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钢琴好不好?
学画画好不好?
究竟学什么孩子会感兴趣呢?
类似等等问题,我回答过若干次。
今天我以自己儿时学琴路上的见闻,
希望在孩子的兴趣培养和天赋守护方面,给为人父母的朋友一点启发。
1
即使再喜欢,也难逃枯燥
我是9岁才开始学琴的,那个年代,手风琴比较流行。
我很羡慕同学能够在文艺汇演上给大合唱伴奏,于是央求妈妈也给我买一个琴。当时的我只是简单的喜欢,一点也未曾想过后来付出的艰辛。
妈妈二话没说就给我买了琴报了班。
从最基础开始学起,单单一个标准手型手指操就练习了一个星期,然后就是长达一个月左右每天练习拉风箱,又难听又枯燥。
总算开始练习左右手配合的小曲子了,其实,也就是几个音符、几个小节组成的特别简单的乐谱,一点也没有如我当初所见那般美妙。
渐渐地,我就开始失去学习的兴趣了。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这样乏味的漫漫长路还要走多久?
记得,有一次课,老师说:别老想着一下子就弹什么大曲子,没有夯实的基础,你怎么演奏高难度的名曲?你是因为喜欢才开始学琴,即使再喜欢,也难逃枯燥。
2
就算是兴趣,也要付出辛苦
两年的基础+乐理课,顺利地通过考试,开始了一对一考级辅导课。
一首大曲目总会有几个技巧难点,必须反复练习才能攻克。为了配合训练强度,我开始了又枯燥又高难度的车尔尼练习。这又要考验我的耐力,是耐得住寂寞的能力。
每逢暑假,就要考级,一天三次练琴,跟吃家常便饭一样。
就现在眼下这个季节,当时没空调,没风扇,我妈坐在旁边用一本书给我扇着风,我背着一个四排簧120贝司手风琴,那么那么沉,居然一练就是3个钟头。
屁股上长了痱子,又痒又难受,哭完了,眼泪和着汗水接着练。
直到现在,我左腿被风箱开合反复夹出的粗糙印子依然清晰可见。
当我通过考级,拿到全市唯一的优秀水准,并应邀做汇报演出时,我才懂得:就算是兴趣爱好,想取得一定成就,也要加倍付出辛苦。
3
别让爱好变得那么功利
转眼,就要中考了。
妈妈跟我的家教老师说:老师,我们就跳过六级吧,直接学七级曲目,无论如何今年必须考完七级。
按理说,妈妈一直支持我稳扎稳打。怎么就突然这么着急了?
那个时候,刚开始提倡素质教育,似乎是有这样的政策:为了鼓励特长爱好,只要艺术考级过七级就可以中考加10分。
为了这10分,有点兴趣特长的都拼了。
考七级那一年,大片的全军覆没,极低的通过率,往年考级都会评出一个优秀水准,而这一次,只有我的同门师姐获得了唯一的良好水准,而我侥幸只是通过。
七级的不理想成绩,不只是因为我基础不扎实强行跳级,还有拿不到10分的加分就要跳楼的紧张心情。
什么时候我的兴趣爱好就和应试教育挂钩了?居然变成了一项功利指标!
七级过后,妈妈替我匆匆收尾了我的学琴生涯,因为她并不希望我走艺考的专业路线。上了高中,就不可以再花大量时间练琴。
就这样,手风琴,不再是我们当初所期许的一个爱好,而是通往象牙塔的一个工具,利用完了,就可以弃之的工具。
这样的遗憾,一直延续到现在。我想,如果当初,我能继续轻松地把手风琴当做爱好坚持学习下去,也许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也许我的路会更宽一点。
既然兴趣是因为喜欢而开始,因为调剂生活提升品位而存在。我们大可以轻松一点,可以优雅一点,也可以随性一点,但只要努力,一点一滴地积累,取得的成绩都不可小觑。
4
天赋需要守护,才华更要低调
中国式家教的内涵:培养一个人人羡慕的多才多艺,成绩优异的孩子,
重点在于是不是“人人羡慕”。
当年的林妙可是多少家庭羡慕的小榜样。她曾有过出众的外表和灵气,但是,10年的商演,就把这尖尖角的才华消磨殆尽。在本该修炼内涵的孩童时光,她却被母亲当做炫耀和赚钱的资本,成为了当代可怜可叹的方仲永。
林妙可落榜北电,很多人看了她摇头晃脑的采访视频,都去讥笑她并斥责她的母亲。也许你就是“下一个林妙可”的母亲,只不过,不自知而已。
看看朋友圈各种晒娃的刷屏就知道了。2岁的孩子会背首诗,3岁的孩子会说英文,4岁的孩子会弹钢琴弹琴,5岁的孩子会炫街舞……这些视频或者照片,没少在朋友圈传播。
如果仅仅是为了鼓励孩子,大可不必这么张扬。晒出来,难道不是为了告诉大家:我的孩子多么优秀,我的教育多么成功?
中国的孩子总是让世界惊叹。看看孩子的各种选秀节目吧,两三岁的孩子在舞台上就表现的惊人的成熟和出色。这样的成熟和出色,从林妙可开始就在很多很多家庭不断的复制,并且越来越低龄化。
中国的家长们正在把孩子的起跑线越来越提前,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难度也越来越高。孩子们活在可悲的对比中,家长们活在上瘾的炫耀里。
中国的家长们,是有多么渴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公众眼中的小明星啊。那些批判林妙可和林妙可妈妈的人,也许只是因为孩子没能成为明星,也只能在朋友圈里晒一晒,而泛泛酸罢了。然而,过早活在掌声里的孩子,家长误导的价值观只会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当年,作为林妙可的奥运配音,杨沛宜则在父母的保护下,迅速将奥运翻篇,开启学霸模式。在之后的几年,则完全淡出大众视野,专注文化课的学习。2013年被北京最好的中学,人大附中录取。
在林妙可只要不跑调就会被夸奖的12岁,8岁的杨沛宜却在苦练如何保证每一个音的圆润,和对歌曲情感的诠释准确无误。并考入了一直以入团机制严格、教学内容专业为名的世界十大童音合唱团——“杨鸿年合唱团”。
杨沛宜的父亲很少透露女儿的消息,唯有一则《示儿且自我明志》的博客,含蓄又认真的表达期望女儿不偏科,不忘初心,学灌古今,与书为伴,与知识为伴的嘱托。
所以说,有格局的父母,孩子的人生路才能更宽广。
谨记:
不可把才华当做资本炫耀,因为这样会断送本来的天赋;
也不可把才华当做功利驱使,因为这样会让你失去最初的美好念想。
因为没有了功利或炫耀的思想,才最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网友评论
我觉得您的经历印证了您是位自律性特强的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