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有很多共同点,比如都来自农村,都不是独生子女,都很努力也都很优秀。
在那个有很多孩子的年代,作为长子和长女的爸爸和妈妈,同为家庭和父母的骄傲。
妈妈相貌中等,身形苗条,善解人意,热情大方,从小干农活吃馒头拌咸菜长大的她生活一向节俭,一件衣服只要没破,可以一直放着,穿好多年。
她却说她最讨厌吃的东西就是红薯和玉米,一直记得七八岁上有一天放学回家,大舅抢了妈妈的红薯,妈妈个子小够不着,就一直哭,舅舅却完全没有因为妈妈哭而迁让妈妈,直至两人因此争抢起来,把好好的一个红薯掉进了猪圈里,于是,妈妈的哭声更大了……
原先最开始的时候,妈妈和所有天生爱玩儿的小孩子一样不爱去学校,姥姥本来说反正家里孩子多不上就不上吧,收麦的季节就让妈妈回家了,反正那年代大家都穷,因为没钱退学的又不止一个人。
妈妈干了一季的农活,突然醒悟干农活真的好累,农忙一结束,便又对着姥姥哭着喊着一定要去上学。
这是我现在想起来还是会对着我姥举大姆哥的事,老人家一辈子立的最大的功劳,就是生了一大车孩子,而且还能在那个几乎人均难以糊口的穷困年代里,努力让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
重新上学的妈妈不再一味玩乐,不再一边假装听课一边在抽屉里打毛线,而是真正认真听讲,她没有外语的基础,英语字母是上初中以后才学的,每天上学和放学时,都能听见她操着浓重的乡音背英文的声音:
long long ago﹉
妈妈还总爱给我讲她考试时的一段故事
"那个时候啊,桌子都是用泥土垒的,用的都是又小又暗的煤油灯,哪有钱买干净的大白纸,都是你们现在说的又废又旧的草纸,考试时老师把题写在黑板上,我们抄完题再做。"
可小孩子家哪有不攀比的,当然妈妈也想用又干净又整洁的大白纸,也想用漂亮的钢笔而不是别人用过的笔头,那是少有的几次,一向听话懂事的妈妈和家里起了争执,也是一向不动声色好脾气的姥爷第一次追着打着赶着妈妈去上学,于是,妈妈只好在借了大舅一根洋气的钢笔之后,一边哭一边离开家去学校考试。
更让妈妈伤心的是,她那根无比宝贝的钢笔后来被她忘在了厕所旁的台子上,她只好万分委屈的借别人的笔抄题答卷,就这样还考了全县第二名。
妈妈后来骄傲的说,临近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过的最富有,姥姥卖掉一只牛犊给了妈妈三百块钱当伙食费,后来毕业了钱也没花完,妈妈就找同学陪着一起去集市给自己买了件50块的白色棉袄……
妈妈说,如果不是因为那场考试考的好,就不会去上电校,也不会在工作时遇到同在一个单位的爸爸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