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本书,颠覆了我的饮食认知

这本书,颠覆了我的饮食认知

作者: Moon的故事星河 | 来源:发表于2022-09-23 00:49 被阅读0次

    开篇我想提出一个好玩的问题:你认为你的消化道(口腔到肛门)算是身体里面还是身体外面?

    想必没有看过《疗愈的饮食与断食》的朋友肯定毫不犹豫就会回答:当然是里面!

    在我没有读过这本书之前,我也认为是里面,但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认知,我们的消化道其实是身体外面。

    且听作者原话怎么说:我们通常认为在皮肤之外的才是外面,而肠道既然在身体之内,当然是里面。但是,只要再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消化道其实是开放的环境,是从口腔到肛门的一个通道,也就是说我们以为的里面并不是里面,一样的,还是外面!

    其实肠道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上皮组织接受通过肠道的营养,得到食物带来的各种讯息,并且肠道隔绝了外物的入侵,它就像是一层被卷在身体内侧的皮肤。

    换个角度想想,我们把护肤品涂抹在身体上,不也是让皮肤去吸收吗?肠道的工作原理和你涂抹护肤品被吸收是一样的,只不过肠道是一个半封闭半开放的空间,“恰好”在身体包裹之内罢了。

    而这个案例,只不过是书中一隅罢了。在《疗愈的饮食与断食》中,还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减肥应不应该吃脂肪?不饱和脂肪真的比饱和脂肪更优质吗?等等。

    书中这一系列关于饮食问题的解答,让我的饮食观念大受震撼,我自己本身也是从180斤减肥瘦到140斤,关于减肥的一些常识我自问是“门清”的,比如尽可能避免脂肪、吃粗粮之类的。但是现在看来,很多基础的问题都是错误的。

    如果作者只是主观地说出这样的结论,我想无论是谁都不会认可。但作者在书中不仅有结论,更有论证,甚至连分子式都准备好了。我个人认为作者是严谨的,经过考证的。

    这本书的作者叫作杨定一,是一位医学博士。他曾任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及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主持人、MG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咨询委员,出版过《真原医》、《好睡》、《丰盛》等书籍。

    那么在这本书里,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个是吃,第二个是不吃。

    一.

    你觉得人为什么要吃东西呢?

    肯定会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嘛,人不吃东西就饿死了!

    说得没错,吃东西的核心目的在于让自己的身体能够存活下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但是却陷入了“速食时代”。

    无论因为工作、还是生活琐事,我们能够在家做饭的次数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依赖外卖、加工食品、速食料理包等。

    短期或许没什么,但长期这样的饮食,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影响。

    在书中,作者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的英国医师拿自己做了一个实验:他将饮食的百分之八十转换为过度加工食品(微波食品,快餐,冷冻披萨等)持续三十天。

    等到三十天过去,他的饥饿感明显增强,通过内分泌检查,他的身体里让人感觉到饥饿的饥饿素分泌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体重也上涨了六点五公斤,便秘、失眠、头痛随之而来。

    我们首先来看看饥饿素。

    人会感到饥饿,是因为脑部下视丘控制的,饥饿素是刺激胃口的主要荷尔蒙,与之相对的是抑制饥饿感的瘦素。

    当饥饿素分泌变多的时候,人自然就容易感到饿,想吃东西。当你吃下食物的同时,胰岛素、瘦素、肠泌素会开始分泌,抑制大脑的饥饿感。

    但是高果糖的食物会绕开这个喊停机制,促使人不停地进食。最终越吃越多,越吃越想吃,吃多了难受,不吃也难受。

    与此同时,能够让肝脏将多余糖分转化为肝糖和脂肪的胰岛素会开始工作,把身体内多余的糖分转化为脂肪。可血液内越堆越多的糖分会让胰岛素不堪负重,最终会产生胰岛素阻抗,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类慢性病。

    所以,作者提出了他的建议:断糖,少吃或不吃精制淀粉类食物(米饭、面食),多吃原型蔬菜(没有被加工处理过的蔬菜)。

    他的逻辑很简单,只要减少对血糖和胰岛素的刺激,那么饥饿素分泌自然会减少,人不饿了自然吃的欲望也变小了,其他的可怕后果自然也不存在了。

    不吃糖和淀粉,吃什么能吃饱呢?

    这就是继“消化道是体外“之后第二个颠覆我观念的看法:吃脂肪,不要畏惧饱和脂肪。

    谈到脂肪,我想大多数有减肥想法的人(包括看这本书前的我),都会觉得饱和脂肪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

    作者认为,饱和脂肪会让人体内产生局部胰岛素阻抗,降低脑部饥饿感。不饱和脂肪(植物油之类的)会比较慢地启动这个保护机制。比如你吃两块红烧肉就会感觉腻了,但你吃比红烧肉多几倍的薯条却未必会腻。

    如此看来,饱和脂肪反而会抑制多吃(前提是你别贪嘴),从而达到控制热量摄入的目的。

    除了脂肪,我们还有一个关键的“朋友“没说,那就是蛋白质。

    我们摄入的蛋白质越多越好吗?

    其实不是的。

    如果说过多的碳水会让人饿,脂肪饱足感较强,那么蛋白质的优势就是提供快速饱足感。

    由于蛋白质的成分复杂,身体消耗蛋白质需要费很大的力气,难分解就代表着更难消化,饱足感当然会强。

    但是,当我们摄入过多的蛋白质时,蛋白质无法转换为身体组织,就会经由糖质,新生作用而转为糖类。多余的糖则会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

    也就是说,吃多了蛋白质而无法消耗掉的话,反而会变胖。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的观点得出这样的结论:吃适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少吃或不吃碳水。

    那么如何少吃呢?

    二. 不吃

    作者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在饮食心态上我们要把不得不吃,转变为可以不吃,或者说降低对不吃的恐慌。

    秉持着这个观念,作者认为我们可以尝试先从断糖开始,减少精制碳水的摄入,之后改善饮食结构,最后减掉一餐到两餐,让身体可以休息与恢复。

    那断食有什么好处呢?

    我之前看过关于轻断食的书籍,我也尝试过轻断食,得出的结果是确实有效。

    断食的原理主要原理是通过长时间不吃,让身体的自噬细胞开始工作,清理掉老旧的细胞,提升机体的活力,活化免疫系统。

    身体把糖的储备用完之后,就会由代谢糖类改为代谢脂肪产生酮体,这也是生酮饮食想要达成的目的。

    断食流派认为:在几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吃不饱其实是一种常态,人的身体其实更适应的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

    换句话说,人类文明进步太快,而人类的进化没有跟上人类社会的进化,我们虽然过着现代生活,可是身体机能还是原始人的模板,当然会发生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所以,进行断食能够让身体转化为自然状态,自然可以改善身体状况。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关于饮食和断食的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总结:

    其实健康的原理没有变过,但是食物本身改变了,水果就是一个实例。现在的水果经过不断改良,甜度愈来愈高,我们吃水果对神经系统造出的刺激,已经和吃糖果没有两样。而水果的果糖避开了胰岛素和饥饿素的调控,很容易让人吃过量,而加重肝脏代谢的负担。

    饮食的疗愈不在于吃了什么神奇的食物,相反的,首先是不过度单一化的饮食,让身体有空间自我矫正。

    其次健康的真正关键还是在于平衡,只要身体能够保持动态的平衡,身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动态修复,自然会处在健康的状态下。

    最后,断食是一种可以弹性进行的生活规划,并不是非怎样不可。我们选择断食,不是因为没得选,而是因为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的身心不被糖所掌控,我们能够真正决定自己想怎么活下去。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句话结尾:你做是因为你可以做,而不是因为你需要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本书,颠覆了我的饮食认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do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