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你的脑袋是长了草吗?”
“就考这么点分数,你打算以后回乡下种田去吗?”
看到这些话,是不是感觉很熟悉?
孩子学习不好,考试成绩差,最生气的莫过于家长了。
尤其是那些花钱送孩子去补习班、或者是请了家教的家长们,当发现付出与收获严重不成正比,那种心情别提有多心塞了。
可是,狠狠地责骂孩子,孩子就会长记性、孩子就会学得好了吗?
并没有。
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你越骂,孩子越差。你越是焦急,孩子反应越是迟钝
所以,请不要再责骂孩子了。
你要知道,孩子学不好,考不好,最生气的可能是你,但是最难受的其实是孩子自己。
一.你永远不会知道,孩子所面对的处境有多么艰难!
老师批评、同学冷眼、家长责骂、旁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如果可以,谁不希望可以考好一点啊?有谁天生就喜欢受批评、受排挤啊?
有一年,我当初一(1)的班主任,有一个学生在交上来的日记中写到,自己因为成绩不好,经常被老师批评,被父母责骂,同学们也以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她感到很自卑,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注定要成为人下人了……
我看了之后,内心大惊,那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生,说话不多,经常都看见她一个人独来独往,她小升初的成绩就不好,我还以为她并不在乎,却没想到她的心理负担这么大。
后来我专门给她写了一张纸条,夹在日记本里给她,对她进行鼓励和开导,让她放开心态,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
并且打电话给她的父母,让他们多鼓励肯定孩子,少批评责骂,孩子的性格渐渐变得阳光起来。
二.成绩不应该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个世界上,能成为科学家、医生、作家的人毕竟是少部分,而大部分人,都会在平凡而不平庸的岗位上,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可是你敢说,那些没有成为科学家、医生、作家的人,他们的人生就一定是失败的吗?
所以,当你看孩子的时候,为什么你只看到孩子学习不好这个缺点,孩子其他的优点你却看不到呢?
有孩子可能学习不好,但是他却乐于助人;
有孩可能写不出一篇感人的作文,但是他却从是用行动去感恩父母;
有孩子作业书写潦草,但是她在家里却可能是个干活小能手;
……
有些人,可能除了成绩好这个优点之外,其他全部都是缺点;
而有些人,可能除了成绩差这个缺点之外,其他什么都很好。
如果两者之中让你选一个,你会怎么选?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包括我们大人自己。
只要孩子身上拥有一个闪光点,他就该拥有被表扬的权利。
三.表扬比批评更有效。
《犹太家训》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带着自以为不可救药的孩子去心理诊所,孩子已经被他的父亲眼中灌输了自己一无是处的观念。对心理医生的询问,孩子总是一言不发,无论如何诱导,他就是不开口。仓促之间,心理医生无从下手。后来,从孩子父亲的唠叨中,心理医生找到了医治的线索。当时,他的父亲不停地说:“唉!这孩子一点长处也没有,我看他是没有指望了!”
于是,心理医生开始寻找孩子的长处——孩子不可能没有任何长处。在和孩子父亲的交谈中,心理医生了解到一个重要的情况,就是他家里常常被孩子用刀划伤,因为到处是刀痕,所以常常受到惩罚。心理医生明白了——喜欢雕刻是孩子的爱好,当然也是孩子的长处。
第二天,心理医生买了一套雕刻工具送给他,还送他一块上等的木料,然后教给他正确的雕刻方法,并不断地鼓励他:“哦,你是我所认识的孩子当中,最会雕刻的一位。你具有聪明的天赋,而且还热情勤劳,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家。”当时,孩子的眼睛湿润了。
从此之后,他们接触频繁起来。在接触中,心理医生又慢慢地找到孩子其他一些优点,当然无一例外地给予中肯的赞美。有一天,这个孩子竟然不用别人吩咐,主动打扫了房间。这件事情,让他的家人吓了一跳。
最终,孩子变得健康活泼起来。10年后,那个孩子成了一位著名艺术家,他就是犹太著名艺术家伯恩斯坦。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作为家长,难道不也应该是这样吗?
四.缺乏表扬的孩子,内心会极度不自信。
天涯上有一个“多少人一辈子没有被父母表扬过”的帖子,一位网友的叙述令人心酸:
我妈妈就只会骂我,从来没表扬我。幸好我学习一直不错,从别人那得到不少的表扬,但内心是极度不自信的。前两年,她还批评我见不得场面,不会讲话,但我已经工作了,我就反驳说:“那是因为你从来没有表扬过我,总打击我,才导致我不会说话。”
而另一位网友的讲述则值得人们深思:
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安利等传销执迷不悟,为什么那么多少女轻易的失身于男人,轻易的被利用被拐骗被伤害?因为一辈子被父母否定打击的人,可以在安利被从头到脚的称赞,被赞美成未来的成功人士;
因为从来没被父母关注真爱过的女孩,男人一句关怀的话,就可以痛哭流涕,为之献身。
不要说她们幼稚,说她们傻、贱,如果父母当初哪怕多给她们一点点关注,告诉他们生命是有价值的,她对父母来说是重要的,她们都不会把爱的渴望寄托在小流氓身上。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