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说长大以后就自然而然地结束了撕日历的日子。
我的感触同样如此。而后的我们即使是待在依旧悬挂着日历牌的家里也只会无奈又迟缓地选择卷起,选择翻到背面,选择和沉甸甸的硬纸牌来一个真诚却不怯懦的示弱。
日子客观地逝去了,或许风雨雷电,或许阳光雨露。
主观情绪翻山越岭也不过是人为意识的能动体现。
我好像无力描述自己这数月来的抑郁焦虑与愁苦,也并不想用我喜欢的文字去记录一个染尽负面情绪的画布。有时候我只是写给我自己,并不是希望其他人可以共情,至少目前我并未发现比我本人更能共情的存在。可人又都有发泄的欲望,而文字便是我的宣泄方式。
据说把一个陌生的行为持续21天,它就会成为附属在你身上的习惯。很糟糕的是我不是一个凌晨三点醒来看海棠花未眠的诗人,我只是一个已超过21天的持续失眠症患者。凌晨三点,我迷路在夜不是夜晨不是晨的森林里。
凑巧本身是个小概率的词义,可有时候凑巧发生地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生活中许多可以料想又未曾料想过的不如意好像都会凑巧一起出现在某个时段。不是人为地把放大后的种种细枝末节联系在一起,只是构成你生活的主要方面都默契的同步了起来。恰如现在这个时段里的我,日日复加的生理不适与心理折磨,我现在的日子居然要用熬来计算,而终点是回家的那一天。不是什么邪乎的心理作祟,实践验证——回家百病可治,回家百疾可愈。动物都有筑巢的天性,更何况人,家里有满满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定心丸。
我从未掩饰过我是一个念家的女生,这是我对我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让他们知道我需要他们是我唯一可以和侵蚀他们的残酷岁月努力抗衡的途径。我没有觉得一个女生在异地1000多公里的求学路上多地多站多种交通工具的换乘转车多不容易,我也没有认为自己扛着大大的行李箱上下楼梯就是独立,我只是会感到疲倦和劳累。可每当我自己把箱子举到头顶的行李架上时总是会有异方的眼神投来......不管别人怎样去看,我都不想在我爸妈面前成熟懂事,不管现在的我是20岁,30岁,还是60岁,70岁,我依旧需要他们,越是年纪增长越需要被需要。
如果夜晚是躲在被窝里的踌躇,白天就是揭开面具后的迷惘。
自省是我经常做的事情,自省完我就开始自卑了。尤其在我真正开始“决定”的长达数个月的这个掺杂着太多顾虑与思量的阶段,我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怪圈。
一个我很欣赏的朋友跟我说:你不能给自己和别人用双标,学会发现自己。我也有过很长间的自我怀疑,我认为很多人以前没有自我意识,没有过一个思想自由的环境,所以在你掌握真正的自由的时候,你就会习惯于被人掌控的模式。就像你说的你只会考试,你习惯了考试成为你生活的本体,但是你现在需要自己掌握自由,所以可能会很茫然。我觉得你从这个茫然到确定目标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可能这个过程你会很抑郁很痛苦。但是你思考清楚以后,你以后就不会在这个问题浪费时间了。你就很棒啊 ,你要明白,这个过程是自己和自己的搏斗。不要用任何外部的东西否定自己,你用一样东西否定自己的时候,要思考:你是真的不行吗 ?这个东西真的能否定你吗 ?就算被否定了我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而且人的成长是比如成长一年平淡很多年的,不要用你现在的能力去评判你将要着手的事情。
他的话似乎让我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混沌里有了模糊的方向,虽然若隐若现着,但有些一直飘飞的尘絮落了下去,有些悬而未决的小因子强健了起来。
罗振宇说成长就是你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叫成长…...都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说明它会大概率发生,然而凑巧就巧在它的小概率上。我想我现在这个阶段或许就是一种阵痛性成长,因为它本身就是矛盾的,所以成长的人也自然而然地陷入了矛盾。
文字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写它的人写着写着情绪就乖了,即使它很短暂。
![](https://img.haomeiwen.com/i7510224/47815696440273b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