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在我们感恩母亲,接受孩子爱意的同时,还可以反思一下:如何做好一个母亲。天下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有了小孩却不知道如何做父母。做父母特别是做母亲,是个非常危险的职业。
选择面前,我们都要承担相应的机会成本,我们要为那些没有选择但实际可能带来的损失最终埋单。在做一个母亲的时候,这里面的机会成本更大。你采取什么的方式爱孩子,这是智慧,也是种选择。如果方式合适,那么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让孩子更容易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一旦母亲的方式不对,对孩子的成长伤害几乎是无法弥补的。而且有些爱构成的伤害是隐性的,也许孩子成年之后的某些心理隐疾,都是拜小时候ta的母亲所赐。这么说,母爱的机会成本更大。
我这些年才渐渐体悟到,做母亲最重要的颜色应是温柔,你可以想象我为之付出了多少机会成本。对,温柔应该是母亲的第一颜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母亲以温柔的方式对待,ta所谓的调皮、不乖、不听话,都不值得大声责备,更不应该竭斯底里。母亲的温柔能给孩子的心理罩上一层坚硬的防护罩,让ta在遭遇其他问题时都能以正确的方式回应,因为他的自尊没有被伤害,他的自信没有被折损,他的生命力没有被碾压过。
我有个同事本身的性格很温柔,又学习了一些现代育儿观念,每次我看到她面对她儿子的那个温柔劲,就特别感动。事实证明,这个同事的儿子很活泼,又很有礼貌,孩子的天真与可爱被保护得很好。
耐心是我所体悟到的做母亲的第二颜色。很多的时候我们对孩子没有耐心,不是我们没有时间,而是我们太急于求成,很想用最简单的方式搞定孩子,孩子哪儿那么容易搞定的。我们没有耐心的急躁、不耐烦,是因为我们总是以成年人的想法去揣测孩子,觉得ta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看问题、做事情的基点跟我们完全不一样。
龙应台有本书叫《孩子,你慢慢来》,里面有个场景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作者有次去花店买花,店里面有个几岁的小女孩高兴地帮忙去绑花束,很慢很笨拙,一边的奶奶就非常不耐烦地催促,而作者却愿意坐在台阶上,等待小女孩慢慢绑,等到夕阳下山,等到华灯初上。耐心即是智慧的洞察,也是爱怜的呈现,我们有什么理由说爱孩子,却不能对孩子付出耐心呢?
对孩子不要太多中国家长式的干涉,是我在很多电视剧里体悟到的母爱的第三种颜色。前天晚上看《欢乐颂2》,看到王柏川的母亲竟然偷看儿子的微信,还假冒儿子约其女朋友出来,因为他母亲知道樊胜美的家庭情况不好,要去劝退樊胜美。这大概只有中国的母亲才干得出来的事情。
不知道很多电视剧是为了情节发展,还是矛盾冲突需要,抑或事实如此,总是在塑造中国式母亲这样的形象:以爱的名义唠叨,无休止的干涉。做母亲的有各种担忧是正常的,但一旦把这种担忧变成各种行动去干涉,就是在阻碍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引导和教育当然是必要的,但都需要在事前进行,而不是事中干涉,事后惩罚。
我觉得所谓的干涉,其实就是不阻挡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只是想让孩子以母亲自己的方式感知这个世界。孩子未来的世界很大,真的不是一个母亲所能提前预知的,那些以爱为名义的干涉也许很多在起负作用。这里面最有悖论的应该是,一个母亲以他所理解的最好的方式爱孩子,却给孩子带来很多麻烦和伤害,这到底是母亲的错还是孩子的不领情?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不要让世人都赞美的母爱很多借口和条件,这点在我最近看武志红的《家为何会伤人》里体悟到的,可以作为母爱的第四种颜色。家本该温暖、幸福,但书里面的很多案例在警示我们,如果爱得不当,家分分钟会变成伤人的地方。很多的伤害,都是以爱的名义在进行,这不是我们在母亲节表达一下母爱就能疏忽的。那些伤害有很多就是无法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母爱必须是无条件的!乖、自觉完成作业、听话、表现好,这些都不是母爱的条件,可我们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才表达一个母亲的舒心,否则,就很焦虑、不开心,各种负面情绪都会在孩子面前显露出来。目前,无条件地爱对我们来说还很难做到,因为现实的环境和习惯太强大了,我们每个母亲都背负着这样那样的压力呢,但这个爱的方式值得每一位母亲去努力。
周五放学之后,我们儿子就把自己画的一个母亲节卡片,神叨叨压在我电脑的下面,要给我一个惊喜。儿子还不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他以为他喜欢的飞机我也一定喜欢。我的回应是开心、拥抱,是不是还有更好的爱的表达没被我体悟?因此,母亲节,我要好好反思如何做好一个母亲。
与母亲们共勉。
![](https://img.haomeiwen.com/i4404306/9b8c8f731da6985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