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行路至此,我开始明白:人生上半段是用肉体作支撑来锤炼精神,而下半段是用精神支撑肉体,肉体呈现出精神的样子,此时,精神方才生出羽翼。
精神的锤炼是通过理性之桥,因此,人生之初理性的启蒙与成长非常重要。理性的启蒙首先是建立在思考上的,思考是对经历和知识的加工,带着个体的个性特征,所以没有两个人对同样的外部经验和知识有完全相同的思考,当出现相似的思维时,称之为“知音”。
对思考的限制是对思考的剥夺,而剥夺的结果就是理性不能启蒙与成长。
当思考应用于行为并被结果反馈后,再进行不断地修正时,个体对世界的认知体系开始建立,不断扩大的认知边界和不断地反馈一次次地扩大和巩固着个体的认知体系,而只有建立在个体的亲身体验及反复思考之上的认知体系才具有稳定性和可修改性。
一个已启蒙的理性带着反抗单纯的肉体欲望的能力,至此一个人的精神开始成长。理性可以帮助我们认清成长与欲望之间的差别;理性可以让我们放弃即时满足,追求更长远的目标;理性可以让我们透过欲望的喧嚣,倾听到精神的向往。
当精神锤炼成型时,开始具有力量,这种力量会在肉体上留下印记,带肉体走出恐惧、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那不再是简单的对抗和逃跑,那是真正的物质层面的变化,我想在宋明理学中那叫“气质变化”。
单纯理性上的认知是无法让一个人真正放下情绪的,情绪是个体自我保护的防御机置,也是肉体欲望对抗理性的武器。在那个战场上发生的是不断地说服、怀疑、再说服……,此时,精神被反复锤打着,信仰是理性的同盟。只有被捶打成型的精神在肉体上烙下印记时,才可以实现真正的“放下和安稳”。此时智慧之眼开启,替代情绪防御机置,承担更强大的保护功能。
一个精神可以支撑肉体的个体会带着安静的力量,而静比动需要更大的力量。
肉体就其本质是一团能量,运动是能量的存在方式,运动的终点是能量的消耗完毕,只有精神具有化动为静的力量,和由外而内的指向,虽然我还不知道精神指向何方?只是当我感受到静的力量时,我也感受到了纯粹的美好。
此时,精神之翼开始练习飞翔。我想,在下学和上达之间没有桥梁的,只能飞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