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到怎样利用动画(包括儿歌童谣的视频和绘本的视频等),家长们首先关心的应该还是视力问题。
我女儿现在3岁10个月,每天早晚刷牙看两次视频,每次10-15分钟,也就是每次1-3集动画片。
有时候,她会要求玩手机游戏(只有她爸爸手机上专门装了一个)或看汪汪队之类,会让玩10分钟左右。3岁以前就会默默取消下次的动画。3岁以后如果间隔时间够长,下次刷牙还是会让看。
这样,即便一天看3次,也就30-45分钟,美国儿科学会对2-5岁的建议是1小时之内。
除了时间,还要注意高度和距离。高度自然是平视为宜。距离我们至少30厘米以上。用电脑和投影到电视当然好于用手机。
还有一点,尽量不要在孩子困的时候,或者刚刚近距离用眼(如做手工,看书等)之后给看视频。儿保时候如果可以,就顺便查查视力。
2
好的英语动画资源宝贵,到底怎样才算是物尽其用,让它真正在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发挥最大的启蒙作用呢?
应该努力把看动画与听、读、说结合起来,至少首先与听结合起来。
家长们可以参考如下步骤:
1. 家长提前看,给孩子把关。
被公认经典的启蒙动画,一般不会存在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提前看,主要是为了判断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点,以及语言水平是否适合孩子。
2. 看动画,尽量陪看。
估计孩子不接受的绘本,可以先给看一两遍视频,家长在旁大概解释。一定是大概,特别影响理解的地方简要解释就行,不要像精读一样一句一顿地讲解。
另外最好抓住有亮点的地方用特殊的语气语言等引起兴趣。
一定要记住这里看动画的目标就是培养好感,激起兴趣,让孩子默默接受这本绘本,不是用动画学习语言。
比如owl babies这本,色调挺暗的,每页字也不少,我估计我女儿看到不会很喜欢,但其实故事很温馨又不乏可爱之处。
于是我先跟她玩着看视频,只解释了twig的意思。
期间每次最小的猫头鹰宝宝说I want my mummy时,我就装得很可爱模仿,看完后有意无意还学学这句,她正是小女孩温情的阶段,很喜欢。
而且看完后,我们随着她的节奏玩别的,完全没有提再看一遍,也没有立刻拿出这本书来读。
第二天又看过一次视频,我感觉她语言和情感都接受得差不多了,之后晚读时自然地把书放进了要读的那摞里去。
一般看过视频,孩子看到书的第一反应会比较兴奋,说“我看过这个!”
3. 读书。
看完动画后,有配套绘本的,可以考虑合适的时间简要读几遍,比较熟悉后再纯听音频。
这一步主要为了帮孩子梳理不理解的地方。
别看动画一集很短,但变成与动画完全一致的书(peppa的正版书与动画不是完全一样),是比平时的绘本多很多页语言的,所以孩子不一定有兴趣与你共读,尤其是当你太明显地考察或探究她的掌握程度时。
所以这一步可以灵活控制。
喜欢配套书的,可以共读,可以自己点读,不喜欢的也可以不读,只进行第5步,必要时先进行第4步。
4. 必要时重新看动画。
如果发现孩子明显未掌握一集动画的内容,但厌烦听音频和读相应绘本时,可以适时再看看动画,重新刺激。孩子对动画的排斥一定是最小的。
5. 反复听音频。
孩子基本懂了一集动画后,就可以提出音频,反复听。
怎么反复?还是要看孩子,喜欢一首重复或喜欢多首循环都行。
记住英语启蒙不是学习,还是以快乐为第一原则。
家长心里不要纠结于眼前的目的,把眼光放长远些,保持兴趣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有兴趣,积累多了,自然有质变。
前四步家长都需要用点心思,这一步就轻松多了,孩子玩耍时当个背景音乐也可以。
6. 摘句子,学会说,设计好,日常使用。
家长摘录有用的表达,听音频模仿练习,计划好使用的情景,然后自然地使用。
同第一步一样,这最后一步也是需要家长做功课的。
这一步也是解决家长日常生活中不敢或不能和孩子对话的方法之一。
与其去背些干巴巴的表达,何不从孩子熟悉的动画片里学几句,用起来。这么熟悉的情境,孩子说不定会给你惊喜呢!
这么多说完以后,忽然发现,说是孩子看动画,要想避免傻看,无意义地看,家长要下的功夫还真不少。育儿就是育己,说的就是这个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