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近思录读书笔记27

近思录读书笔记27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4-12-07 00:10 被阅读0次

然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

明诸心,这是信念,即相信本性是善的、澄明的;但外物动其中,本性被搅扰,故要知所养,懂得我们要去存养的是那澄明的本心,这是行动的目标,朱子将知所养训为知所往,实在没有必要;力行,切实践行;求至,实现本心的回归。明诸心、知所养,即自明;力行则为诚,知行不二。因此,要做到知行不二,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即信道笃;有了坚定的信念,行动就会有好的结果;有了好的结果,则对当初的信念就会更加坚固。

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

善的本性就是仁义忠信,始终把仁义忠信放在心上,那么无论是在突发状况下,还是在困境中,无论是出仕,还是隐居,无论是发表见解,还是保持沉默,都必定能够坚守仁义忠信的本性。

久而弗失,则居之安,动容周旋中礼,而邪僻之心无自生矣。故颜子所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尼称之,则曰: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又曰:不迁怒,不贰过。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此其好之、笃学之道也。

如果能如此长久保持而不失本性,则内心沉静,举止投足、迎来送往之间没有不合乎礼的,邪僻之心自然没有生成的机会。所以颜回所做的,无非是孔夫子教导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子对此赞赏说,颜回凡得一善言善行,则奉持佩服于心而不再丢失。又说,颜回能够做到不迁怒,不二过。因为明诸心,所以遇到不善的没有不觉察的,认识到以后就不会再明知故犯。这就是好学、笃学之道。

 

然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颜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其与圣人相去一息。所未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学之心,假之以年,则不日而化矣。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不求诸己而求诸外,以博闻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所好异矣。”

圣人生而知之,不思而得,安而行之,不勉而中。颜回则必须思而后得,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合乎中,他与圣人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他需要时时坚守心中的信念,而不像圣人那样能够安而行之,达到化境了。但是,凭借这他的好学之心,如果能够给他足够的时间,那他终有一日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后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圣人都是生而知之的,不是通过学习可以达到的,从而丢弃了好学之道。不从自己的内心去体悟本心,反身修德,只知从身外去求取,一味追求博闻强记、巧文丽辞,说些漂亮话,这很少能够真正认识道的。这就是现在人的学风与颜子好学之风的区别。

相关文章

  • 近思录[25-27]

    25.昨天,不下十位朋友发来一微信截图,系某妈妈发给某老师的。为了让老师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这位妈妈也是拼了,无比详...

  • 近思录

    时隔两个月,再次回到了久违的家中,神奇的是,任凭时光流淌,岁月如梭,它给我带来的这份熟悉,从未改变,也从未...

  • 读《近思录》

    《近思录》,儒家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七部基本经典之一。(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坛经,近思录),朱熹、吕祖潜编...

  • 20210905近思录

    凡观书不可以相类泥其义,不尔,则字字相梗。当观其文势上下之意,如充实之谓美与《诗》之美不同。

  • 近思录之四

    1. 某:有些人的反民主的论调无非是说:有人淹死了,所以绝对不能游泳!这种论证根本就是蠢货的逻辑! 磨牛沙:更多人...

  • 近思录之三

    1. 相声的精神不在讽刺,而在调侃,肆无忌惮的调侃。 2. 某些计量史学,我看像是会计专业做出来的。 ​​​​ 3...

  • 近思录之五

    1. 2017年读书不超过30吧?第二次失败,不,是第n次失败。我得不到使我提升的环境,依然是土法炼钢,创造了一二...

  • 【每日读书】近思录

    推荐语 梁启超先生言,“读此书可知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内容何如” 程朱理学是我国思想史发展重要的环节,其上继隋唐佛学...

  • 近思录之六

    1 他终于走了,我想找他在胡适去世时所写的话,送他。但一时找不到。大意,你到了地狱,继续战斗吧。又何必说战斗,继续...

  • 【读书清单】近思录

    1 近思 顾名思义,思考身边的事情。《论语》有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要广博,志向要坚定,要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近思录读书笔记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gy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