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未来简史读书
《未来简史》:学历史让我们更自由

《未来简史》:学历史让我们更自由

作者: Haynel | 来源:发表于2018-04-30 21:32 被阅读249次

    这本书颠覆了我的认知

    读《未来简史》的时候,我更加明白了为什么人们都说《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这两本书很伟大。《未来简史》与我想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没有直接开始讲人类的未来将如何,而是在《人类简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解释基于近现代人类的表现人类将会向哪些可能的方向发展;以及最主要的,是指出有哪些变化是现代社会已经开始逐渐发生而人类自己毫无察觉的。《未来简史》读来比《人类简史》更加深奥,这是由于在这本书里面赫拉利谈到了许多关于“意识”、“幸福”、“人生的意义”、“自由意志”等等更加宏大的命题。当然,我觉得它也让我得到这样一个机会: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和审视人类,重新定义了上述的概念,对于人性和现代世界又有了点深入的见识。读完这本书,作者告诉读者的可能是人类其实根本没有什么“自由意识”。但正是读完了这本书,让我觉得解开了自己思维中原来不知觉的许多禁锢,而这使我比原先获得了多一点点的自由。

    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因为读《未来简史》而让我觉得获得了自由,这也正迎合了万维钢老师在解读这本书的时候所说的观点。“学历史到底有啥用?学历史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我们摆脱历史的枷锁,让我们更自由。历史学家的作用不是预知未来,而是告诉我们可以想象多种不同的可能性,让历史往一个不同的方向走。”正如赫拉利所说,“学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去预测未来,而是把你自己从过去解放出来,去想象不同的命运。”历史不是必然的,而是一切偶然的集合。所以未来是充满偶然和未知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的每一刻都可以改变未来。所以这本《未来简史》实际上仍然在讲历史,在《人类简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讲历史。

    《未来简史》全书脉络

    第一部分  人类的本质

    Part 1

    人是第一可贵的吗?

    在狩猎采集社会,人类与各种动物互相平等,那个时期的人们是“泛灵论者”。到了农业社会,神成为了第一个可贵的,人是第二个可贵的,位列其他动物之上。这是因为人们所信仰的宗教认为人被神给予了永久的灵魂,而动物都是没有灵魂的,因此它们可以为人所用。直到现代社会,人类已经无需神的庇护,人类成为了第一可贵的存在。但因为科学研究并无法证实人的身上有灵魂或者心灵之类的东西。人类必须为自己优于其他动物更新论据。然而,无论是共产主义思想中的“工具论”:原始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几百年中,整体的地位还是很低的;还是“智力论”:不同的哺乳动物擅长不同的领域;抑或是“意识论”:动物也拥有意识。它们都无法很好地解释人到底比动物强在哪?作者最终给出的解释是,人比动物强就强在人能通过某种假想出来的意义,把众多的人高效地组织起来。这种共同想象的能力,在动物界当属绝无仅有。


    第二部分  人类的信仰

    Part 2

    虚构胜于真实

    在《人类简史》中,我们早已知道繁荣的现代社会只不过是人类共同的丰富想象。国家、公司、家族、学历、货币,通通都只不过是虚构之物。但如果一个人发现了这一点后决定真实地生活,拒绝一些想象的东西,那么是万万行不通的。活在虚构之中并不一定就比活在真实之中差,关键在于我们需要了解虚构的价值在哪里。正是因为全世界人们都承认货币的价值而不认为那只是一张纸,都承认银行账户里的金额的价值而不认为那只是一串数字,才使得整个金融市场得以运转。虚构的价值就在于它能让世界上的几十亿人口高效地合作,共同朝着更繁荣、更文明的未来发展。

    重新定义宗教

    提起宗教,总让人觉得非要崇拜什么神灵。但几百年来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过去的人类因无能为力而只能向神灵祈祷和寄托,而现在人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已经不需要向神灵乞求庇佑了,因而人们的信仰悄然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转而信仰人类自己,这也就催生了“人文主义”。而人们对自己的崇拜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信仰呢?人文主义同样是人类想象的产物,有一套号称不是人发明的,而且不能被人所改变的道德法规,要求人们必须遵守。并许诺只要你遵从法规就能得到好处。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社会秩序。例如自由人文主义,人们声称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而这样的理念,正是迎合了工业时代社会发展对于人力的巨大需求。因为人类社会总是需要团结一大群人高效合作,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只能依靠人类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就是宗教。事实上,回顾历史,推动社会变革的正是宗教的力量。

    科学的世界离不开宗教

    宗教不但能把大量的人组织起来,而且还能给人们提供道德判断的指引,作用实在是不可替代。即使到了现代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我们也离不开宗教。科学技术可能告诉我们做事情的方法,然而一件事情该不该做,要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借助宗教。例如我们掌握了堕胎的医疗技术,但是堕胎是否被允许,则要看人们对它的道德判断。而且科学与宗教并不是可以割裂开来的,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人们试图用道德来给予指引的时候,需作出事实陈述。这里所做的事实陈述便必须是以科学为依据的。所以一位科学家也需要有一定的信仰来向自己解释生活的价值,一个有信仰的人也需要学习科学知识来立足社会。

    人文主义就是现代世界的宗教

    人文主义的兴起:一开始是想解决意义的问题。当“神”不再为我们的生活赋予意义,人类便以“人性”来创造意义。即人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你感觉好,就是好的,你感觉坏,就是坏的。例如现代的心理学家们大多崇拜和敬畏的是“人性”,是人的潜意识。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荣格,这些伟大的心理学家们关注的都是作为个体的每一人。他们认为人可以分成“本我”、“真我”、“超我”三个层面,倡导人们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求生活的答案和人生的意义。他们认为心灵是个无底的深渊,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活成你自己。但这,也只不过是现代人的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宗教而已。例如,现在人们崇尚的消费方式是“为体验买单”,人们喜欢不远万里、不惜重金去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体验一把不一样的生活。但在过去,社会意识里面绝没有这样的想法存在,无论是郑和还是哥伦布,他们的航行都是带着国家发展和资源开拓的目的去的。绝不会有人觉得个人体验是件值得一做的事情,甚至是可以称为人生价值的东西。但这就是根植于每一个现代人心里的一个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感受如何。现在人们最喜欢问的问题不就是“XXX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么。而为什么人们如此重视“体验”呢?因为人们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通过体验获得智慧”。赫拉利提出了“知识=体验*敏感度”的公式。现代的各种艺术形态,都在表达这样共同的价值观。以前的艺术家画出战争的场面的时候会表现出庞大恢弘的交战阵势,而现代艺术家往往会倾向于精雕细琢战争中某一个小人物的完整而丰富的一面来影射整个战争。电影、小说、音乐,这些的现代表达的情况都无不是如此。实际上,科学和人文主义有一个交易,使得我们现在对人文主义的信念越来越强,而且要根据这个信念去改造世界和自己。认识到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因为正是人文主义的兴起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科技时代,生活也发生了巨变。

    自由主义的天下

    人文主义有三大派别:自由主义、进化人文主义、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者们认为不管是谁,每个人的内心体验都是重要的,都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精彩,所以应该赋予所有人自由表达的权利。进化人文主义者则认为有些人的比另一些人强,因此那些优秀的人的内心体验更有价值。而社会主义者则认为我们应该重视的是集体的情感而不是个人的情感。无疑,自由主义在这个时代拥有最响亮的声音,表现为政治上的自由民主制度、经济上的自由市场以及道德上的以人为本等等。自由主义盛行于西方发达国家,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却影响了全世界的人。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极度推崇自由主义的时代。然而自由主义走到今天,似乎也遇到了一些危机。自由主义兴起时有三个基本假设被广泛接受:1)我有一个不可分割的“自我”;2)我有自由意志;3)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但是科学的发展已经无情地推翻了这三个假设,因为科学研究已经发现:1)人脑中有不止一个“自我”,它们的想法各不相同;2)人类根本没有自由意志,因为人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3)外部算法会比你更了解你的想法。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人文主义都逐渐暴露出了本质上的缺陷,人类的这个虚构故事在未来已经讲不下去,必须换一个新故事。因而,未来的人类必然信仰新的宗教。作者在书中向我们指出两个可能的新方向: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


    第三部分  人类的未来

    Part 3

    未来的三种不同的命运

    凯文·凯勒在《必然》一书中提出“科技的出现方式是渐变的”的观点。他是说,科技的变化特点是一点一点演变的,但这个东西变了之后,可能跟原本的样子完全不同。这个变化过程又是绵长而持续的,让你感觉不到。凯文·凯勒将这种变化状态称为“进托邦”,而人类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进托邦”。这种极为“温柔”的变化方式丝毫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我们总被这些变化所欺瞒。在《未来简史》这本书的最后,作者正是为我们指出了宗教领域、科技领域这些不被察觉但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变革的变化。目前世界有三大趋势,对应着人的三种不同的命运:1)人工智能如此强大, 人作为一个工作者的经济和军事价值都没有了,那么政治经济系统就会认为人没有价值;2)也许人类整体还是有价值的,但是每个人作为个体是没有价值的;3)也许有些个体还是有价值的,但是他们是经过了生物学升级改造的“超人”,这也将导致人人平等再无可能。

    未来的两种可能的宗教

    《未来简史》的英文版的正标题其实是“神人(Homo Deus)”,指的就是现在人类中的精英分子,正试图用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自己的生命进行升级,想要变成神人。正如《盗火》一书中告诉我们的,我们所羡慕的乔布斯、爱迪生他们的灵光乍现的时刻,背后其实都是有套路的。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精英阶层开始关注认知和脑科学原理,并投入资金推动研究,为的就是先人一步掌握套路,成为一个工作效率高超、创意满满的人。这便是已经悄然出现的“技术人文主义”,虽然还叫“人文主义”,也认为人的体验是宝贵的,但他们关注的,可是“神人”的体验。对于技术人文主义者来说, 认知升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们也渴望能够选择自己的欲望,即拥有自由意志。然而正如服用迷幻药可以提高思维能力但会有副作用一样,通过技术改造人类也同样会面临许多副作用的问题。因而赫拉利比较看好的,是另一个宗教:数据主义。基于生物体都是各种算法的集合的理论。从数学的角度,世界上的万物包括人、动物、公司、国家都可以转化为数据而连成一个网络。一切问题都是算法问题、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数据处理,这个网络比任何人都了解人、动物、公司和国家。于是它能够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替我们做出各种决定。数据主义信奉的不再是人,而是这个网络。数据主义要求你要尽可能多的跟媒体和信息连接,不断生产和消化信息,最大化自己的信息流;要求你把更多的东西跟万物之网相连。即是说,你越多的暴露你自己的信息,这个“万物之网”就越了解你,越能帮你做好决策。

    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各种决定最后的结果

    在《人类简史》中,作者就提到了,“其实人类在历史上一直不断重蹈覆辙的道理都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各种决定最后的结果。”例如在农业革命的时候,人类一开始可能只是想多做点事情,收成多一点。但那只是理想的状态,现实还要比我们所能想到的复杂得多。农业革命对于当时的智人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但到从现代的角度去看那却是个巨大的社会进步。而如今我们看到的诸多意识形态的变革、科技的进步、智人的升级,也都是朝着我们希望的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现实的情况一定会比我们现在所能想到的要复杂得多。谁都不知道此刻的决定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人类又将走向何方。终归,还是作者说的那句,“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万维钢老师的读后感简练而有力量,触动到了我:

    一切意义都是幻想出来的,但是幻想有什么不好的呢?我的建议是继续生活在幻想之中。

    1)我会继续维护各自我认为有价值的想象的共同体;

    2)我会继续增加我的体验,提高我的敏感度;

    3)我会继续追问我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

    但是!因为我知道这些是虚构的,所以--

    1)如果有某个想象的共同体要求我牺牲自己或者别人的生命去维护它,我不干;

    2)在我经历事情,增加体验的时候,我知道我对这件事的解读,只是一个主观看法,只是我的叙事自我讲了一个方便的故事,我不应该执着于这个看法;

    3)当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我会告诫我自己,现在内心深处最强大的那个声音,可能它选的是错的!

    祝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未来简史》:学历史让我们更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lt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