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功能检测室,4岁的女孩吹气吹的身体一次次发抖,但因没有掌握好吹气的技巧,没有达到母亲期望的效果。
站在一旁的母亲,一开始还和颜悦色的说:“好好听大夫的,一会妈妈给你买美人鱼”,“听大夫的,吹好了,妈妈带你去吃好吃的”;在诱惑失败后,母亲一脸阴沉的说:“这次吹好,吹不好,我一个人回呀,把你送给张大夫”,“快快吹好,吹不好咱吃不上饭,挂不上号,看不成病了”;在母亲的权威失效后,又说:“看人家哥哥比你吹的好,你就像哥哥一样好就行了”……女孩母亲的嘴喋喋不休,但没有一句是理解、支持、鼓励孩子的话。孩子呢?一次次的竭尽全力,却一次次的沮丧。
家长希望孩子吹好,孩子自己更想吹好,但事与愿违。这时,孩子身处问题中,本身已经很焦虑自责,她内心渴望得到母亲的接纳、鼓励和支持。而最爱孩子的母亲传递给孩子的却是“吹好了,才配的上美人鱼和好吃的”,否则不配拥有,不值得被爱;“吹不好,我一个人回去”,切断了孩子生命的链接,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吹不好,吃不上饭,挂不上号……”,母亲在孩子的焦虑中火上浇油,不仅让孩子自责而且把自己对生活的焦虑成功的传递给孩子;“哥哥比你吹的好”,在比较之下,孩子完全失去了自信心;当着外人的面,这样数落孩子,孩子的自尊躺了一地。
孩子遭遇挫折是正常的事,家长应及时关心孩子的状态,先疏导好孩子的负面情绪。“没关系,孩子,我们再来一次”,“妈妈相信你可以吹好,加油”,“孩子,我看到了你的努力,你比上一次吹的好”……母亲如果从孩子的心理上、精神上做好啦啦队长,孩子就找到了继续吹的内动力。而一个长期得不到友好、鼓励和正确管教的孩子,会在心里对自己产生憎恨和厌恶。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并不在少数,他们嘲讽、挖苦、比较、打击、侮辱等语言粗暴地践踏孩子的心灵田野,无情地打击孩子的自尊、自信,拆散了孩子的责任心,折断了孩子飞翔的翅膀。然后愤怒的指责孩子不懂事。正如卢梭所说:“家长们辛辛苦苦把孩子教坏之后,他们又抱怨说‘他怎么变成了这样?’”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能照出父母内心的一切。你快乐,他也快乐;你烦躁,他也烦躁;你暴戾,他也暴戾;你平和,他也平和……有了这面镜子,父母们就有了改变和提高自己的机会。父母教育方式的改变孩子也会跟着发生改变,教育在无形中产生效果,即化育于无形。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