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闪亮研习社52周主题写作散文
润物细无声般的仪式感保留至今

润物细无声般的仪式感保留至今

作者: Kelly_W | 来源:发表于2019-04-01 20:15 被阅读103次

落笔这篇文章时,我思量了许久,从15岁开始在外求学,开始独立。小时候在姥姥姥爷身边成长,我和家人的仪式感有哪些呢?回味之后原来有这么多都是我们之间的仪式感。

每年拍全家福

我们在全国各地工作,求学,年中或年底我们都会回家拍全家福,这个习惯从记忆中的小时候一直保留至今,家里有厚厚的五本大相册里面的照片记录着我们的点滴成长和岁月痕迹。

每次回到老家都要手捧相册全家人一起翻阅,回味当时多大,在什么样场景下拍下了这照片,千姿百态,表情各异,相互调侃,捧腹大笑,真是特别美好的回忆。

润物细无声般的仪式感保留至今
家族人的生日

小时候有个生日本用来专门记录家族每个人的生日,姥姥姥爷,舅舅,舅妈......久而久之就深深刻在了脑海里。

每当有人快过生日时,提前告诉他们谁都过生日啦,你们记得打电话回去,发红包,买礼物祝寿星生日快乐呀。

礼物买双份

我给自己买衣服时,同时也会给妹妹选,寄到学校给她,逛街看到适合家人的衣服物件时都会买下来不分是否是节日。

我最喜欢的书,花,茶之类的这些,我的家人看到后都会说,给你买了花,给买了书,买了茶,觉得特别适合你呀。

心里相互惦记着彼此的感觉真好,觉得好幸福。不知上辈子是何福分,让今生我们成为一家人。

润物细无声般的仪式感保留至今
给家人写信

父母亲在北京工作,小时候每个月都会收到妈妈从北京寄来的书信,有时一个月一封,有时半个月一封,最期待的就是去邮局取信件和包裹啦。

取到包裹,把信交给姥爷,姥爷带上眼镜一字一句的读,我们围着姥爷坐在小板凳上竖起耳朵听生怕错过一个字,看到书信好似看到了远在北京上班的妈妈一般。

姥爷读完信后,我们每人一句的诉说着想和妈妈说的话,姥爷写下来回信给妈妈,那时没有手机,家里后来才有的座机电话,我们就靠书信联络着。

淳朴却动人的亲情,从那时起妈妈给我们写书信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一封封书信链接着我们之间的亲情。

有个盒子专门装我们的书信,给它上了锁,里面是我们和妈妈之间的美好回忆。

润物细无声般的仪式感保留至今

让我们为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和行为赋予仪式感,就能真切的感觉到,是在享受生活,而不仅是麻木的活着。

唯有仪式感,能让我们找到遗失的美好,找到生活的本质。

相关文章

  • 润物细无声般的仪式感保留至今

    落笔这篇文章时,我思量了许久,从15岁开始在外求学,开始独立。小时候在姥姥姥爷身边成长,我和家人的仪式感有哪些呢?...

  • 2020-09-09以后领结婚证方式改变丨润物细无声的婚姻仪式感

    以后领结婚证方式改变丨润物细无声的婚姻仪式感 中国将强化结婚颁证仪式感 中新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 王祖敏)记者8...

  • 让生活充满仪式感

    仪式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古至今,人们给自己的生活‘规定’了很多仪式感,比如在各种重大的节日,都有不...

  • 四天三夜108公里徒步戈壁滩的出征大典…

    2018.5.15 一般的活动都需要有仪式感,更何况是千人走戈壁这么大型的活动啦,当然需要有仪式感… 仪式感的主题...

  • 151223杭州归来

    杭州乌镇归来已经一月有余,然而至今没有半篇文字写成,心中总是觉得哪里有所愧疚。 这是仪式感。 有些人的仪式感在于,...

  • 听说你不喜欢仪式感

    文/肖筱兮 在聚光灯下的你 仪式感特别充足 在骷髅般美丽的皮囊下 仪式感华而不实 喜欢热闹的你在水中央 仪式感满满...

  • 生活不需要仪式感,需要质感

    文/纤云拂袖 我认为生活不需要仪式感,需要质感。 其实,过于追求“仪式感”的人,头脑一般很累。因为在仪式感和质感之...

  • 仪式感

    生长在“礼仪之邦”,中国人,向来是讲究仪式感的。仪式感从古至今,也从未缺席。自古结婚就有“六礼”,每逢春节家家户户...

  • 打卡2018.11.15

    1、今天是庄里的正式供暖日,晚上回家瞅瞅暖气情况。 2、儿时的喜欢延续至今,有增无减。也在慢慢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小...

  • 至今还保留的几首诗

    《离开》 唱着往昔的歌 我们离开 远忆那高山美景 我们曾驻足观望 远忆那花园小径 我们曾安详徘徊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润物细无声般的仪式感保留至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pb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