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各种机缘巧合地成为某公益组织(R)的暑期实习生。四分之一的暑期已过,算上之前在这里的各种帮忙,我在这里的工作时间已有1个月了,很多想法,不得不整理出来。
R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核心所长是推动社区行为改变。十年前成立中国区,目前在中国已有17个项目点。
我目前参与的这个项目是推动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变,项目点在湖北的一个农村——Z村。
我一直对学霸有种莫名的崇拜,而这里的人刚好上的都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学校。有多厉害呢,项目主任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办公室常驻人口包括一个北师大的博士,王思聪的校友,学历最低的那个华农的技术指导因为英语不够还没有转正。另一个实习生来自卫斯理。
参与进去并且刚刚结束的活动是一个test,邀请十个当地村民参加一次名为有机开放日的活动。为了这个活动,他们开了无数次会,我半途加进去,很多东西不明所以。
很多准备活动是在当地进行的,我跟着他们下了两次乡,一共7天。
度过最开始的新奇亢奋后,我慢慢觉得很丧。
我只看得见难以逾越的阶级鸿沟,看他们花钱不眨眼,看他们在能力上各种碾压以及各种微妙的区别对待。
上班丧,下班更丧。下乡结束后回到武汉,我住在没有空调和淋浴的学校宿舍,晚上闷得呼吸不畅,我把脚倒满花露水,小风扇顶着脚吹,刚刚感受到一丝凉意心满意足地准备睡去,花露水干了,呼啦呼啦的热风聊胜于无。我想回家,想租房子,想去开房,想Z村镇上那个R的人觉得极其艰苦只有我一个人觉得有空调有热水吃得好睡得好的宾馆,只要有空调就好。
折腾到四点我终于不再被热得睡不着了,一只蟑螂专心致志地往灯管上撞,哧哧哧哧,它累了就停在蚊帐上,哧哧哧哧。以前看到文章说雌蟑螂体内可能有几十只卵,被拍死后它的宝宝们就地孵化。脑海里浮现出无数小蟑螂从尸体中鱼贯而出形成一个放射状的网的画面,无论如何也不敢惊动它。
我就一个人大半夜躲在被单里哭,眼泪哗啦啦,一副要赶超汗水的良好势头。我关注的一个写作者口头禅是“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啊”,雪多好啊,透心凉心飞扬,我的寂寞,是没有空调的七月武汉夏夜里蟑螂哧哧哧哧的华美乐章。
下乡时的一幕幕又浮现在我眼前。
我在那,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无参与感。因为是期末考结束后才半途加进去,很多东西我都不清楚,也不知道问。处于一种想上心又不知道怎么上心的状态,只能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最核心的参与者一个负责人G和卫斯理的实习生X则各种劳心劳力,为一个小小的可行性做N种尝试,为一个小小的细节跑老远的路。
活动比所有人预期的都要成功,参观对象的反响极其热烈,甚至,我们一度以为他们会觉得很没意思的知识问答环节村民们反而最喜欢。在最后的感想发言中,X很兴奋地说了一大堆。G还开心地发了朋友圈。只有我没什么感觉,我觉得我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热情。
丧是不丧之母。我突然想起X的一句话,她说她很珍惜这段经历,因为同样的时间空间与人都是不可复刻的。话都是老套的,但此刻想起,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觉得我简直是被一些所谓的“洞见”给奴役了。我只看到“阶级鸿沟”,却对更重要的东西视而不见。前者是刷知乎和严肃评论得到的浅显“知识”,后者,才是智慧。
我想起G跟我们分享他的人生经历,他在非洲在丹麦在商业公司在公益组织的种种感想;我想起我们四个人畅所欲言谈一些“无用的话题”,宗教、环保、书籍、政治,酣畅淋漓,在此之前我没有人可以讲,也没有人对我讲;我想起乡村绝美的落日,那里是全国第二大银杏谷,上头层层叠叠的晚霞仿佛要掉下来;我想起他们对我的关照,不露声色地给我点我平时吃不起的食物。
而哪怕与工作相关的,难道我也没有欣喜的时刻吗?那些跳广场舞的农村妇女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都爱美,爱穿漂亮的衣服;听到他们说今年的有机棉花长势喜人,由衷开心的有我;名单变来变去最终确认,放下心来的有我;一直半搭不理的书记看到最终效果后主动表态,欣慰的也有我。
写下这些话的时候,男朋友在我边上,他从实习地的宿舍坐了1个半小时的公交过来陪我写字,在此前,我也买好了各种降温小妙招的必备物料,虽然还不敢拍蟑螂,但我也用新买的杀虫剂朝它们狠狠地喷了好多下。
还有好多任务没有做完,但,真的没那么丧。
本来,文章写到这里就该结束了,可还有一些感想要分享给大家。
感触最深的一点,是不再神话这些名校毕业生。能力确实很重要,但他们能够上那些学校跟经济实力跟平台密不可分。就我以前的同学来说,考不上二本然后去美国念了还不错的大学的人也是有的。R里的人当然不是这种情况,他们各个很优秀,值得我学习值得当我榜样的东西太多,却也不是一目十行的天才,只是优秀的正常人而已。无需过分自卑。
二是热情的培养以及与人沟通。在社交场合我时常觉得无话可说,可能同一段经历我两三句话概括完了就没了,而他们却愿意尽可能有逻辑地完整地表达出开始高潮结尾感想。坦诚又不至于交浅言深,虽然无可避免的带着一些套路与疏离的礼貌,却实在更有助于一个人打开自己、交新朋友。
三是对细节的关注。这一点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会有非常大的帮助。仅以他们这次活动的策划来举例。他们并没有一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好点子,却在每一个步骤的细节上反复研究。从目的到受众、从活动形式到踩点,保证了极强的可操作性。而我们文史类学生的很多作业和考试不也是这样吗?不需要你得出一个多么“高级”的结论,但你的每一个论证有足够的事实和逻辑链的支撑吗?你设计的方案是纸上谈兵还是真实可行?
暑期的四分之一已经过去,大学的二分之一已经过去,少点庸人自扰,从从容容地走。人生很长,我们不赶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