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月之前写过关于“大衣哥”朱之文的文章。
但是最近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我左思右想,还是忍不住一些愤慨想把这篇文章写出来。
他的身边围着一群会吸人血的“魔鬼”,他的生活不得安宁,他的门口,总是有人围堵,他一出门就遭遇多部手机进行现场直播。
只是因为,他是“草根”明星,他红了有钱了,就必须也把自己的成果毫不顾忌毫不吝啬的奉献出来。
你会说凭什么啊?
就凭他为什么要比其他同村的村民有钱?
就凭他过得比他们好呗。
你听听,这是什么“强盗”心理,听者心中堵着火气。
他们消费着朱之文,毫无界限与底线。
可是,这些都是真切的难听的话语,每天都在朱之文耳边环绕。
有人把这些村民的恶劣行为归根于底层问题,归根于乡村的可怕,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乡村人没有素质没有文化,他们的眼界心胸,还有他们的三观也就带着缺陷。
可是明月倒认为,并不是所有乡村都是如此。
毕竟,乡村还要分情况。
这不能一杆子打死一船人。
没脸没皮从来就不限制于出身与血统、人种等等!
就像我们经常所说的,学历高不一定素质高,同样的,学历低不一定就素质低。
好的,我稍稍有些扯远了。
我们继续回过到“大衣哥”现在遭遇的状况。
网上流传的视频里,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与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他们互相怂恿彼此,一人一嘴一人一脚。
我跺几下,你又跺几下。
谈妥之后便直接上门狠狠踹了朱之文家的木门。
围观拍摄的群众面无表情,看着热闹。
“站在路边鼓掌”的这句话今天明月很抱歉的把它用在这里,这群看客成了站在旁边鼓掌的吃瓜群众,只不过他们的鼓掌是默认的罪恶的鼓掌。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行为算不了什么。
又可以这么说,在他们的认知里这无足轻重。
你若跟他们来硬的跟他们计较起来,他们还会说你小肚鸡肠,有必要把事情闹得那么严重吗?
对不起,还真的很有必要。
你左右不了他们的嘴脸,你堵不上他们那张错全部都是你的嘴,但是你不能自己的生活被随意左右与操纵。
2
后来,朱之文被闹得没办法,只能开门走了出来。
他的笑容很苦涩,是很勉强的心酸笑容。
同时,也是卑怯的又有些软弱的。
朱之文红了后,也出钱为村里铺路,但是村里人觉得不满意,后来还把路碑给掀掉。
村民认为必须让朱之文每人给一万块,一人一辆小轿车。
他成了村民们的活生生的提款机。
要娶媳妇也找朱之文拿钱,要想借钱就找朱之文借。
当然,有借无还。
说是借,其实是拿,这样子算好听了。
再说得难听一些,这无异于“偷”,“抢”。
投桃报李,你给我些什么我就给你些什么;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这些在村民面前,都不存在。
这些还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朱之文无法顺他们的心,他们还会砸朱之文家的玻璃,九年里面,没有一天让朱之文安心过。
朱之文他苦恼吗?
他很苦恼,也很无可奈何。
他出生于农村,也认定了那片土地,那个根。
他也可以为了农忙推掉了一些演出。
他是淳朴的,也是老实的,可是同样的,他也是过于的包庇与柔软。
如果说有一把尺寸可以衡量人心,那将是无法延伸到的深渊。
他如果不离开这个地方,那他只能继续面对已经麻木无比的状况。
朱之文确实可怜啊,但是明月也觉得挺“可恨”的。
只不过这个可恨别有一番意思。
我恨他太好人太认死理,太死板。
倘若他一开始能够拿捏好分寸,那么后来可能还不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一而再再而三的包容与息事宁人,只会助长那些人的嚣张与无所畏惧。
明明有能力可以远离,却过了那么多年,依旧守着那个地方。
也佩服他可以忍受那么多年。
真是感慨。
3
明月曾经看过一部很小众的电影,名为《老光棍》。
电影故事大概讲的是张家口治下的顾家沟村里,生活着四个老光棍,一个中年女人二丫头背着丈夫与老光棍们保持着不清白的关系。
描述了这些老光棍的老年苦闷的性生活。
这是一部低成本的独立电影,一部很社会现实的题材电影。
这部电影请的演员都是真真正正的素人与村民,所以整个画质与演员的感觉看上去都太过于真实。
电影里面有一个小片段我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辆货车,一对夫妻过来村里收西瓜,夫妻与村民讲好了价钱后开始收购了限量的西瓜。
货车储存量有限,村民们听到西瓜收购的消息立马都拉着一车又一车西瓜出来卖给这对夫妻,眼看着货车已经没办法容纳下去了,而且也超出了自己想要的量,夫妻便提醒村民们,不能再运过来了。
结果令我有些大吃一惊,这些村民开始撒泼耍赖,野蛮的功力无人可敌。
他们让一个村民睡在轮胎边,不肯让夫妻俩开车离开,要想开车离开必须碾压一条人命。
他们开始在自己的地盘横行霸道起来,逼迫又上手直接打骂夫妻俩,无奈之下,夫妻俩只能答应并且硬生生把卡车装载得满满一车。
他们驱车离去,害怕得像在逃命。
而西瓜卖出去了,他们欢呼着大笑着。
他们的“同心”能力高到吓人。
用在了不正轨道的道子上用得随心所欲,用得熟练。
这恐怕不是他们第一次这么做了。
翻看朱之文事件,多多少少有相似与贯穿的地方。
既然大衣哥能够撑那么多年,那些村民能够作妖作那么多年,那么以后也保不准继续发酵着。
有人呼喊救救朱之文,我想说的是,如果朱之文自己不想走出来,也看不开走不开,不管是执法介入,还是网友的呼吁与愤怒,可能效果并不会那么明显。
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朱之文虽然不是在装睡,他清楚并且清醒着,但是他终究舍不得,舍不得去得罪,舍不得离开家乡。
余华写过一篇文为《胆小如鼠》,主人公胆小又怕事。
生活中,有很多可能不是胆小而是因为太过善良而搞得生活鸡犬不宁的人多得是。
除了心疼,已经不知道该拿什么词来形容。
明月也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
我有时也时常为自己这个毛病感到沮丧与难受。
你们有没有发现,越长大我们越退步越退让,越觉得只想把自己保护起来,而不想过多去跟别人争执与纠缠。
纠缠了是一种难,争执了是一种麻烦。
有时候,在可怕的不知自恶的人群中,真理与言之凿凿显得薄弱与拥挤了。
想“救出”朱之文,关键在于他的心,他自己。
文/张扬明月
图片自网络,侵删致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