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号分享:
常常听到有家长会和孩子说,考98分以上,假期带你旅游,考不到98分,哪儿也不许去;考前三名,假期可以不读书了,否则每天罚做一套试题。这种用贿赂、恐吓手段利诱孩子学习或做事的方式,折射出父母的教育理念是:
1. 学习的动力不是孩子内在探索的乐趣,而是外在物质奖励。
2. 学习不是为了充实和成长自己,而是为了考试。如果没有考试或考试过关,就可以不学。
3. 学习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是为了满足爸妈的预期。
4. 学习是很坏很讨厌的事情,达不到父母要求就用读书做题来惩罚你。
5. 爸妈不相信你能做到,做到了要额外奖赏。
6. 爸妈爱的是你的成绩和表现,不是你这个人。
7. 爸妈只关注结果,不关注你的过程和态度。
爸妈这种看似“激励”孩子的方式,实际上混淆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和目的,让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为谁而学,也忽视了孩子能力、品质和习惯的养成,把学习变成非常功利的一件事。同时,这种有条件的爱也会伤害亲子关系,让孩子时刻生活在被爱遗弃的恐惧中,无法构建起存在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期末考试季,相比“你一定会考出好成绩”的激励,或“成绩不重要”的安慰,孩子更需要的是确信自己“无论考得怎么样,爸妈对我的爱和信任都不会有丝毫改变”。说成绩不重要很容易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没信心,而父母对成绩的强烈期许则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和焦虑,无法专注地投入考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