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作者: Alsherly | 来源:发表于2016-08-15 13:49 被阅读11202次

    昨天和母亲大人聊天,聊着聊着她突然给我发了两段语音过来,说她正在看李玉刚老师的演讲,很受感动,录了两段,让我也听听。我一边笑她一边点开那对着电视机录下的60秒的录音。然而没想到的是,这短短的60秒,深深的打动了我,即使那时做完工作已经到了12点半,我还是忍不住把一整段的演讲视频找出来看了一遍。

    那两个语音片段是李玉刚老师在《开讲啦》当中演讲的一个部分。在演讲中,他回忆了自己的这一路江湖道路上的不易与艰辛,同时也展现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风度和姿态。在后续的采访中,他还说道这样一段话,“我不能说我今天已经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顶点,但最起码我回首我走过来的这一段路,脚印是非常踏实的。”他还说,“我最终希望的是,我的舞台作品能够灿烂下去,而不是昙花一现。我不想做一颗流星,我希望做一颗恒星,做一个艺术家。”

    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我想说,我真的被感动了。特别是在经受了里约奥运和王宝强离婚这两个热点出现后各大平台文章以及报道的轮番轰炸之后,我更能够深深的感受到李玉刚老师选择沉下心追寻艺术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


    艺术是什么?

    百度百科说,艺术,是才艺和技术的统称,后慢慢加入各种优质思想而演化成一种对美,思想,境界的术语。

    好的音乐是艺术,好的电影是艺术,好的文学,同样也是艺术。

    然而,在这个爆款扎堆的热点社会里,当我任意打开一个搜索引擎,打上一个热点关键词,看到搜索栏里出现的成百上千的文章,却唯独只有几篇真正有价值;当大多数的文章都只是换汤不换药,用相同的报道+相似的感想+夺人眼球的标题+连篇的错字就随随便便的发表的时候,我开始反省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当大多数人通过热点的关注度来换取文章的点击率和关注度,打着标题党的旗号制造爆款,却拿不出真正的思想和内涵的时候;

    当我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而是那被无限放大的如何获取巨额利润的时候;

    当导演们在拍一部电影电视剧时想到的只是如何宣传如何票房大卖而忽略影片自身的内容和高度的时候;

    当文学和艺术逐渐沦为赚取名利的工具并且仅仅只是工具,而被剥夺了原有的价值的时候;

    我们否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弄反了次序?

    难道不应该是先写出好的文章拍出好的电影,再通过文章电影内容的价值来实现之后的目的吗?


    简书作者苏锦年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叫《为什么在这个无人读诗的年代,我还在坚持写诗》,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始终记忆犹新:

    “我从来不相信凭借一首诗就可以让人火的这件事,所以,我一直相信认真倾听、感受生活与努力创作。”

    虽然,通过一篇文章在各大平台火起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但是,只知道贩卖热点博噱头而没有真材实料的作品,是不可能长久永生的。简书大神彭小六的文章持续受到追捧,是因为他的每一篇文章,从文字到配图,都可以看到作者的努力和用心,而且每一个分享,都的确切实有用。

    如果说因为一篇文章而声名大噪是运气,那持续的关注度,靠的不是贩卖热点博取噱头,而是源源不断的有价值的内容的输出。而这样的输出,不仅需要你对某个领域的内容有相当的了解,还需要通过内化来形成你自己的东西。如果连你自己都没有吃透,你又怎么能指望读者受众能清晰的理解呢?


    爆款热文不可以写吗?当然可以。

    但我强调的是,用心。这与文章的好坏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要让读者,看到你的用心。

    张爱玲说的一句“出名要趁早”让多少年轻人望文生义深陷其中?在这个效率化碎片化的时代,当网红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的时候,我们的欲望开始变得急切。

    我们要成名,要赚钱。

    这很正常。

    但我希望,这样的渴望背后,有的是脚踏实地努力锤炼自己从而变得更好的行动,而不是在名利中迷失,通过贩卖热点来获取短暂焦点的投机取巧。

    当一部作品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你所传递的思想和价值的时候,相信它所带给你的荣耀也会让你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最后,祝愿每一个还在努力着用心着的你,都能变成一颗恒星,成为真正的“你”自己。

    作者:莜以

    热爱文字,手帐,生活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哦!感谢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su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