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不是病,抄袭才是,而且肆无忌惮的抄袭病得不轻,药不能停。”——泰子
01
前些天有人加我微信,咨询建水紫陶。
我回复他:“可以去店里和线上看,价格都是统一的。 ”
过了会儿,那人联系我说:“你那个古城记忆的盖碗做得挺好,但价格太高,别家的才XXX元。”
“别家?无图无真相哦。”
于是那人发了个别家的盖碗来。
02
乍一看,哎,好像我的古城记忆系列啊~
再仔细一看,我勒了个去!这哪是古城记忆的大青石板纹理,明明是隔壁二大爷家蜂窝煤!
“古城记忆”纹理的大小和深浅都依盖碗形的不同和位置的差别而调整。有深有浅,有密有疏,既要考虑细节,也要考虑整体。
似一般无异,却又各有趣味。
而隔壁二大爷家蜂窝煤压根不走心!一样大小,一样深度,一样形状......大爷您这纹理相似度这么高,是不是用的古法激光雕刻啊?!
03
“古城记忆”系列建水紫陶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
我从小长在在建水古城内,去年走在城内的大青石板上,无意间低头看到石板上的纹理,突有感悟,想在建水紫陶上还原这千百年来留下的时光印记,于是开始尝试创作“古城记忆”系列建水紫陶。
牛顿脑袋被苹果砸了,燃起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灵感;
我走在建水古城的大青石板上,燃起了“古城记忆”系列建水紫陶的灵感。
这些巧合,说明什么?
不能宅,要外出,外出才有发现,才有惊喜。
我自制工具,一个纹理一个纹理的磨,历时半年,终于在去年年底出了第一代成品。
然后不断的优化调整,直到今年年中才算满意,申请了国家外观专利201730461238.9。
04
其实,每一个创业的企业或个人,一开始都是模仿同行的强者。没有谁天生会什么,都是后天习得的。
唯一不同的是,有一些从开始就是带着脑子的模仿,迅速度过模仿期,然后转变为自主创新者。不乏有“后来者居上”的大神。
我在启蒙恩师浪鬼肖春魁老师的陶坊学习时,老师教导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名家名壶得以流传,自是经历了岁月的考验。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学习,能少走很多弯路。
我模仿过肖老师的瓜壶,而且特别注明这个是仿制的,陶友们看来看去,最后戏言“若是不看落款,都分不清楚。”我笑笑,然后度过了模仿期。
但又有一些,在模仿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堕入抄袭的深渊。
有审美有想法,才有底气,才敢创新,才能赢得尊重。
不动脑的照搬抄袭,害了自己不说,还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
05
建水紫陶的体量极小,沧海一粟。
我们来看个大体量的例子:汽车。
讲个网上流传的笑话:一天,一辆奥迪Q5不小心撞了一辆保时捷Macan,奥迪车主吓傻了,呆呆的坐在驾驶室;保时捷车主以为撞到奥迪,也呆了。结果,两个家伙下车一看,卧槽!一个是众泰T600,一个众泰T700,一家人!气氛瞬间轻松了许多。
你能看出来谁是奥迪Q5,谁是众泰T600吗?(汽车图片来源于网络)
遮住车标和进气格栅,你又能看出来谁是保时捷Macan,谁是众泰T700吗?(汽车图片来源于网络)
车企创业初期,由于没有成熟的资金技术和研发团队,可以通过模仿成熟车企的畅销产品,来生产出类似的车型来销售,以求生存,这可以被理解。比如比亚迪。
但是众泰的模仿,越来越肆无忌惮,且演变成抄袭成瘾,导致被人看轻,只怨自作自受。
06
一个手艺人,光动手,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想让这门手艺,且不说发扬光大,仅仅是在自己手中传承下去,就不得不花心思,不得不动脑筋。
建水紫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就与现代生活有隔阂。如果只是一味的偷懒模仿,等了解建水紫陶的这一辈人老去,新生代没有人认识认可,那这个文化就真的走到头了。
中国这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想要传承下去,不是嘴上随便说一说就能传承下去的,要实际行动做出来,真正做到眼可见、手可摸、耳可闻。
近期大热的央视《国家宝藏》,就用创新的方法诠释了国粹,掀起了热潮。如果没有创新性的请明星加入增加流量,没有创新性的用现代人能懂且喜欢的语言和表现形式解读诠释,只一味的“旁征博引”古代释意,其实就是偷懒的抄袭。
在大段照搬古文释义时,这许多的宝藏,就真真落了尘,在抄袭古语中埋没。
幸运的是,有识之士们在不断的创新。
我衷心的希望,建水紫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有能人异士加入,不断地有各式各样的创新,整个行业中活跃着创新精神。
感谢你看完上面这么多的字。
如果想和我说话,关注“泰子陶艺”,给我留言,我每天做好陶后,都会到后台看一看,写写当天的感想,你的留言说不定就是我那天的灵感呢。
-- 泰 子 陶 艺 --
让 手 中 的 建 水 紫 陶
唱 出 清 新 的 自 然 颂 歌
所有图文均为原创
转载请后台联系
不许盗图盗文 天知地知大家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