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社会心理学-社会思维(35)态度依从行为

2022-社会心理学-社会思维(35)态度依从行为

作者: 12_德德 | 来源:发表于2022-09-16 21:07 被阅读0次

171、当个体很明显是为了控制别人而事先付出不相称的报酬时,就会发生过度合理化效应。关键是报酬意味着什么:如果报酬和赞赏是针对人们的成就(那会让他们觉得:“我很善于如此”),则它们会增加个体的内部动机。而如果报酬是为了控制人们,而且人们自己也相信是报酬导致了他们的努力,那么这会降低个体对工作的内在兴趣。

172、不协调被定义成一种对令人不适的紧张的激活状态。为了减少这种紧张感,我们会相应改变自己的态度。

173、自我知觉理论认为,当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不一致时并不会产生紧张。它只不过是假定当我们的态度不坚定时,我们会用自己的行为和环境来解释那种态度(就像有人说:“如果我听不到自己说什么,我怎么能知道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174、自我肯定理论解释说,因为这种行为很令人尴尬。它使我们觉得自己很愚蠢。它破坏了我们的自我能力和善良感。因此证明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其实是一种自我肯定;它保护并维持了我们的诚信和自我价值。

175、不协调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行为与明确的态度冲突时出现的结果:由于感到紧张,所以我们调整态度来缓解紧张。那么,不协调理论就解释了态度的改变。在我们的态度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情形下,自我知觉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态度的形成。当我们做出行为反应时,我们会产生更可接受的态度来指导自己未来的行为。

相关文章

  • 2022-社会心理学-社会思维(35)态度依从行为

    171、当个体很明显是为了控制别人而事先付出不相称的报酬时,就会发生过度合理化效应。关键是报酬意味着什么:如果报酬...

  • 去做吧

    读社会心理学的书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法则,态度-依从-行为法则。 举例来说就是如果我们想要在某个重要的方面改变自己,最...

  • 2022-社会心理学-社会思维(28)态度和行为

    136、态度(attitude)可以界定为个体对事情的反应方式,这种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它通常体现在...

  • 过度理由效应是如何在教育中的应用?

    试举例说明怎样利用过度理由效应引导人们改变态度? 过度理由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条依从策略,是从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

  • #30天专注橙长计划#社会心理学学习Day1

    10月18日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三、态度如何引领行为 (一)态度源于理性思考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导致特定行为...

  • 2022-社会心理学-社会思维(29)预测行为

    141、在任何场合下,引导我们做出反应的不仅仅是我们内在的态度,同时还有我们面对的情境。就如将要反复强调的,社会影...

  • 态度和行为——社会思维

    一、态度对行为的预测 人们表现出的态度很难预测他们的各种行为。 学生对于作弊的态度与他们的实际作弊行为几乎没有关系...

  • NO:632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5 态度决定行为还是行为决定态度 1、西点军校的名言态度决定一切,很多心灵鸡汤也都在描绘,树立正...

  • 社会心理学:态度,行为的秘密

    1.给别人帮助,可以增强好感 2.可以预见行为的结果是,态度更容易变化,态度依从行为 3.当你对行为负责时,态度更...

  • 读书笔记《心理学与生活》38-1

    【1】 社会心理学研究思维、情感、知觉、动机和行为如何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试图了解处于社会背景中的行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社会心理学-社会思维(35)态度依从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xs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