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
事件:上上周因为做教练和老公起冲突
缘起:要练习教练能力,但是找不到人练习,想到找老公配合我,一方面他能知道教练,不用我铺垫什么,另一方面他了解我,能及时反馈我在教练上的问题,这样能快速的发现问题,熟悉教练技巧。他答应了。
然后我就在脑子里计划着,一周一次练习,这样在考核前,我有四次机会,也特别期待周末的第一次练习。
结果到周末了,他“反悔”了。
一开始先指责我,为什么别人不让我做教练,接着又说:你自己都没有准备好,谁都不会让你练手,人家凭什么会让一个不会开刀的医生做手术”。
我很认真的回:所以我找你练。你上的时候,你就拿我练手,现在我让你帮我练习,你就不愿意了。
第一次指责没起效果,然后开始对我的第二次攻击。一边打游戏,一边提要求:你先反思之前的练习为什么不成功,你反思完了告诉我,我再和你练习。
我依然跟他讲道理:我总结了呀,就是那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我反思过了,但是反思过了,不代表就会做教练了,还是得练习啊,一点一点练,才能从细节上修改上。总是反思做不到的地方,没有成功的体验就学不会啊,得有直接成功的经验才学得更快。知道怎么错,不代表知道怎么对,中间差很多,得练得反馈啊。(这个时候已经要开始愤怒了:什么破玩意,找你做教练,你还要先提要求,可把你能得,好像我在求你一样。)
【脑子里的结论已经出现了:你就是不想和我练,不想帮我。】
老公开始了第三次攻击,企图从我身上找问题,打发我:你自己先走通了,你没走通,你也没办法给别人走通。”
这次我彻底怒了,直接回怼:自己走不通就不走了吗,那不得一边自己走,一边去练习吗,自己走不通就不能去练习教练,那你看谁自己走通了,不都是一边走一边练,练习教练也辅助自己走通啊。咋地了,摔了腿了就原地不动了,哭两句就行了,歇歇起来接着走,腿折了也得走啊,不走你是要干嘛,原地不动,原地不动给谁看啊,原地不动想让谁伺候你呢。就跟学七个习惯一样,第一个习惯学不会后面就都不学了,第一个学两遍不会,就接着往后学啊,学后面的东西不就是练习第一习惯积极主动吗。如果这辈子只学第一个习惯,那你一辈子都学不会七个习惯。一年级的数学题不会,你就一直蹲班在一年级了,使劲往上学啊,你现在大学毕业了,还在费劲1+1=2的事吗,不精通是不精通,但是不会永远就蹲在那儿不动。
第四次换个话术,接着还在找我问题:我是说,感觉你还是不想跟人链接。
听完这句话之后,我已经懒得回了,只会拿以前的经验搪塞我,根本就没了解我现在的想法。自己不想做就直接说,要必要给这么多道貌岸然的理由吗,还要指责是我的问题,让自己的反悔站得住脚,就是一个伪君子。
整整一天都不理他,心里特别委屈。
你先是答应我,又反悔。反悔就反悔,还道貌岸然。通过攻击指责我的方式给自己立牌坊。
无耻,简直无耻至极。
你觉得我不想,那是以前,现在我觉得好一点点了,想开始练习了,但是周围也没什么人,更谈不上教练了。我找不到其他人帮我练习教练,已经很难过了,不是万般无奈,必须找别人,我能找你帮忙吗,我已经低声下四开口求你帮我了,你还用这样指责、攻击的手段,企图贬低我,还转移自己的伪善。
我真是瞎了心了找你帮我,跟你划清界限,断绝关系,以后各自是路人:不恨、不爱、不闹、不理、你和我无关。
自己看书、自己调整。“觉察自己是不是封闭了心灵,要打开心”。你不帮我,我不能不帮自己。自己一个人去感受这种被背叛、被欺骗、被指责攻击,被不理解,被忽视,一个人孤零零的感觉。哭一会停一会,我自己能调整过来,我自己能面对,不需要靠任何人,不就是感受疼吗,有啥大不了的,又不会疼死。
在这一次的冲突里,感受了很多的弱小,只看见和感受了一部分,隐隐约约觉得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揭开。
未完,待续……
记录二
事件:和同事聊天
1、教练背景
对当事人和教练缘起的简要介绍
当事人是部门小组长,有上司的成分。
教练的缘起是,坐在旁边的同事让我帮她分析家里亲戚的事。最近突然发现她会主动找我说和家里人的矛盾,和孩子的相处,让我帮着分析。最近一次,我能明显的看到她的眼神里有“信服”的味道,会听我聊这些,也表现出了一点对心理和性格感兴趣。
同一天,小组长也顺便聊起了自己婆家事。
2、教练过程
简要介绍教练过程,但要清晰反应怎么开始、怎么深入、怎么结束,包括过程中怎么跟、怎么带、怎么破、怎么立)
第一反应是不想听的,因为以前听过一次了,还是那些家长里短,我不喜欢这种媳妇聊公公婆婆的事情,上一次半听半躲过去了,这次也不是完全接纳,还是有一点对抗,带着想结束这种“唠唠叨叨说好几次”的想法和她聊了起来。
强势拉过话语权,基本上变成了:我问——她确认——我再问——她再确认——几次之后,我给出分析结果——她点头——她听——安静了一会儿之后,她反馈给我“应该让我大姑姐找你好好聊聊”。
这个过程用了事实和演绎做区分的教练技巧,似乎对方分不清什么哪些是自己的演绎,哪些才是事实,所以给我的回答也是模棱两可的,我也没有听明白,在这儿绕了好久。
转折发生在,我继续听她说的内容时,听到了关键句子就是“我们给人家买东西,人家都不要。过年回去,人家就跟我我们呆了1天就回自己娘家了。”
然后我问她,“你想要什么”。让她回到自己,看自己想要的到啥,哪里没有被满足才会这样一直隐隐的抱怨。
一开始她听到我这么问的时候是懵。(我知道自己经常提问的很突然,所以直接给出了我的猜测,也是这个猜测说中了她的心思)。她就是想要在婆家感受到父母辈的关心,她没有得到这个继婆婆和公公的关心,想要通过送礼物来要对方的关心,结果被堵上了,然后才开始了报怨。【觉察:先懂对方,能理解对方的那个点,会更快的建立起被懂得的信任关系。】
从这里开始,她开始安静下来。
整个聊天结束后,我收到了比较正面的反馈,她不在纠缠在别人身上,也承认了自己的求而不得。
3、被教练者的反馈
总体感受是、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总体感受是,比较平缓,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当时本身比较安静,听的过程也没有太多不耐烦的感觉。但是有一点是自信,因为前面同事给了我“信任”的感受,收到对方肯定的态度,让我在这一次的聊天里比较镇定。【自我觉察:这个信任和肯定对我来说是一种积极反馈,让我敢接着聊下去,而不是像平时一样,说两句就开始沉默。】
做的好的地方是,在区分事实和演绎不清楚的时候,及时停下了,没有过多纠缠,一定要证明对方说的是错的。【觉察:在尝我试教练和看教练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总是认为当事人在说谎,有隐瞒,没有说事实。这个会让我愤怒。】
需要改善的地方是,可以继续深入的地方——位置。她站在了她老公的位置替她老公抱不平,但是这个过程里到底牵动了她的什么钩子是没有继续深入下去的。因为这部分也是我没有把握的地方,见“好”就收。还有一个感觉,是在这样一个公司环境里,对第一次和我聊到心理话题的人就说这些,有冒犯的感觉。【自我觉察:有担心自己说不对的成分,这样我就没有他们认为的那么好,那么值得信赖了,我微薄的“懂心理”的形象就受损了;还有,不管有没有猜对别人的深层心理动机,都让我都有种冒犯的感觉,但是在行为上我又总是在猜测别人的深层动机,还期待自己能一语中的的说透它。】
4、观察者的反馈
从教练状态、教练技巧、教练效果三个方面打分并给出具体反馈
教练状态,当时没有要教练的想法,反而一开始是想制止。
教练技巧,喜欢用事实和演绎,但是经常用不对,因为总是我在替别人区分,而不是让她自己区分。这一次用了位置,收到的效果比较好。
教练效果,给自己打6分,及格了,至少整个聊天过程,对方没有反感,也能看到她有一些收获,还说了“想让大姑姐找我聊聊”的话。
5、教练的自我觉察
结合被教练者与观察者的反馈,就个案情况也从三个方面给自己打分和觉察。
总结自己做教练的心得和下一步需要提升的地方。
这次算是一次偶然,也是在聊完收到对方比较好的反馈之后,才发现刚刚有教练的成分在,只不过更多的是我在给出分析,她跟着我的分析走。和课上做的教练过程不太一样。
鼓励自己,棒棒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