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少年时

作者: 烟火在隔岸 | 来源:发表于2022-04-15 17:40 被阅读0次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遇到827万人,打招呼的有39800人,与之熟悉的有3600人,与之亲近的有280人。在这280人中,发小(川渝叫毛根儿朋友)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见证了彼此的生命从零到1到无穷的成长。小时候,发小是一起上山摘果、下河摸鱼的捣蛋鬼;上学后,发小是一起游戏、分享秘密的学生党;长大后,发小是一群四处闯荡、各自天涯的游子。他们可能是《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阿泽、狗焕、善宇、娃娃鱼……也可能是七月与安生,或是天才女友里的莉拉和埃莱娜。

    有趣的是,男生拥有发小的比例似乎大于女生,不知道这是否和男生不拘小节的性格有关。小时候成长的噩梦就是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事事比你强,处处比你乖,大家在同一个地方生活,有着同一拨长辈的关心,比较与竞争在所难免。这种时候,生为当事人的小男孩并没有这些心思,他们还沉浸在一起踢足球、收集动漫卡,甚至偷着抽烟、打游戏的快乐里。但女生不同,在成长过程中,爱美之心逐渐被唤醒,人类天性里的嫉妒也随之而来,所以很多女孩儿习惯于用细若发丝的心思,跟自己的发小相互较劲。就算时隔多年,依然逃不开被提及、被比较的命运。

    1990年,我上小学。老家原本有个村小,日常玩耍的那帮小伙伴多数在村小念小学,但是我却作为“附加费高价生”,选择到离家更远的城区小学上学,多年后我特别感激当年父母的这个决定。发小是我的小学同班同学,也是我的邻居。我们每天一起上学放学,可谓形影不离,家长出于安全的考虑也常常鼓励我们成为好朋友。其中琪琪跟我同岁,年龄仅相差一个月,两人属于典型的小个子,成绩也都属于优等生序列,很讨老师欢心。但是琪琪更讨人喜欢,那时候她经常穿一件流行的黑色皮马甲,参加班里的儿童节舞蹈表演,跳皮筋、抓石子、打乒乓球更是女生里的佼佼者。比起她的这些闪光点,我喜欢的却是“搭洋画”、滚铁环,或者在河边的荒草丛里玩儿捉迷藏。另一个发小琳琳比我们俩大两岁,扎着一头乌黑的麻花辫,因为家庭原因比较早熟,当我们在无忧无虑欢度童年的时候,勤快又懂事的她早已主动帮着父母做家务和农活儿,冬天里常常看到她皴裂的手上长满了冻疮。琳琳因为成绩不好,时常被爸妈以棍棒教育,可就算这样,她的成绩依然没有起色。反而让我和琪琪对她父母生出一些恐惧。

    信息的闭塞和经济的落后,让童年的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新鲜与好奇。关于港片的记忆是从琪琪家里开始的,那时候他们家有一台录像机,租回家的碟片堆成了小山,我被各类武侠片、鬼怪片深深吸引,常常在她家里一看就是一下午。回家途中,那些剧中的可怕情节配上一段回家必经的竹林和坟地,成了我恐惧的源头,也是多次出现在梦里的阴影。关于流行歌曲的启蒙也是从琪琪家的立体音响和四大天王的海报开始,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除了音乐课上的那些歌外,还有这么多不同类型的歌曲。我们一起用笔记本抄歌词,一起分享最新的流行歌曲,也常常为了喜欢谁而争论不休。

    记忆最深刻的是偷水果被抓现行的事。放学回家的路共有三条,第一条是最远的大马路,费时费力,只有路边浆果成熟的时候,我们才会选择这条路。第二条是我们常走的小路,既安全又省时,特别是油菜花黄的时候,整个人在花里穿行,当时一个人走在里面会感到害怕,但如今想来竟然有些诗意。第三条是靠近山路、需要过河,沿途有菜地和零星的果树。萝卜、樱桃或者橘子成熟的时候,选择走这条路的人也多了起来。那年,正值橘子成熟季,我们仨选择了第三条路,看着四下无人,偷偷钻进别人家的地里偷橘子,谁知刚摘下两个,就被河对岸的主人家发现,一边嚷嚷着一边追了过来。当时三个小屁孩吓坏了,一路狂奔,急中生智的琳琳,一边假装上厕所提裤子,一边赶紧跑路。一口气跑到家门口,两颗橘子剥开一尝,酸得三张小脸皱成一团。这一吓,我们好几天不敢走那段路,生怕被主人家发现。

    比起琳琳的忙碌,我和琪琪闲了很多,两个人也更亲密。有一次我们俩到隔壁乡镇的同学家里玩儿,临时决定晚上留宿,那时候没有电话,因此我们也没办法跟家长报告,夜里睡得迷迷糊糊之际,听到好像有人在窗外叫我们。原来是我妈和她妈一起找上门来,他们打着电筒,边走边问,直到找到我们。当时心想,这下死定了,估计要狠狠的挨一顿。但后来,竟什么事都没有。长大后想起这事儿,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两个家长,左顾右盼不见自家小孩后,如何大海捞针般的找到我们。

    1996年,我们小学毕业,一起到城里上中学,铁三角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一起上学放学了。虽然我和琪琪依然分在同一个班级,但是她住在距离学校不远的亲戚家,我则每天骑着表姐送的二手自行车跑通学。琳琳分在了普通班,还未毕业,就辍学了。中学时的自己,仗着小学打下的基础,压根没有用功的心思,因此,第一学期的成绩特别糟糕,从小学的前5名掉到了初中的中下游,其中数学更是差得离谱,居然刚刚及格。再看琪琪,在70多人的班上排名前15,我一边羡慕一边讨教,琪琪云淡风轻的告诉我:其实她放学回家后也没看书,反而常常看电视,考试的时候抄抄同桌的就行。一次两次,我还真信了,毕竟她的同桌可是排名前10呢。后来,我依然徘徊在全班的后半段,她依然在全班的上游。家长会后,我爸被班主任老师单独留下谈心,大致意思:琪琪和我来自同一地方,同一所小学,可如今差距这么大,家长要好好教育。

    因为成绩的差距,同学圈子也开始变得不同。她和一帮学霸玩在一起,而我周围的同学,成绩也都跟我差不多,两人一起玩儿的时间越来越少。就算周末,她也是爸爸开摩托车接送。只是我还是会经常到他们家去玩儿。那时候,我们家特别小,没有闭路电视和录像机,我常常羞于邀请同学来家里玩儿,琪琪也几乎不来。

    关于武侠小说的启蒙记忆是从琪琪家的一本旧书开始,那时候家里的杨家将、洪湖赤卫队的连环画已被我来回翻看了多次,后来在琪琪家看到那么厚一本小说时,既害怕又好奇。害怕的是当时的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同时被老师列为了禁书,可随手翻看多页后,我已被书里的情节深深吸引,也好奇这个身负血海深仇的男主如何闯荡江湖、手刃仇家。琪琪跟我不同,她对这个小说不感兴趣,反而偷偷看起了琼瑶、席绢的言情小说。这期间,琳琳有了男朋友,我们既羡慕她的自由,也向往着她的爱情。

    转眼到了初三,琪琪的成绩渐渐下滑,不复当初那般耀眼,我反而进步了一点点。如此一来,我们似乎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那时候的初升高远没有如今这么激烈,1999年7月,通知领取成绩单的那天,我爸帮忙领了琪琪的成绩单,后来得知,我俩升高中的成绩差了30分。当时我们正赶上教育改革,传统的中专和中师铁饭碗即将被打破,在那个年代,作为农村草根一族,很多成绩优秀的同学往往选择中专和中师,这相当于提前端起了工作的铁饭碗。而我,在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长辈的指导下,作出了明智的选择—继续上高中。琪琪,到省城上了中专。当时,我们跟琳琳已经很少联系了,只知道她和男朋友一起在城里打工。

    当时的我们谁也没有料到,这是我们不同人生的起点。开学那会儿,我们会经常通信。高一的我,成绩更加糟糕,在不堪重负的学习之余,最期待的就是收到琪琪的来信。在信里听她说外面新奇的世界,还有自己的专业、同学,我一边羡慕,一边跟她吐槽自己的学习和这不如意的高中生活。她告诉我,学校食堂的伙食不好,经常吃不饱,那时候的我住在学校,生活拮据。可为了支持她,我把自己省下的一周生活费随信寄给了她。当我为此沾沾自喜,觉得为朋友搞定一件大事的时候,却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她晚上加餐的时候常去买卤鸡腿、卤鸡爪和零食。那一刻,敏感脆弱的我,认为自己受到了背叛和伤害,似乎我认识的她和别人眼里的她是两个人。高二的时候我们通信就变少了,她有了男朋友,假期还把男友带回了家。而我,除了作业还是作业,似乎永远都做不完。两人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少,话题也越来越少。2002年,琪琪中专毕业后,随男友回老家工作,我到了省城上大学,两人几乎断了联系。假期里匆匆见面,除了礼貌性的寒暄,也不知聊些什么,终究,还是变得陌生了。琳琳,更是好久没见,听说即将结婚了。

    如今,因为彼此不同的人生经历,长大后的人生轨迹早已无法交汇。从此,这些故事,就渐渐相忘江湖、散落人海了。离家多年,发小也失联多年,记忆深处的模样,如今已模糊不清,彼此也早已形同陌路。遗憾总是有些,但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人可能真的只能陪伴生命中的某一程,这似乎也是一种宿命般的必然。不知道遥远的你们,是否会在某个时刻的记忆深处,想起那段我们一起走过的小时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忆少年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jq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