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需要两大类维生素:
一类叫作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这类维生素必须溶解在油脂里才能被吸收。
另一类叫作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水溶性维生素可溶解在水中,很容易流失。
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也不能相互转化,只能从食物中获取,所以如果从食物中摄取不足,就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的症状。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特别容易流失,如果摄入多了,会马上通过尿液和汗水从体内排出。
脂溶性维生素尽管能在人体的脂肪组织内储存,有“吃一顿,管三天”的特点,抗流失能力较强,但如果不良饮食习惯坚持几年、几十年不变,体内储存的维生素被消耗干净,当细胞缺乏维生素时就会出现许多疾病,甚至会导致死亡。
日常生活中,维生素缺乏主要有以下几种诱因:
第一,膳食中供给不足。比如生活条件太差,没有能力获得食物。
第二,食物加工过程中破坏丢失过多,如熬煮时间过长,冲洗次数过多,或者油炸温度过高,都会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
第三,偏食。有的人家里条件不差,每天桌上摆满丰富的食物,但是却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不喜欢的食物一口也不沾,这样也会造成某种营养素缺乏。有一些人会用白面做出各种食物,看似丰富,但是白面中几乎不含维生素,如果食物中不增加蔬菜、水果和肉类,也会出现身体亏空。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难以从肾脏排出,易在身体里积存过多产生毒性作用,所以我们在补充维生素A、D、E等脂溶性维生素制剂时要注意用量,别过犹不及。比如咱们给孩子吃鱼肝油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吃。
第四,工作条件限制。由于工作关系,吃饭不方便,一些人整天吃快餐或者买一点方便食品,也会造成维生素缺乏。
比如出租汽车司机,饿的时候可能车上刚好有客人,等客人走了想去吃饭,却发现没有地方停车。于是,有些司机在车上备有面包、烧饼和饮料,蔬菜、水果和肉类食品容易坏,司机们基本上都不准备。长期保持这样的饮食就会出现维生素缺乏。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人群很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例如,长期腹泻、胆汁分泌受限、胃酸分泌减少都会造成消化能力变差,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如果膳食中脂肪含量低,也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再如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生长发育期儿童以及特殊生活环境条件下,某些疾病(长期高热、慢性消耗性疾患等)均会使维生素需求量相对增高。服用异烟肼、青霉胺及避孕药等也会增加对维生素B6的需求。比如一些吃抗结核药的人容易出现四肢麻木的感觉,这是由于服药以后会影响维生素B族的代谢。
维生素缺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时,体内储备量降低,身体会感觉到不适,但是各项检查尚且正常。当体内储备越来越低,生化检查开始出现异常,最后组织病理也发生变化,此时在临床上才会表现出相应体征,但这时已经晚了。
所以当医生看到患者出现症状或者体征时,补给的维生素含量要远大于每日推荐量,因为补进去的量要把身体中的亏空量算进去。随着细胞内的补充剂量进入,症状好转,这时候减少摄入量,直到相应症状完全消失,才把剂量调整到正常人的每日推荐量。
由于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维生素,而且各种维生素之间不能相互转化,当某一种或几种维生素缺乏时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怎么强调维生素的重要性也不为过。我们每一餐都要看看自己的食谱里是否含有维生素,含有哪一类维生素。
经常吃一些维生素补充片也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维生素补充剂最好选择从食物中提取的天然维生素,化学合成的维生素不要长期摄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