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让生活美好
《别做正常的傻瓜》(奚恺元)经典读书笔记,看看你有多少傻瓜行为?

《别做正常的傻瓜》(奚恺元)经典读书笔记,看看你有多少傻瓜行为?

作者: justaqueen | 来源:发表于2020-05-29 17:03 被阅读0次

    这本书里面的心理学知识其实在其他书籍上很多都看过,但是作者独辟蹊径,单独摘出来做了一个主题为:别做正常的傻瓜 ,个人觉得还是很有创意和意思的。很不错的一本书,作者因为留学以及在国外大学教授的背景,写作风格既有西方某些心理学家的学院风,又兼具中国人的习性,具有一定的亲和力,阅读性很高,适合没事翻着玩警醒自己。人生在世,会有被迷惑陷入困局,有时候多了解下事情背后的原理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每一章都指出了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误区,并针对性的给出了“药方”,皮一下,我甚至考虑要不要买一本实体书,作为日常警醒。

    第一章  心理账户对行为的影响

    通俗点来说就是人的头脑里有一种心理账户,人们把实际上客观等价的支出或者收益在心理上却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待不同收入设置不同心理账户的现象就更加普遍了。

    这主要体现在下列三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将各期的收入或者各种不同方式的收入分置在不同的账户中,不能相互填补;

    另一种情形是对待不同来源的收入有不同的消费倾向和风险偏好;

    第三种情形是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数量的收入。

    正常的傻瓜通常倾向于把赢来的钱消费掉,而把赚来的钱存起来。

    正常的傻瓜通常在拿了一大笔收入的时候不愿意花钱,而在有一笔比较小的收入的时候反而容易把这笔钱花光。

    如果你想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的话,你应该明白,钱是没有记忆的,不应该将同样的钱人为的打上不同的记号,而要对不同来源不同时间和不同大小的收入一视同仁。如果你想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的话,可以采用换位法,换个角度看问题,看看自己的决策是否和原来一致。,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同样的问题,你在两种等价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决策就是一致的、不矛盾的,你的行为就是理性的。

    第二章 交易偏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消费决策总是受到一些无关的参考值的影响。你应该明白,当初刺激你购买的也许并不是物品本身,而是这个折扣,也就是“贪便宜心理”在幕后操纵着你的行为。

    合算交易偏见和不合算交易偏见使得我们做出欠理性的决策。理性的决策者应该不受表面合算交易或无关参考价的迷惑,而真正考虑物品实际的效用。将物品对你的实际效用和你要为该物品付出的成本进行比较权衡,以此作为是否购买该物品的决策标准。

    如果你想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你应当只考虑商品能够给你带来的真正效用和你为此所付出的成本。如果觉得花费10分钟去节省40元是值得的,那么他就应该到另外一家商店去买闹钟来节省40元,更应该到另外一家商店去买手表来节省50元。如果决策为了节省50元而骑10分钟的车不值得,那么他就不应该为节省50元而到另外一家店去买手表,更不会为节省40元而到另外一家店买闹钟。

    正常的傻瓜在消费时,通常更加关注优惠的比例而不是优惠的绝对值。如果你想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你应当仅仅考虑你所能得到的优惠的数额以及你为获得优惠所花费的成本。唯一需要关注的是物品带来的真实效用和你为此所付出的成本。将绝对收益与绝对成本进行比较权衡才是做决策的依据。

    正是大多数正常人欠理性的一个表现,即在小的地方斤斤计较,却对于大的事件麻木不仁。殊不知,大件中的一点点节约就能为你省下很多,比起小处的节约不知要翻多少个番了。

    第三章 沉默成本误区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情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以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

    正常的傻瓜往往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而做出欠理性的决策。行为科学的许多研究表明,正常人往往是欠理性的。如果你想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你应该仅仅考虑某件事情本身的成本和收益,不需要也不应该考虑已经付出的成本。

    所以在投资时应该注意:如果发现是一项错误的投资,就应该立刻悬崖勒马,尽早回头,切不可因为顾及沉没成本,错上加错。

    因为花了钱而去做自己本不愿意的事情,是我们在消费中经常犯的错误。我们总认为真正消费了才对得起花的钱,但如果你已有的投入是错误的,接着做下去就是不太理性的了。这种“追加错误投资”的例子不光在企业内存在,在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

    有人说,一个好的投资者是一个没有记忆的投资者。的确,如果你想在做投资决策时更加理性,就应该把沉没成本抛到脑后。

    造成人们陷入沉没成本误区的第二个原因是人们会把同样的东西根据不同的结果打上不同的标签。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比方说一个女孩子非常喜欢她的男朋友,想把男朋友永远留在自己身边,那么她该怎么做呢?当然,她有很多的办法,但是有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是一般大家都不容易想到的,就是多多地让男朋友请她吃饭,给她买东西。久而久之,她的男朋友会觉得已经在这个女孩子身上投入了这么多的“成本”,就更加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女朋友了。

    正常人往往出于想挽回已经发生却无法收回的所谓沉没成本,而做出很多欠理性的行为。如何纠正这种谬误呢?当你进行了一项欠理性的购买后,应该忘记已经发生的购买行为和你支付的“沉没成本”,只要考虑这项消费之后需要耗费的精力和能够带来的好处,再综合评定它能否给自己带来正效用。进行投资时,把目光投向前方,审时度势,如果发现这项投资并不能盈利,应该及早停掉,不要吝惜已投下去的各项成本:精力、时间、金钱……

    第四章 过于自信

    一个人要知道哪些是自己所知道的,哪些是自己不了解的,这才是真正的知识。而过于自信的意思是说,人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究竟知道多少,他们往往会高估自己。正常的傻瓜通常都会过于自信。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一个事情给出的期限长,反而让人们觉得有的是时间做这事,不妨先放一下,然后就再也想不起来了。

    第五章 适应性偏见

    我们常常高估了很多事情对我们的心情的影响。这就是适应性偏见很典型的表现。适应性指的是人们对外界环境的刺激的反应逐渐减淡的现象。

    人们低估自己适应性的例子随处可见,有三类东西是人们不能适应的:

    第一类是极端的东西。

    第二类会导致人不能适应的东西是人际比较。物质方面的人际比较会产生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即会带来正面的效应也会带来负面的效应

    第三种难以适应的东西是变化。

    正常的傻瓜往往忽视了适应性效应,对物质的东西看得过重。如果你想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你应该意识到自己对物质性的东西的适应性,多花点钱在和精神相关的东西上。但是人并非对所有的东西都能适应。极端的、变化的东西会难以适应,人际比较也会带来不适应。因此,物质的东西很容易就能适应,而精神方面的东西不太容易感到厌倦。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在决策的时候,要注意到人本身固有的适应性能力,不要把注意力仅仅放在那些物质的东西上,因为你会对他们很快产生适应性。相反,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需要之后,你应该更加关注和精神以及和心灵相关的东西,把钱用在能给你带来最大快乐的地方。

    第六章 风险决策

    在得到时正常的傻瓜和理性人都是风险规避型。

    失去时,正常的傻瓜是喜好型,而理性人是风险规避型。

    正常的傻瓜,得失是根据参照点来的,而不是客观,同样一样东西,失去它的痛苦要远远大于得到它的快乐风险。正常的傻瓜得到时不觉得有价值,失去时会感受到这个物品的重要性,从而索取价格高于不拥有时愿意付出的购买价格,因为我们对失去更加敏感。

    人对于赋予自己的,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具有偏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剧。

    第七章 损失规避

    正常傻瓜为了避免改变现状时的损失,而满足于现状。

    第八章 忽视未得收益

    生活中有语义效应,人们会根据叙述语言的方式的不同而有区分:

    把一件事情描述成得或者失,可以有效的改变人们的选择,用换位法可以有效的平衡损失规避效应对心理的影响。

    机会成本属于本来应该我得到的,但是却没有得到的收益。

    人们普遍对于机会成本和未得收益普遍不敏感。

    第九章 定位调整偏见

    受害者是否具象,具象则不伤害,抽象则无所谓。人们容易高估连续事情的成功概率而低估独立事情的成功概率。

    人们第一次使用某种习惯之后,很大概率不会改变并且适应。

    买卖过程中,先开价的价格会影响到最终交易,不管买还是卖都要先开价,先开价,开的价格越荒唐越好,越极端越好,且开价之前先提醒对方自己开价是荒唐的。要克服定位效应,则应该充分怀疑一切,怀疑自己的第一判断。

    第十章 违背概率规律

    正常的傻瓜往往因为中值回归而对事情的发展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第一名往往会降落一点,最后一名往往会进步一点,第二名或许是最优的。正常的傻瓜对越明显、越突出、越容易搜寻到、越容易想象到的东西越深刻,所以就认为他们的占比的大,因此在判断事情的规律时,除了关注细节的描述之外,还要主要到整体的基本规律,除了要看它像什么之外,还要看他是什么的可能性多大,也就是注意有没有先验概率,不要让自己被明显的数据锚定,忽视它之前还应该加上一个事件的先验概率。

    对事情做出预测时,不要忘记中值回归这个普遍的规律,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正常人会高估印象深刻的事件的发生概率,所以要反向调整法调整自己,避免错误评价其真实比例和重要性。

    第十一章 联合评估与单独评估

    单独评估时人们往往被容易评价但不是特别重要的特征所影响,所有尽量做联合评估,进行比较。奚式相亲原则,都美则一人独去,都丑则两者同去。

    第十二章 结果偏见

    大部分人都具有后视偏见,认为自己能够事前就能预测到结果,导致他们难以在失败中获得经验,难以用公平的眼光看待大家,更多的以结果来衡量下属的表现。

    一个好的领导要有看得懂过程和能力的耐心,我们应该只要求人们对当时他们能获得的信息负责。

    第十三/四章  选择与幸福

    基于人性的幸福准则:

    好事一起享受不如分开享受

    坏事分开忍受不如一起忍受

    大好事和小坏事分开经历不如一起经历

    大坏事和小好事不如分开经历

    好事晚说不如早说,有时候快乐源于期待

    坏事早说不如晚说

    静止的好事不如变动的坏事,比如静止的一次性好事不如分批次的。

    涨工资不如发奖金带来的刺激大,而且发奖金比涨工资具有更多可以回旋的地方。

    变动的坏事不如静止的坏事,对于静止的坏事,人们都是容易适应,对于变动的坏事,人们都是难以适应。对于变动的事情,人们普遍适应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小奖不如不奖,不要因为小奖励赶走了大意义。

    小惩罚不如不罚,因为人们做事往往出于自己的内在动力,一旦和经济挂钩,人们就把它视为一个经济交易。

    好事有选择不如好事无选择,有选择时人们往往会患得患失,不如送礼物的时候把患得患失也送给别人。

    坏事无选择不如坏事有选择。觉得到底是自己做出的选择。

    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比如500块的大衣和400块的围巾的,大家往往觉得400块的围巾更大方。送礼的时候要考虑这个礼物在所属的类别里是不是最昂贵的。

    有用的不如无用的。送礼物最好选择四不掉。吃不掉,用不掉,送不掉也扔不掉。送礼的目的不是要让对方拥有多大的价值,而是要让对方感激你。

    说要的不如想要的。

    人们往往会限制自己购买狗哥物品,有时候是经济限制,有时候是习惯限制。

    把人们想要买的舍不得买的,或者不好意思买的送给他们。

    公开的不如不公开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做正常的傻瓜》(奚恺元)经典读书笔记,看看你有多少傻瓜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qo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