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革命,而建设,42年前骨灰洒向祖国山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革命,而建设,42年前骨灰洒向祖国山河

作者: lishi的火柴 | 来源:发表于2018-01-09 19:23 被阅读134次

    42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76年1月8日,人民敬爱的周总理逝世。

    新中国三大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之中,周总理最年轻,他比毛泽东小5岁,比朱德小12岁,却是最早去世的。

    那一年,三大伟人先后去世,老一辈的人常说,三人同年去世,既是不祥的预兆,也是三人革命最好的归宿。

    周恩来逝世之后,我才知道了一个词:十里长街,这是由肉体组建成的长街呀,比如今的步行街,规模可大多了,而且全都是沉痛悼念的心情,仿佛要把苦痛的眼泪流干似的。

    十里长街送总理

    那时候,最高领导人的身体健康是最高秘密,所以即便周总理在人们心中分量很重,但还是迟了三天,也就是1月11日,人民群众才自发聚集到北京长安街,开始那感人肺腑的一幕。

    周总理终于走完了他78年的人生,这对共产党,对新中国无疑是巨大损失,但对他自己来说无疑是一种解脱。

    我们大概只记住了,或者只愿意记住周总理的英姿勃发,纵横捭阖的健朗形象,还有为人津津乐道的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可那都是周总理前半生,或者还算年轻时候的风采。

    年轻时候的周恩来

    人不该老呀,这也是上了年纪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即使是伟人,拥有超越常人的精力、能力,也难免岁月的侵蚀。

    以前我记得周总理是因肝癌去世的,今天特意查了一下,患的原来是膀胱癌。因此,再厉害的风云人物,病得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的时候,那层耀眼的光辉也就镀上了许多凄凉的色彩。

    周总理病危的时候,还说出了一个隐藏近半个世纪的秘密:杨度,也就是那个著名的皙子,原来是共产党员,这点的确出人意料。

    历史总是那么出人意料,就在于其中有一些人,他们总想搞点事情,价值观多元化而思想杂芜,皙子就是著名代表。维新思想,君主立宪,复辟活动,最后又加入国民党、共产党,让人惊叹。

    图为杨度,字皙子

    1929年皙子由潘汉年介绍入共产党,周恩来批准时,我不知道两人心里在想什么,在那个白色恐怖的时代,周恩来敢于吸收复杂思想的人秘密入党,到底是一种气魄,还是一种无奈?

    我还是宁愿相信前者,不然病危之际为什么说出那个秘密,人已经死了四十多年了,还是要客观、公正对待历史人物。

    但为什么健康的时候不说,大概是总理的事情太多了,而且没有合适的契机,所以一直放在心底。

    总理日里万机,事无巨细,毛泽东尽可以表现他的领袖风采,甚至玩把浪漫主义,周恩来却必须事事小心谨慎,维护毛的面子、权威,同时把事情做好。

    我印象中,新中国的许多领导人抽烟都很厉害,周恩来却是个例外,几乎不抽烟,往往都是干净利落的打扮,长征时还蓄起了胡子,被称为红军的美髯公

    延安时期的周恩来

    后来西安事变发生了,他去谈判,剃掉了胡子。多年前我看电视剧《西安事变》中就有这样的情节,记不清剧中他怎样说了,倒是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因为周恩来立誓抓不到蒋介石,就不剃胡子,后来西安事变抓住了蒋,所以欣然剃之。

    对于这样牵动人主观感情的说法,我觉得不是一种客观历史的真实。我宁愿相信,长征时生活太不安定,连把剃须刀都匮乏,而赴西安谈判时,剃掉胡子大概是为了工作方便吧。

    按下胡子的事不提,西安事变真的体现了他的斡旋,也就是谈判能力,而这种能力,我觉得是贯穿他一生的。

    那时中年的他,年富力强,在昔日蒋校长面前,张少帅面前,杨虎城将军面前,南京代表宋氏兄妹面前,内心经历了怎样复杂的思想情怀。

    要知道,当时捉住蒋之后,群情激奋,连朱德都要求杀之以偿血债。是毛以国际大势出发,派出了周恩来前去和平解决,不动刀子。

    那个时候西安的情况太复杂了,好多派的势力搅在里头,稍不留意就会破坏和谈,甚至有性命之忧。在西安的那段日子里,我想知道,周恩来每天睡着觉了吗?

    周恩来(右)与博古(左)、叶剑英(中)合影于西安

    既然干了革命,岂能中道放弃?要知道,那时中共经历长征不久,日本尚未全面侵华,共产党的军队发展未得如此迅猛,正是危难关头。

    在历史火苗的映照下,身处异地的恩来同志,他应该觉出了任重道远与凶险万分的双重感受,他成熟的脸庞上,透出的严峻表情,不觉想到了二十多年前,自己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年自己还是个孩子呀!

    中华崛起,以自己信仰的共产主义,必要革命,革命必要流血,可是不能白白流血,要讲究革命政策,要斗争也要联合,要手段也要服软,其中的政治智慧,实在是高深不可片言。

    西安事变算是和平解决了,这是他的劳苦之功,但他还是没能劝阻张少帅,亲自送蒋回南京,以致后来经常提起那位“姓张的朋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被说成是推动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历史性事件,可见分量之重。

    我简直感到,周恩来每分每秒都要思虑万千,那千万个历史瞬间,未到不惑之年的他,是何等坚忍奇强才能渡过呀。

    周恩来大概还想到了,自己在上海工作的经历,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共产党遭到屠戮者何止千万。党中央所在地上海,白色恐怖盛行,如果大家看过《周恩来在上海》这部电视剧,就会了解一二。

    我至今仍隐隐记得,当时敌人的残忍与情况的危急。有一幕是特务将长钉生生地楔入共产党员的头颅中,还有一幕是周恩来从敌人背后溜走,当时看得我心脏都要跳出来了。

    后来,我才知道有个顾顺章叛变事件,使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如恽代英、蔡和森、向忠发(被捕后叛变,不过存疑)相继被捕牺牲,损失非常之大。

    那时候的中国,每一段都是特殊时期,特殊时期往往利益攫取最猛烈——国共双方都重视情报,培植特务,相互较劲——因此叛徒迭生。

    那个全能特务,号称中共史上最厉害的特务顾顺章叛变了,周恩来亲自指挥灭了他满门,除了顾顺章8岁的女儿以及12岁的小舅子,因未成年而被放过。

    这段历史也成了周恩来一生唯一的瑕疵,据说当年灭顾顺章满门时,从不抽烟的他破例要了一支烟,抽了一口就呛得直咳嗽,说明当时这样做的迫不得已,也表现出了一种担忧:未来自己怎样被评价?

    前面已经说过,周恩来几乎不抽烟,那个杀人后的抽烟瞬间,他心里估计在哆嗦,到底还想到了什么?那种复杂的情感碰撞在心怀,让人觉着深沉的悲哀、无奈。

    哎,那个复杂的历史时期,革命与人性似乎是受到了挑战,连周恩来这样的人亦不能幸免。

    在我的印象里,三大伟人中,周恩来的身体最差,至少朱毛几乎没有受过什么重伤,而周恩来的手臂却是他的硬伤。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周恩来端着手臂,还以为那是他的pose,其实那是他的手臂受了重伤,不能完全伸直所致。

    周恩来(右)与刘少奇(左)合影

    关于他手臂受伤的事,历史上有好几个版本,但都与江青有关,或者说是因为江青导致他坠马伤臂,留下了后遗症。可是后来江青成了毛夫人,他又能说些什么呢?

    我在网上查到了一张,周恩来治疗后锻炼手臂的图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右臂果然不能够完全伸直了。

    图片来自网络

    我固然相信,周恩来具有高尚的情操,高大的情怀,但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为自己右臂的不正常而感伤呢?那一瞬间,他或许也觉得,自己的右手似乎那么不得劲。

    不得不说,周恩来大半辈子充满凶险,他的命也真大。我记得他乘坐的飞机多次遇险,而都能化险为夷。

    可能那时的飞行安全保障不够好,所以不少领导人罹于空难如叶挺、博古、王若飞等,同时又怕敌人蓄意破坏,所以毛泽东几乎不坐飞机,而坐专列:只有重庆谈判时坐过一回,当时陪机的人当中就有周恩来。

    周恩来与毛泽东

    我想起了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在一次飞行途中出现了险情,周恩来毅然将自己的降落伞包,让给了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当时我被周恩来的伟大人格感动到了。

    如今再来看这个瞬间,的确值得怀疑。可能是为了表现周恩来关心革命后代,但似乎过了点,不过小扬眉是周恩来的干女儿,与她的父亲一起罹于空难。

    所以,历史瞬间如果一点也不真实,就会让人觉得别扭,那样的别扭多了,是会给伟人抹黑的。我们可以去描写历史人物的瞬间,语气可以诙谐,态度最好严肃。

    走过了风雨如晦的革命史,进入到了建设时期,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首任总理,肩上的责任可想而知。至于他与许世友斗酒并且胜出,最终让许将军折服的趣事,大概也只能轻松一时了。

    对于那个时代的领导人,都是终身制,马上打天下了,又要马上去治天下,摆脱不了要走许多弯路。说得含蓄点,叫探索性道路;说得难听点,就叫开历史的倒车。

    关于建设时期的周恩来,我推荐大家看一部老电影,就叫《周恩来》,去年我就看过,王铁成老先生表演得真的很好,尤其是文革时期的周恩来形象。

    图片来自网络

    毛主席就曾说过,自己一生只做过两件大事,一是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二是发动文革。所以,新中国的历史或者说党史,离不开十年文革时期。

    那部老电影《周恩来》就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文革时期的周恩来,他的病态形象,他的无奈心理,他的悲悯情怀,他的鞠躬尽瘁精神,让人动容。

    看完后,我说令自己动容的有三个情景:别贺龙、保陈毅;邢台救灾、慰问地震后的群众;扶病回延安探亲。许多瞬间扎进人的内心——

    当周恩来去贺龙家中,与他含痛诀别时;

    当周恩来喝止疯狂围攻陈毅的红卫兵,护着他走出被包围的会场时;

    当周恩来登台高呼,为邢台灾区的群众鼓劲,苍老的声音传遍灾区每一个角落时;

    当周恩来扶病回延安探亲,在酒桌上给地方干部们敬酒,希望他们保证粮食产量,达标之后,自己不死就一定来看他们时;

    当周恩来离开延安,车子陷进泥潭,四面八方拥来许多群众,硬是将车子抬起来,抬着总理走的时候。

    这些瞬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的内心世界又有谁能体会呢?做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不容易呀,更何况又在那样一个天灾人祸的历史特殊时期。

    图片来自网络

    周总理不仅要庇护老干部,也要庇护人民群众,还要调和党派之间的矛盾,维护毛的权威,何其难也,他的身体就是这样累垮的!

    据说他的养女,就是死于文革,而且死相极惨;据说他去世之后,没有留下一分钱的存款,而且火化后骨灰洒向祖国的四处河山。

    由于种种原因,他和邓颖超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当年他去世之后,联合国特意下半旗致哀。

    这些伟大的历史瞬间,周恩来或者没有看到,或者无法看到,当我们试着去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到底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对于走过了风风雨雨的革命、建设时期的周恩来来说,弥留之际,自己的老战友、老上司,那个自己维护以及服从了几十年的人,也正卧病在床,不省人事,所以没能来看他最后一眼,送他最后一程,那回光返照的一瞬间,他到底在想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历史的火柴终究熄灭了,只在空气中留下一缕黑烟,黑烟逐渐消散,我们心中的“周总理”已坚不可摧,又熠熠生辉。

    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要划燃历史的火柴,动问一声: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总理?中国的总理会快乐吗?我隐隐感觉到了历史的深沉残酷,与人民的朴实拙古。

    或许半年前我就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人民眼中的好总理是所谓的“勤政爱民”,大约看重的是过程;而历史评价的好总理是所谓的“国富民强”,大约看中的是结果。

    卒章呓语:

    请相信,

    我的一切观点,

    都是胡说八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革命,而建设,42年前骨灰洒向祖国山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pg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