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23年1月14日
阅读方式:微信读书
阅读书目:《老妓抄》
阅读范围:《鲤鱼》
《鲤鱼》故事梗概
情窦初开的小和尚因“鲤鱼”顿悟的故事。
禅意的氛围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小和尚,正在喂鲤鱼。如此简单的故事背景,被加奈子加以优美的语句进行了环境的渲染。比如他提到了“钟声越过清流,敲响清脆山峦。”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的一句古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几句环境的描写,就把读者带入了处处是禅机的寺庙。
爱情与人生
小和尚每天都要把寺里敬神的斋饭喂给河里的鲤鱼。有一天他在河边遇到了逃难的女子,把它藏在河边的小船上进行照顾,女人对他产生了情愫。某天他和女子在河里洗澡时被其他和尚发现,抓回寺里审问并打算惩戒。
在公审时无论其他人问任何问题,他一味回答鲤鱼的背后,隐藏着一股男人为了死命全面保护女人的强大力量。之后他仿佛顿悟了一样,开始天马行空的以各种鲤鱼的意象来回答问题,而不是一味的编造关于“鲤鱼”的谎言。
之后开悟了的小和尚,创立了鲤鱼庵。而被他救助的女子,也根据自己的感悟创造舞蹈,成为一名舞妓。
正如书中说的“至于恋爱关系,通常只有一方有所顿悟,另一方也就无法再继续发展下去。”
我对故事的两层理解
很多读者都非常喜欢这个故事,一些人把它解读成鲤鱼仙子报恩,或是凄美的爱情故事。我对这篇故事有一深一浅两种理解。
一个狭隘的推测:主持刻意包庇弟子,比如在佛堂论理之前曾提示小和尚关于“鲤鱼”的理由。包括之后当主持年纪很大的时候,仍然坚持去河边喂鲤鱼。书中的描写提到“主持为了避免憾事再度发生。”这个憾事指代的是什么?是下一次没有了借口吗?还有舞姬,频繁出入,鲤鱼庵是最大的施主。他经常去找小和尚,只是为了听闻学习吗?
更深的一层理解:作者借主持的口进一步解释了小和尚顿悟了什么?所谓顿悟,就是透过体验生命普遍性,流通性,来理解小小的一只鲤鱼,其实也充满了天地之间的所有道理,竟然明白恋爱不是人生的全部,而是人生的小部分而已,绝对不能因为这一小部分而让人生停滞不前。
前文已经提到过,当时小和尚收留女子,并没有长远的打算。他并没有钱财可以支持孤女还乡,无法名正言顺的给孤女一个可以家庭。所以即使他俩的事情没有被人揭穿,小和尚也不可能给女子一个可期的未来。这种似有似无的情愫,终会耽误两个人的青春和前程。
所以作者很有可能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恋爱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当然也不仅仅只有鲤鱼。无论把情感注入到爱情或是鲤鱼上,都是为了更好的体验生命的流动性。
对于因果的理解
每个故事的开头都会用红字标注一段话。这段话通常出现在故事的结尾是故事的总结或升华。
《鲤鱼》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只要一听到用餐的钟声响起,(鲤鱼)就会立刻群聚到寺庙前的河边来,引颈企盼。”
我来妄加分析对句话的理解,当然很有可能是过度解读,“千人千面,百书百看。”大家不必当真。
钟声代表有东西吃,于是鲤鱼来了。小和尚将食物送给女子后,即使钟声响起鲤鱼也得不到食物,于是他们便不再来了。后来主持坚持继续喂鲤鱼,于是他们又形成了闻钟即来的习惯。
钟声与鱼的连接在于食物,而不是钟声本身。小和尚与女子的连接也是送食物的行为。所以说生命是流动性的,不必过于执着于一人一事。如果在某处得不到“食物”,大可走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你的“鲤鱼”可能是亲人,伴侣,朋友,怀念的物件,放不下的事情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