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关于高关水库的记忆
听父亲讲过去的故事,讲得最多的就是1970年冬天去修高关水库。父亲最喜欢说:“那年在高关,那才是真的苦。”
湖北省高关水库位于湖北省京山市县城以北45公里,修建在大富水河上游,是汉北河水利规划建设中的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大富水上的大(2)型水库 [1]。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03平方千米,总库容2.084亿立方米。水库于1970年动工兴建,1973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1992年对主要建筑物进行了除险加固 [1]。灌溉京山市的三个乡镇和应城市四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38.4万亩。
高关水库灌区位于大富水河西岸,总干渠全长46.3公里,原设计输水流量30立方米每秒,灌溉京山市三个乡镇和应城市四个乡镇共38.4万亩耕地。
已开发水上游乐场、游泳场、情趣垂钓、棋牌娱乐等休闲度假项目。在坝区内的白龙山庄和高关宾馆,配套设施齐全,可提供餐饮、舞厅、酒吧、休闲健身和会议接待等服务。
我在网上能搜集到的关于高关水库的资料就这麽多。当年参与水库建设的村民大部分已经作古。
前几年,一位作家老乡听说我父亲亲历了高关水库建设,托付我帮他整理资料。我给父亲做了个简单的采访,按照老乡给的提纲,还录了音。至于这些资料对于这位作家老乡是否有帮助,我就不得而知了。今天翻到这些记录,想把它们留下来。我是以我的口吻记录的。
1、当年村里怎样组织上高关?工具、粮草、村里农活怎样安排?
村里的青壮力,女人全部上高关,只有有小孩的妇女才可以留在家里带孩子。自己拖着被子,步行一天多才到。记得是1970年农历十月二十几,我姑姑当天结婚,起早床吃了酒席就匆匆去了,头门都没有回。女孩子主要工作就是推板车。
2、是否夫妻一起上高关?或者两代人一起上高关?家里留守老人和孩子怎么安排?
当年我哥哥才出生一个多月,妈妈为了照顾哥哥,没有跟随爸爸一起上高关。
3、在高关怎样牵挂家人?家里的信息怎么获得?遇到特别揪心的事情吗?中途为什么事回去过?多久来回?能不能描述一次中途回家的过程?
在高关平时通过写信和家里联系,我问爸爸有没有给妈妈写过信,爸爸没有正面回答我。他说有同村的人回来拖米、拖菜,就会帮忙捎口信,了解家里的信息。
4、到工地后如何搭棚安置?多少人住一起?伙食怎么安排?
全湾人住在一个工棚里,睡地铺,我们村(鸭棚村)十三个队在一起吃饭,用很大的甑蒸饭,六个人送饭,送到工地去吃。
5、在工地具体做什么工作?任务怎么考核?有奖状之类奖品吗?
我爸爸有胃病,没有干很重的体力活。他说他的工作就是“剪彩”,就是别人挑过来的土方,他负责用锹扒开。
每天上班,早六点到晚六点,奖状就是一张纸,没有奖品。
6、工程跨越秋冬,换季衣服怎么更换、收藏?
换季衣服用袋子装着,散乱地放在工棚里。
7、1600多个工棚漫山遍野,用水、就医等生活困难可以想象,遇到了怎样的特殊困难?记得最困难的时候和最困难的事吗?
那里完全是大山,两座山中间的洼地,堵起来就修水库,下雨时,被雨淋的像落汤鸡,还是得干活。生活不好,天天吃萝卜白菜。
7、高关工程中记忆最深刻的人和事有吗?有痛哭的时候吗?能否具体说说?
好多人想念家里偷偷地哭。
8、在工地的1971年春节怎么过的?家里的春节怎么安排?想家时是什么心情?
当时大家都没有心思过年,工地上烧了点肉加餐。家里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人,也没有什么过年的东西,随便过了个年。
9、垮坝消息传来时怎么知道的?是什么心情?地方怎么组织动员?最终完成时怎么回家?
开始没做好,坝垮了,大家很失落,又得重新修,把原地的土挖到一边,重新做核心墙,用净利土重新修坝。
11、这些年回过高关水库吗?通常怎样去?是否想再去?想用怎样的方式怀旧?
没有回去过。爸爸说是想回去看看。因为爸爸提前回来下早稻秧,没有看到工程结束的样子,有点遗憾。
12、家里有什么工地旧物?旧物后面有什么故事?
没有提到,那里用羊角挖,用炮炸,锹撮。
13、高关水库工程期间村里发生了什么跟工程有关的事情?高关拉回的东西做什么用了?
期间有春耕,部分人回来下秧,大部分上马的人都没有回来,家里的老人小孩,留守妇女帮忙插秧。
高关拉回的绞车修村里的电动站派上了用场,高关拖回来的松树村里的人修房子用了。
当时工地流行的一封信:“我是高关的二把手,上走沙市,下走宜昌,一不小心就提了枯庄”
父亲解释给我听:你在哪里?我在高关拉板车(二把手),
往哪里走呢?底下都是沙子、马拉鼓就是上走“沙市”,下去就是“一昌”,一泻的意思,所以说下走“宜昌”,板车翻了就是一不小心提了枯庄,因此死了很多人。还有人被炮炸死。我们村工地地势比较平坦,没有人员伤亡。
我就简单的做个记录吧,算是和父亲做的一次深度交流。据说高关水库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虽然村民们做了很大的牺牲,好像也没法被历史记住,真是遗憾。
时隔50余年,父亲像讲故事一样给我讲那段历史,那是他们青春时代的记忆。父亲想去高关水库看看的愿望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帮他达成。一来父亲年近八十,二来父亲腿脚不便,恐怕受不了长途颠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