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读了自律有关的书籍,发现书中说的很多内容确实很有道理,细细一想,觉得真的是那么一回事,怎么自己平时就没有注意到呢。
1.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类似“自律的人生多可怕”、“自律多重要”之类的文章,可是看过就只是看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如果我们只是羡慕文章的主人公,感叹别人的自律人生,自己却不采取行动,那么即使看再多这样的文章,我们也依然还是在原地踏步。道理我们都明白,可为什么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另一个原因是,别人的分享讲述的是别人的自律习惯,讲述的达到了这么一个结果,却没有阐明他们在养成自律习惯这条道路上遇到的阻碍,以致于很多人一开始遇到困难就放弃了,觉得自己就是天生没法自律,因为他们不知道别人在养成自律的背后也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他们有一种别人天生就有这么一种自律行为的错觉。所以个人觉得这样的文章还是少看,因为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如果你真想养成自己的自律习惯,那就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别人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参考,但最终我们还是要形成自己独有的行为。
2.
我们平时对自律的养成,所认为的模式是不太对的。拿减肥来说,通常我们认为的模式是这样的:do -have -be,即我们先去做有利于减肥的行动,比如节食、多运动、吃减肥药、针灸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行为动作,我们逐渐看到了效果,如果我们的意志够坚定,最终我们也能加入瘦子行列,成为身材苗条一族。成为瘦子之后呢?我们要如何?很多人又恢复了之前的胖子习惯,没过多久,你会发现那些瘦子又像吹气球一样反弹回来了,于是大家在减肥这条道路上反反复复,有些人越挫越勇,有些人则干脆放弃。而书中提到的模式却是:be - do -have,即在我们减肥之前,先想想如果我们要成为瘦子的话,那我们就去看看瘦子平时都是怎么饮食怎么运动的、他们的日常作息习惯是什么,之后我们再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列出我们可以参考的行为,然后我们按照这样的行为去行动,那成为瘦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经过这个模式之后,我们也不会纠结于成为瘦子之后,我们要继续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生活,这之前我们已经养成了成为瘦子的那些良好习惯,所以现在的我们也只是需要继续之前的行为,并不需要做出什么改变,就能继续保持我们的瘦子地位。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反正我觉得很有道理,我也正准备采用这样的模式来实施我的减肥事业。欲知效果如何,且看下回分享。
3.
为什么我们会常常感觉坚持一件事情那么难呢?那是由于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脑袋中老想着“自律”这个带有约束力的词语,以致于我们的大脑总觉得我们是在逼迫着自己干某件我们不愿意的事情,长久下去,我们的大脑肯定会发出抗议,自律也就不了了之。那我们要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才不会让我们的大脑发出抗议呢?首先在我们选择做一件事情之前,比如每天背单词、早起跑步等,一开始不要给自己设置太高的目标,有些人一上来就要求自己每天背诵100个单词、每天跑5公里,试想你从一个单词也不背、一公里也不跑的状态一下子就进入这么紧张的状态,你的身体受的了,你的大脑也受不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一但要决定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当下我们要做的,反而是克制我们的热情。一个坏习惯的改变,应该是“小碎步快跑”,而不是“大踏步前进”。很多时候,我们在改变一个坏习惯之前,往往过于乐观,很容易低估这其中的困难程度。原因有二:没有客观地比较类似项目的先例;没有留足提前量,即过分依赖没有意外发生的顺境。因而在行动之前,我们先要冷静一下,给自己一个准备阶段:充分了解这个改变会给自己带来什困难,从而改变事事三分钟热度的模式。
其次,一旦做出改变,那么在改变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给予自己正向驱动、实时反馈,以增强我们的成就感和自信。比如我们背了1000个单词之后,就去看看之前看不懂的文章,你会发现这下很多都看得懂了,虽然还有些单词不认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这会给我们极大的成就感,内心也会觉得背单词还是很有好处的,于是背单词这件事情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我们每天的日常,自律也就不期而至了。
4.
太多的文章,总在宣扬自律有多重要,让人不由自主把“自律”看成是一件很伟大、很艰难、需要拼命发狠才能做到的事。然而这些文章却并没有指出,这个“自律”习惯从当事人角度来看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当事人把这个习惯当作家常便饭,并不需要什么意志力去坚持,这个习惯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却被我们拿来当做一件的高大上的事情,然后我么还要不假思索地去模仿,结局能好才怪。你都不了解人家,怎么能知道适合人家的习惯就一定适合你呢,这不是在折腾我们自己么。这里就引出了一个参照对象的概念,即我们如果想学习榜样,想学习偶像,就要从我们熟悉的身边人中找出这样的范例。为什么要从身边找呢?这是由于如果参照对象太遥远,会导致细节模糊,信息不全面;如果参照对象太高大上,会导致自己效能感不足;如果参照对象跟我们没有可比性,会导致对我们的触动性不够。想想看,如果你看到马云的奋斗故事,你会去效仿么?就算你想效仿,你知道何从下手么?所以我们一定要要选择合适的参照对象,这样我们的目标也更清晰具体,行动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5.
在我们自律形成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他律,也就是说我们要依赖他人的监督才能继续我们的坚持,那我们还应该找到一个“关键他人”。所谓“关键他人”的意义,即权威的期待会给我们带来强烈影响,如果一些对你有重要意义的人,对你抱有强烈的期待,那这份期待就会奏效。所以我们一定找对这个“关键他人”,因为他们能帮助我们建立自信并帮助我们严格管理自己,能在我们自律形成的道路上期待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关键他人”可以是我们的父母、配偶、闺蜜、同事,具体要选择谁,端看谁更适合成为这个“最佳他人”。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啦。美丽的周末,老公带着儿子出去happy了,我正好可以不受打扰地进行我的书写活动。难得这么一段清闲时光,以此纪念一下。谢谢你们的时间,也希望你们此刻正happy地过着周末这个美好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