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故事的先农坛(四)以小喻大的地祇坛神龛牌位

有故事的先农坛(四)以小喻大的地祇坛神龛牌位

作者: 李毅军 | 来源:发表于2020-06-24 16:12 被阅读0次

    在明、清两朝,先农坛不光是皇帝祭祀先农,举行“耕籍礼”的地方,还是祭祀天地众神的场所。先农坛原名山川坛、天神地祇(音qi,二声,意地神)坛,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初名山川坛,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次年更名天神地祇坛。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更名先农坛。因而先农坛是将先农、山川、太岁等自然诸神共聚一庙的坛庙建筑群。除了祭祀先农及皇帝举行“耕籍礼”的相关建筑外,祭祀天地之神的祭坛主要有天神坛、地祗坛两座坛台。

     天神坛和地祗坛两座坛台均巳损毁无存,原址被某单位占用。但地祇坛神龛却保存完好,于2001年移至先农坛内坛保护。我逐一阅读地祇坛神龛中这些诸神牌位,觉得自己又学到了一些古代地理知识,原来古代所说的名山大川除了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五岳之外,还有五镇、五山、四海、四渎之说。而这些牌位上所列的名山大川之名除了我们熟悉的五岳之外,其他的山名与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热门旅游景点相差甚远。有些山名甚至是从未听说,不知这些山所在地的政府官员若知晓这些曾经被皇帝带领众大臣顶礼膜拜的山峦就在自己的家门口时,是否也会借此促进一下当地的旅游开发?

      此外,我觉得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看点就是地祇坛的牌位设置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小喻大、高度浓缩意境的手法,以五岳、五镇、五山、四海、四渎等高度概括性的称呼就将泱泱大国的万里河山尽揽于方寸之地,绝对让习惯于用精准方式进行描述的西方人自愧弗如。

     原地祇坛的平面布置图。地祇坛,地处先农坛内坛南门外,为明、清两代祭五岳、五镇、五山、四海、四渎诸地神坛台,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坛为长方形,一层,北向,四出陛,各六级。坛南设青白石龛五座。三座镂以山形,分祭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镇(东镇青州沂山,西镇雍州吴山、南镇扬州会稽山、北镇幽州医巫闾山、中镇翼州霍山)、五山(明代为基运山、翊圣山、天寿山、神烈山、纯德山;清代为启运山、天柱山、隆业山、昌瑞山、永宁山)诸神位。两座镂以水形,祭祀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四渎(黄河、长江、淮河、济水)诸神位。坛之东、西各有山水形石龛一座,东祭京畿名山大川神位,西祭天下名山大川神位。

    祭祀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四渎(黄河、长江、淮河、济水)的牌位石龛上刻有精美的水形花纹

    京畿大川(泛指国都所在地行政区划内的大川)之神的神龛

    京畿名山(泛指国都所在地行政区划内的名山)之神的神龛

      祭祀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北海)的神位,古代这四海所指的地理位置分别为:山东省莱州市的东海、广东省广州市的南海、山西省永济市的西海、河南省济源市的北海。这与我们今天所讲的海域有较大的区别,特别是所谓的西海和北海,很难让我们将它们与山西和河南联系在一起。

    祭祀名山大川的牌位神龛上刻有精美的山形花纹

      五镇之神的牌位,这里的“五镇”分别指:东镇青州沂山,西镇雍州吴山、南镇扬州会稽山、北镇幽州医巫闾山、中镇翼州霍山。

    五岳之神的牌位,这里的“五岳”分别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与我们今天的说法一致。

    五山之神的牌位,上面的名字是清代的说法,分别是:启运山、天柱山、隆业山、昌瑞山、永宁山。而明代则是:基运山、翊圣山、天寿山、神烈山、纯德山。

    四渎(西渎黄河、南渎长江、东渎淮河、北渎济水)诸神位。

    天下名山之神的牌位,神龛使用的是山形花纹。这“天下名山”泛指国土范围内的大山。

    天下大川之神的牌位,神龛使用的是水形花纹。这“天下大川”泛指国土范围内的大江大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故事的先农坛(四)以小喻大的地祇坛神龛牌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nr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