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它既是视觉的传达又是味觉的享受。
人类社会在与大自然相处中,得以大自然的庇护,由采摘野果,猎杀动物,得以果腹,饱食。逐渐发展农、耕、商、贸从此发展壮大。由饥不择食、果不饱腹、历经漫长的年代,到吃饱、吃好,吃的精细,吃的舒心,由粗茶淡饭到地方美食,由特色小吃到老祖宗的满汉全席,逐步发扬光大,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筑成了中华美食。
中国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中国人的智慧决定了国家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日新月异的变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实实在在的变化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的变化,他不仅激发了人的动力,挖掘了人的潜力,开拓了人的视野,也有了与之奋斗的目标。
我们是从困难时期走过来的一代人,从小看到爸爸妈妈辛苦的劳动,妈妈下井,搬砖,装车什么活都干,为得就是不让我们饿肚子。那个时候没有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只要能吃饱,不管是高粱米,苞米面,菜饽饽还是大咸菜都吃的津津有味,心满意足。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雪里蕻炖豆腐,黄豆芽炖白菜,酱炒黄豆,大酱拌豆腐都是好菜。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饭菜。还得要攒好几个月的肉票。
改革开放后,物质极大地丰富,鸡、鱼、肉、蛋,海参、鲍鱼、龙虾、大闸蟹、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国内的、国外的、天南的、地北的,应有尽有。人们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的好,我们小时候向往的土豆烧牛肉的共产主义生活早已实现了。
物质的极大丰富,也给我们这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了制作美食的空间。
年轻的时候,没时间,没食材,同样的东西,都是家常做法,每天都是千篇一律的吃食。改革开放后,民间美食高手纷纷亮相,使枯燥的饮食文化变得有滋有味,丰富了饮食内涵,提高了饮食欲望,改变了国人的饮食观念,从此美食文化日新月异,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孩子们为了满足我们饮食文化的缺陷,每逢假日或休息日就带我们出去品尝各式各样的美食。旅游时走到哪,都会吃当地的特色菜肴,品尝不一样的口味,饱了口福,开拓了视野,真正体会到美食的强大的魅力。
厨房和餐厅不仅是满足温饱的地方,更是治愈肠胃和安慰心灵的角落。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不能随意“打发”“凑和”,饮食文化如何回归家庭,变成我们一日三餐的健康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后一道课题。
我的一个老同学给了我们一份最完美的答卷。她热爱生活,喜爱美食,对美食颇有研究,她带着对家人浓浓的爱,精心制作每一道菜肴。她会用最普通的蔬菜,水果,做出厨师级的视觉,特级厨师的味道。清晨,她会做几道精致的小菜,炝拌干豆腐丝、油炸花生米、干炸黄花鱼、凉拌苦瓜……配上牛奶、豆浆、豆腐脑、杂粮粥……。包子、煎饺、蔬菜饼,茶叶蛋……,每天都会花样翻新。如果有客人造访,她会跟着视频学习,做几道味道鲜美的菜肴,和令人垂涎三尺的水果大拼盘,一饱客人的眼福、口福。
美食是一种感悟,更是一种习惯。南方天气热,大多数是海洋气候,吃的就比较清淡。重庆、湖南湿气很重,每餐必食辣椒为快,东北天气寒冷,就需要进补大量的肉食增加体内的热量。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日三餐,吃出品质,做出艺术。认真的对待每一种食材,并用心的去做,哪怕是切一盘咸菜,也要挑选出讲究的餐具摆放整齐,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和家人的爱。
我们的人生是那么仓促,不觉间已进入老年。方知晓一日三餐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让我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爱的心境,智慧的双手,让美食回归家庭,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环境,用美食滋养着家人的健康。过上精致的幸福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