标很轻易就可以达成,每天都能为我们带来微小的成就感。
藉由这些新的行为产生新的反馈,亲身感受到的成果将成为新的强化。原来,创造新经验就是改变的本质。
重点回顾
1.为什么改变这么难?因为人们不相信预言会成真,以及时间偏好率高低的关系
2.我们的身体里住着两个自我 - 感性的大象与理性的骑象人
3.条件反射实验告诉我们:经验会改变我们的行为
4.改变的本质就是创造新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