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现在努力赚钱,是为了在父母年老生病时有能力分担,不用因无助而留有遗憾”----这句话我并不赞同
上述话语总被人们当作加班加点辛勤工作努力赚钱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仿佛置身于奋斗当中的自己是多么伟大。然而,牺牲掉一切时间和精力去赚钱真的是为父母好吗?当我们忙到连给父母打个电话都没时间的时候,做为已进入暮年的他们来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当父母的生活重心和社会贡献度因年纪增长而一点点被削弱甚至消失的时候,他们的世界里你所占的比重将会重新回到小时候那么重要,而此刻的你,却要以“为他们好”的方式来选择加班,忽略对他们的陪伴,甚至是忽略与他们交流。
人们可能会说,赚足够的钱才能使父母晚年生活有保障,但钱真的是父母最看重或最需要的吗?我认为心情愉悦才是。在平淡漫长的日子里多陪伴父母,多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陪他们唠唠嗑,忆苦思甜一下,听他们讲过去的故事,陪他们吃好吃的,带着他们去买喜欢的东西,而不是抽空放下一叠人民币代替。导致疾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心情有关,父母高兴了,自然心情舒畅,心情舒畅则百病不侵,不至于积郁成疾。要知道你的时间比你的钱对他们来说更加珍贵。
子欲养而亲不待,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倘若你能在他们病倒前一直使父母顺心顺意,那又怎会有接下来的追悔莫及?最令人后悔的不是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之前没有好好孝敬父母。
跳脱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我们举个例子,假使你和你最亲近的人其中必有一个会得绝症,你会希望是你还是对方得病?我猜大多数人会选择是自己得病,并不是因为我们更爱对方,而是因为生病的人没有更大的心理压力,面对亲人离去的那一方才更加痛苦,我们不是选择了给对方生的希望,而是选择了逃避更大的痛苦。人死则一了百了,不会再伤心难过,而生的那一方则会面对接下来没有对方的日子,内心的伤感情绪还会继续作用于他的身上,有的可能通过时间会慢慢愈合,但也会留下疤痕,而有的则会伴随一生,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绝症。从这个角度我认为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面对小的病痛,我们无需靠大量的金钱来给予保障;若面对大病,我选择过好剩余的时光,而不是在医院上各种大刑来对抗病魔,即使痊愈生活质量也回不到从前,说不定任性的余生会奇迹般使疾病痊愈呢?虽然这基本上没什么可能。人都说得癌症多半都是被吓死的,在确诊之前和确诊之后的疾病恶化速度有惊人的变化,也许有一定的道理,或许当你放下一切,看开一切的时候,反倒柳暗花明了。这种对待顽疾的态度用在自己身上也许还将就说得过去,但用在亲人身上貌似看起来有点儿不道德,不过目前为止我确实是这么想的,没有去想道不道德的范畴。
人在潜意识里更多考虑的是自己,拼命工作努力赚钱最根本的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为父母是第二选项,这是我的观点。打着为父母好的幌子拿命赚钱,结果只能是对父母的忽略。就算抛开父母这一层,自己拿命赚钱换来的也只是今后的拿钱买命,身体现在被透支将来是要还的。《奇葩说》里有一期马东说过一句话:“有时候奋斗往往是对苟且的包装”。我很认同。
有时候人们往往容易把欲望和梦想理想混为一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