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翅与花椒》,听着名字都有点新奇,鱼翅与花椒能搭配吗?鱼翅不是人人都吃过,花椒也不见得人人都喜爱,两者搁一块,是什么味啊?不好意思,书里没告诉我,我也没得尝过,不知道什么味道。鱼翅与花椒风马牛不相及,可是却成就了一本书,书的作者来自英国,有一个中国名叫“扶霞”。“扶霞”这个名字一看就有点非中国味,把“扶”字放到名字里,估计没有几个中国父母会做这个事。如果是“芙”字,那倒另当别论了。如果见到作者,我第一个想问的就是,好好的“芙”字不用,为什么要用“扶”字?
鱼翅与花椒都是入口之物,想必书也是写吃的了。没错,这本书写的就是吃的。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菜。可是很多读过此书的人惊呼,觉得自己才是外国人,我也是惊呼者之一。我们吃了几十年的菜,我们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历史渊源吗?我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反正我不知道。可是扶霞知道。一个外国人,比我们中国人更了解中国菜,或者说更了解中国,她看到了我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的东西,并且用生花妙笔记录下来,真的让人打心眼里佩服。 关于美食,会研究的人不少,会写的人也不少,又会研究又会写的却不多,爱好此道深入专研并写得有声有色的就更少之又少了。扶霞却是这少之又少之一。中国人的事,中国人的菜,却要通过一个外国人的笔墨才能有所了解,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悲哀。这是我第二次感到愧为一个中国人,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在看《寻路中国》的时候。对生养自己的地方的了解,不足一个外国人的一个零头,不是悲哀又是什么?吃的都不了解,我对于我的城市和我的家乡,又有什么其他的了解呢?我的了解何其浮皮潦草,甚至什么也不了解。止于看到表面,内里是什么,背后是什么,我是不去深究的,我缺乏的,不就是这种专研的精神么?
扶霞是幸福的,她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兴趣所在,并将之发展成为自己的职业所在。而我,到现在为止,也不知道自己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因为中庸,因为害怕失望,所以没有热切地渴望,自我安慰平淡从容才是真。可是,那些做着自己喜爱的事的人,投入长情的模样,仍然深深地吸引着我。一个人的一生,做不了很多事,把一件事做好,做到极致,就是了不起的。热爱美食,研究美食,寻找美食,描写美食,扶霞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也给她赢得了众多赞誉。而我,还不知道自己能把哪件事做好,真是愧煞人了。
一本好书,好文笔是少不了的。“扶霞”的文笔自然是很好的,但是译著考验的却是译者的功力。本书的翻译非常顺畅、地道,读起来完全没有译著常有的生涩味,这是译者何雨珈的功劳。
《鱼翅与花椒》关乎美食,但绝不止于美食,它是美食之旅,更是人文历史之旅,如果你想对中国、中国菜多一点了解的话,那就打开这本书吧,收获绝对不止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