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近思录》

作者: 华丽转身润芝田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01:17 被阅读5次
读《近思录》

《近思录》,儒家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七部基本经典之一。(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坛经,近思录),朱熹、吕祖潜编著。于民雄译注。

<一>,先解释几个概念和基本情况:

(1)基本概念:

①小学:

    研究文字、训诂(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音韵的学问。

②大学:

    即太学,中国古代太学,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③格物:

    表示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关系,即人对事物的接触与认识。

④致知:

    知产生后就要运用它,就是致知。表示知识的来源,即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⑤诚意:

    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

⑥正心:

    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

(2)《大学》: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宋代理学发展:

        开山祖师:    周敦颐

        创始人:        程颢,程颐,张载

        集大成者:    朱熹

(4)张载名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吕祖潜,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著作有《东莱集》《东莱书说》等。

<二>,《近思录》,分14条组成,如下:

1.道体:

  形上本体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为学:

  做事先做人。

公正无私,坚定勤勉,宽厚廉洁,超然自如,恪守诚信,立己立人。

3.致知:

  格物是手段,是方法,致知是目的,是归宿。

4.存养: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反应其精神气象,有什么样的内在气质,就有什么样的外在表现。

    慎独,无邪,中,正,直。

5.克治:

  克治即是行。

  行以什么为标准?以义为标准。

  义即是应当。

6.家道:

  齐家。

7.出处:

  出仕与退隐。

8.治体:

  治理国家的原则,纲领。

  孟子——仁政,即王道。

  仁政就是德治。

  治体是本。

9.治法:

  治理国家的具体措施,制度,政策,规范。

  治法是目。

10.政事:

      政事是行。

      为官责任需具备:公正,廉洁,才能,恭敬,威严,气量,策略。

      忠于职守。

11.教学:

      道德教育。

12.警戒:

      戒谨。

      过犹不及,闻过则喜。

13.辨异端:

    申韩,杨墨,佛老。

    道家是哲学,道教是宗教。

14.观圣贤: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颜回,曾子,子思,孟子,荀子,毛苌,扬雄,王通,韩愈。

<三>,《近思录》中,我自认为的看点如下:

1.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称为中,所谓中,即是虚静不动、无思无为浑然一体的状态。因此,中是天地的本真。

    我说静是读书的本真。

    喜怒哀乐表现出来,符合天理,称为和。

2.事物的存在自有其存在的原因,这就是理。

3.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

4.自私就是以己御物,所做出的行动反应就不能顺应事物本来的面目。

5.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6.人必须先培植好自己的立身之本,然后才可以确立人生的方向。

7.面临大灾难大恐惧,能处之泰然,面不改色,唯一的原因是内心诚静。内心诚静,就可以在任何患难惊惧中镇定自如。

8.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没有一样是不应该存在的,都有其必然性,有其所以然,既然如此,就应该物来顺应,不必厌恶它们。

9.人如若怀着平和宁静的心情观察天地万物,就会发现万物都展现出勃勃生机。

10.心定的人说话慎重而从容,心不定的人说话轻率而急躁。

11.心定才能心静,心静才能心安,心安才能思考。

12.敦厚虚静是仁的本质。

    言行不轻妄,即是敦厚,内心无牵挂无隔阂不昏乱不闭塞,即是虚静。

13.不该怒的事发怒,不对;

    该怒的事不表示愤怒,同样不对。

14.艮即止,当止则止。

15.人真诚,即是贤人;

      人明通,即是圣人。

16.克己可以消除忿怒,明理可以消除恐惧。

17.说话有所节制,该停止就停止。

18.人之所以不能祛除种种杂念,无非是气量狭小,气量狭小的人,当然无浩然之气可言。

19.人有过失,应该自责,不可不自责,但也不要总是想到过失,悔恨不已。

20.君子控制外在事物,小人被外在事物控制。

21.人能够做的事情,都首先是应该做的事。

22.不要看见别人怎样做就跟着做,而是依照义理行事,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23.东汉末的王允,东晋的谢安,都是孔子孟子之后在危难之中匡护社稷的杰出代表。

24.不依据正道而勉强凑合在一起,不会持久,最终要分离。

25.人若处在患难之中时,只应该有一种态度:尽了个人的全部努力之后,就必须泰然处之。

      在遭遇困厄时,人如果不知道在尽了努力之后放下,即是不知义不知命。

26.人们往往说人应该安于贫贱,其实,这往往是人们才能有限、力量不够,没有办法改变自己贫贱的命运时才这样说的。

27.农夫闲散,依然是农夫;

      官吏懈怠,就不配做官吏。

28.为人处世能够超越狭隘的好恶,就能获得成功。

29.慷慨捐躯易,从容就以难。

                                  ——程颐

30.人的度量大小,往往决定于见识大小。

31.刚具有善恶两方面的性质:其善表现为仗义、正直、果断、严峻而坚毅、干练而坚定;其恶表现为凶猛、偏狭、强暴。

      柔也具有善恶两方面的性质:其善表现为仁慈、温和、谦逊;其恶表现为懦弱、寡断、邪佞。

32.人若置身于安乐之境,喜悦不已,往往迟迟不肯离去,乃至于沉溺其间不能自拔。

      处安乐之境,不可心安理得,亦不可长久置身其中,长久置身其中就会执迷不悟。

33.过于独特就会变得乖戾而难以与人相处,过于刚烈则会变得暴躁而不公正,过于精明只会变得苛查而多疑。自然摆不脱孤独的命运。

34.过失难免,关键在于应在适当的时机阻止它。

35.不学习的人,总是自以为是,一旦通过学习了解义理之后,再反思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恐惧感就会涌上心头。

36.尧舜是生而知之者,汤武是学而能之者;

    周文王的德性与尧舜相似,禹的德性与汤武相似,他们都是圣人。

37.孔子如一元之气,浑然天成;

      颜回如阳春和风,生意盎然;

    孟子如凛冽秋风,刚毅而严峻。

    孔子,人们无法窥视他的踪迹;

    颜回,人们略微可以窥见他的踪迹;

    而孟子,则处处留下他的踪迹。

38.荀子才华横溢,然而过错很多;

      扬雄才智平平,但过失却较少。

39.诸葛亮气象博大,体现了儒者风范。

40.所谓学,根本指向是修养自己的德性。

      德性决定外在表现,换言之,人有什么样的德性,就说什么样的话。

相关文章

  • 读《近思录》

    《近思录》,儒家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七部基本经典之一。(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坛经,近思录),朱熹、吕祖潜编...

  • 《近思录》共读

    本来关于《近思录》的读后感,我是想到哪就写到哪儿的节奏。承蒙几位朋友抬爱,想要建个群共读这一部理学经典。大家都开始...

  • 《宋史·道学传》|近思录06

    《近思录》是一个语录集子,其中的片段贸然去读,可能会有些摸不着头脑。朱熹在编订《近思录》之外,还编过另一本书:《伊...

  • 近思录

    时隔两个月,再次回到了久违的家中,神奇的是,任凭时光流淌,岁月如梭,它给我带来的这份熟悉,从未改变,也从未...

  • 读书至乐 - 草稿

    钱穆先生推荐读七本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 这其中,《论语》《老子》...

  • 读《周易》,读什么?|近思录09

    《周易》自古被视为一部神奇的书,因为和卜筮有关系,所以关于它的出身,总栖身于一种迥异于现代文明的语境中。有些人将《...

  • 20210905近思录

    凡观书不可以相类泥其义,不尔,则字字相梗。当观其文势上下之意,如充实之谓美与《诗》之美不同。

  •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

  • 凌云日记【第849篇】:《真人#232》

    曾国藩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书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

  • 看书与读书是两回事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近思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gc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