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作者: 心自逍遥云自飘 | 来源:发表于2016-09-19 19:57 被阅读620次

仁就是人原本的心,并以敏锐直觉流露于外。

乐的态度在人的心境是安和自在。真正的乐者,是生机活泼,即生机畅达。生机畅达具有两个条件,一是调和,一是新波澜。对儒家来说,放下找的时候便是乐。

讷言敏行

即少说多做。如果一个人讲话表情特别谄媚,辞令特别华丽,这种人能够达到仁的境界的不多,巧言令色鲜矣仁,力行近乎仁。

看自己

为己是说为了自己的兴趣或好奇心所学,为人则是存了利益目的所学。君子有问题都在自身找原因,而小人都在别人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去看自己。我们平常在生活中,花大量时间去评论别人,只会增加烦恼,浪费时间。

看当下

盯住你的心,不要滑脱。孔子的生活就是老实人与小孩的生活。

反宗教

所有的宗教都是来自于人情志不安,很多人心中痛苦,就会去找宗教来求得安慰。实际是将自己的私心放大,这不是孔子提倡的态度。

毋意必固我

别瞎猜;没有什么事情必须按固定的模式来做,做事要通权达变;不要固执己见;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非功利

事事追求功利,最大的问题就是失去了当下生活的乐趣。非功利的生活是凭借趣味,依靠直接和内心的良知。

非刑罚

如果拿法律去治理社会,百姓只求不犯罪,没有羞耻之心。用道德礼制引导百姓,百姓不仅有羞耻之心,还有归服之心。法治是一个社会的必经过程,却不是终极目标。等大家都有了法治观念后,就可以靠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才是一个成熟社会。

礼乐

礼是自然的,是天理,不是人为。礼是人情的自然要求,并不是人情外的假形式。只要是发乎真性情的礼,率真、质朴都是一个真的礼。如果真性情被扭曲了,那么礼就是假的。孔子认为不合乎人情、巧言令色都不是礼。

孝悌

孝悌本身是对你身边的人好,发自内心的爱他们。你的内心是活泼柔软的,而不仅仅是把孝悌当成冰冷的教条。孔子说色难就是孝,和父母说话和颜悦色就是孝。

不动怒不贰过

不迁怒别人,知错能改。好人与坏人的区别在于好人能更长时间发出内心的喜悦。

天命

孔子说,人生有三畏:畏天命、畏圣人之言、畏大人。天命是宇宙大的流行趋势,是已定的,但只有一点是未定的,就是你当下的想法。尽人事听天命。

相关文章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学说思想...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仁 仁就是人原本的心,并以敏锐直觉流露于外。 乐 乐的态度在人的心境是安和自在。真正的乐者,是生机活泼,即生机畅达...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关键词“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在做事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就是讷言敏行,也就是少说多做。...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一部《论语》,中国人读了两千多年。但我们普通人读来,却总不得其门而入,“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先生将其精髓归纳为...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下)

    今天听了《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下),有几点收获: 一、子绝“四”。意思是孔子有四件事不做,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听书「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子绝四毋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意就是不主观臆测,不了解的事情就不要发表评论了,同样的,如果一个事情的真相很重...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分享

    在写这篇读后感时我还没有完全听完听本下册,但之前的内容已经足够让我醍醐灌顶,内容最具让我震身的的就是找回幸福的状态...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上)

    荐语: 在读书会里,我们已经有两本关于孔夫子的书了,一本是旅美大学者倪培民先生所著《孔子,人能弘道》,另一本是鲍鹏...

  •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下)

    孔子的态度(续) 七谓“毋意必固我” 孔子毋意必固我的态度,其实也可以叫做“四毋”,孔子的学生说孔子有四件事是从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yn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