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是因为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
我的奶奶,在近80岁的高龄,把自己的腿给弄断了!
就在一众儿孙忙得团团转,又气的牙痒痒的时候(奶奶真的是因为闲不下来造成的),老太太居然乐观而开朗。
今天我打电话回去,妈妈在电话里说:“你们不用太担心啦,奶奶该吃吃,该睡睡,没事人一样。你跟她聊聊看。”然后电话给了奶奶,我问奶奶:“痛吗?奶奶您怎么一把年纪还受这个罪?!”奶奶说:“那不是!现在都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有啥办法。就听医生的了,该手术就手术,还能咋办。”一副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
说实在,听到奶奶的状态,以及妈妈的叙述,我还是松了一口气。正是因为这种乐观的状态,一定也是有利于身体的康复的。
妈妈说:“要是换个别的人,这个时候肯定都愁眉苦脸整天唉声叹气的了。你奶奶不是这样的人,我第一天来医院照顾她,晚上她睡得可香了,但我真的是没办法睡着。”
我一直在想,为啥我没有奶奶这种豁达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很多人也是如此的吧,遇到事就像世界末日的感觉,整天都忧心忡忡天塌下来一般,食不香睡不稳。
我也在想,如何让我的孩子拥有一份这样的品性和坚韧去面对他以后的人生路。
当然,没有父母希望孩子遭遇不幸,刀枪不入,要能经受住这世界给他们带来的头破血流。但我们也应该明白我们无法护他一生周全,而培养好孩子的能力,让他们准备好应对苦难的挑战,然后重新振作;我们希望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像树一样扎根于土壤,能够自己努力生长,这便是思考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
这世界并不完美,但孩子需要一颗有弹性的心!
这就需要父母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一种从挫折中恢复和振作的能力,一种被困难打倒后依然能站起来,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压力不一定是坏事。
当人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容易紧张手心冒汗,这其实源于人类的祖先在面对丛林里的猛兽时所具备的身体反应。这种面对压力的迅速反应才能让他们快速逃离危险,从这个意义来看,压力,其实可以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它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工具。告诉孩子,面对压力而紧张,是正常的反应。
其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要过度干预,更不要直接帮孩子把事情做了!
孩子总要经历一些正常的发展状况,在每次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难免都会紧张。还记得当我们的孩子第一次翻身,一个星期半个月后也许他掉下了床;他第一次学会爬,然后满屋子到处爬撞到桌角和凳腿;他第一次学会走路,摔了无数次可依然坚韧的爬起来继续……所有的这些过程中,我们作为父母,都不会说怕伤到孩子,然后就干预孩子说:“咱们不爬了,不走了!”
那当孩子再大一点,因为和同伴或兄弟姐妹遇到冲突时,因为一次考试考得很糟糕时,因为学习遇到困难时,因为第一次恋爱失败时等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父母为什么就不能收住想要援助的手呢?
有些教训代价太大,我们无法来承担后果。但在不威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应该试着让孩子自己找出答案。父母们应该做到:关注但不干预,这会给孩子传递一条有力的信息:“我相信你能自己搞定!”
再次,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有能力走出困境。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教会孩子有这样的思维。
通常情况下,孩子遇到问题,他们常常认为答案只有一个。所以我们要多问问孩子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这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呢?”等等,来拓展孩子横向思维的能力和模式。
很多时候,孩子犯了错,我们习惯性地一直追问孩子“为什么”,却很少问孩子“怎么办”。比如孩子今天回家忘带书,导致没办法写作业,我们习惯性带着情绪就问孩子:“你为什么老是丢三落四,今天又是怎么回事?”
这样的问法就会导致孩子的思维停留在过去,他就会不断的找原因,找借口来合理化这个“为什么”。但是我们若只聚焦于:“既然这样了,你想想怎么来解决这个事情吧?”如此,才会引导孩子向解决问题的模式前进。
就像前面我的奶奶,她乐观就是因为她知道,事情已经发生无可挽回,再追问“为什么”的过去毫无意义,但是却要想办法来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
最后,帮助孩子掌握积极的抗压方法——有能力应对困境
当压力来临,孩子若采用不恰当的方式来应付,就会出现悲剧,今天的社会我们不难看到类似的新闻,有人通过沉迷网络,有人通过抽烟酗酒,甚至有人通过轻生来逃避压力。
告诉孩子,不论他们遇到什么问题,父母永远站在他们身后,永远爱他们。确定这一点,孩子便有无穷的力量去战胜困难。
与孩子一起培养运动的习惯,鼓励孩子自主选择喜欢的项目,坚持下去。但是要记住,运动是应对压力的方式,而不应该是压力的来源。教育孩子积极锻炼,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此外培养孩子的爱好,享受艺术等都是健康积极的形式。看电影,去旅行也是积极的放松策略。
总之,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然后给孩子做好示范。让他们明白。面对人生的坎坷,我们总有健康的应对方式。这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财富和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