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洞天共创编辑室
朱元璋为什么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朱元璋为什么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作者: 心动趣历史 | 来源:发表于2021-04-29 21:24 被阅读0次

朱元璋忍受的不是胡惟庸,而是存在了数千年的相权,朱元璋不是忍受了七年,而是忍受了十三年。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更像是一场政治斗争的倾轧,而不是一场朝臣发起的叛乱行动。

这场持续时间长达十年之久的大案,胡惟庸以“谋不轨”被诛杀九族,延续到十年后的洪武二十三年,又以“通元”“通倭”的罪名,诛杀三万多人。

整个过程,朱元璋的目的非常明确,一是强化皇权,将“相权”收回,加强皇帝集权,二是清理勋贵,将为明朝开国立下赫赫功勋的骄兵悍将清理出朝堂,巩固朱氏根基。

扑朔迷离的“胡惟庸案”

洪武四年,时任中书左丞相的李善长因病辞官,汪广洋晋位为右丞相,胡惟庸继汪广洋为中书左丞。

洪武六年,汪广洋被贬为广东参知政事,不久胡惟庸升任中书右丞相,很久以后,朱元璋看到胡惟庸办事周到,才提升胡惟庸为左丞相,成为百官之首。

根据《明史》记载,胡惟庸被诛杀的起因是胡惟庸的儿子在大街上乘车飞驰,不幸从车上掉下来摔死了,胡惟庸就把驾车的人杀了,朱元璋知道后,非常生气,令胡惟庸为驾车的人偿命。

胡惟庸申请赔偿财物,用来安抚被他杀死泄愤的车夫,朱元璋不允许,胡惟庸很害怕,这不是摆明了朱元璋要杀他啊,胡惟庸非常害怕,就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密谋造反,秘密联络自己拉拢的文武大臣。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洪武十二年,占城国使者来京进贡,胡惟庸等人没有禀告朱元璋,反倒被出宫的宦官知道了,向朱元璋进行了汇报。

朱元璋知道后非常生气,下旨责备中书省的大臣,时任左右丞相的胡惟庸和汪广洋将责任推给了礼部,礼部不愿意接锅,认为是中书省的责任,就这样相互扯皮,朱元璋大怒之下,将相关大臣全部下狱问罪。

没多久,朱元璋下达了处理意见,将中书右丞相汪广洋赐死,汪广洋的妾室陈氏追随汪广洋一起死了,朱元璋询问此事,得知陈氏是犯罪的陈知县被罚没入官的女儿,按明朝的制度,犯官之女只能赏赐功臣,文臣是不能得到的。

朱元璋下令彻查此事,胡惟庸及涉事六部官员都被连坐问罪,这件案子成了胡惟庸的索命事件,案发后没多久,胡惟庸党羽内部就发生了分裂,御史中丞涂节告发胡惟庸谋反,曾为御史中丞,当时被贬为中书省吏员的商暠也告发胡惟庸谋反。

朱元璋非常生气,下令大臣轮番审问胡惟庸谋反案件,结果供词牵连到了御史大夫陈宁和涂节,朱元璋原本念涂节告发之功,想赦免他,但朝臣认为涂节是参与谋划的人,只是看到胡惟庸倒台了,才告发的,不能放过,因此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陈宁和涂节等人。

关于胡惟庸谋反案,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声称他家老宅的井里涌出了醴泉,这是祥瑞的征兆,请朱元璋到他家观赏,听胡惟庸那么说,朱元璋也来了兴趣,带着侍卫依仗从西华门出来,准备前往胡惟庸府。

这时一个叫云奇的拉住缰绳,不让朱元璋的车架往前走,但着急的没有说出话来,朱元璋觉得事情不对劲,就率众返回宫中,朱元璋登上皇宫的城墙,眺望胡惟庸的府里,发现胡惟庸家里戒备森严,墙道里都藏着士兵,于是断定胡惟庸谋反,当天下令将胡惟庸下狱处死。

一场长达十年的政治清洗大案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处死,并不是明初政治斗争的终点,反而是一个开始,开始了朱元璋长达十余年的政治清洗行动,胡惟庸案的清洗一直持续到洪武二十五年,到洪武二十六年“蓝玉案”爆发,才开始新一轮的清洗。

洪武十八年,胡惟庸案的清理开始指向李善长,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被人告发,指出其曾与胡惟庸一起谋逆,朱元璋并未处死李存义父子,可能觉得鱼还不够大。

洪武十九年,明州卫指挥林贤串通倭寇事情败露,经过严刑审讯,查出胡惟庸通倭事件。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征讨北元,抓获曾经逃往蒙古的封绩,因为李善长的影响,朱元璋并未知道此事。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得知封绩的事情,下令逮捕封绩,严格审查当时的情况,牵连出胡惟庸串通北元的事情。

此后案情牵连的人越来越多,直指朝中勋贵集团,李善长的家奴卢中谦状告李善长与胡惟庸的来往情况,陆仲亨的家奴状告陆仲亨、唐胜宗、费聚、赵庸与胡惟庸合谋不轨,朱元璋以此为契机,兴大狱,有三万多人被诛杀,一直承接到蓝玉案,胡惟庸案都没有定论。

胡惟庸是否真的谋反,各项罪名都是死后硬加上去的

首先从“胡惟庸案”前后的事件记载来看,是前后矛盾的,显然胡惟庸擅杀车夫后,已经严重影响了朱元璋和胡惟庸的君臣关系,朱元璋要胡惟庸抵命,胡惟庸提出以财物代替赔偿车夫家人,但被朱元璋拒绝了。

但这却并未影响胡惟庸的中书左丞相之位,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朱元璋既然已经要胡惟庸偿命了,那怎么还能继续让他身处高位呢?

第二,牵扯中书省两大龙头人物的占城国入贡一事,是否真的存在中书省隐匿不报呢?这事是非常蹊跷的,因为在洪武十一年的时候,也就是胡惟庸刚刚晋位左丞相不久,朱元璋就下令六部奏事,不用关白中书省,直奏皇帝,已经在削减中书省的权力,加强皇帝的集权了。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会出现占城国入贡,胡惟庸不报皇帝一事呢,在正常的行政程序中,也应该是朱元璋与中书省同时收到礼部的汇报,朱元璋削减中书省权力后,中书省应该是比朱元璋更晚得到汇报才对。

却因为此事,中书省左右丞相胡惟庸、汪广洋都受到了问责,最终处理是汪广洋被赐死,牵连出陈氏一案,胡党相互告发,做成胡惟庸谋反一案,这其中疑点重重。

另外,胡惟庸案发的汪广洋私自纳犯官之女为妾室一案,明显有小题大做的嫌疑,这顶多是一件大臣滥用职权的案子,其重大程度恐怕都比不上胡惟庸杀入一案,更加无法与胡惟庸毒杀刘基相比了,胡惟庸案却因此而越发令人极为费解。

至于后面的宦官云奇事件,更像是事后编的故事,就是为了给胡惟庸定罪罢了,胡府埋伏士兵,这人从哪里来的,古代百人以上的军队调动,都要有相关衙门的手续调令,朱元璋时期五军都督府正是鼎盛时期,中书省和六部是没有能力越过军府调兵的。

朱元璋一口咬定胡惟庸与陈宁、涂节密谋造反,却同一时间将三人全部杀死,可以说是杀人灭口、死无对证了,胡惟庸被杀前后,为胡惟庸定罪的证据并不充分,因林贤、封绩给胡惟庸定的“通倭”“通元”罪名,更是对死人的栽赃罢了,因此可以说胡惟庸专权枉法,但是说造反完全是诬陷。

朱元璋为什么到洪武十三年才处死胡惟庸呢?

如果算胡惟庸从洪武六年升任中书右丞相,到洪武十三年被杀,时间是七年,但是自从洪武四年,胡惟庸接任汪广洋成为中书左丞后,因为汪广洋碌碌无为,能力太差,胡惟庸就基本上掌握了中书省的权力了。

胡惟庸案的本质是朱元璋的皇权与中书省的相权的斗争,很多人调侃说做汉武帝的丞相很悲惨,其实做朱元璋的丞相更加悲惨,动不动就诛九族了,而且能力强了要杀你,能力差了还要杀你,反正就是要杀你全家。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能忍十来年呢,不忍不行啊,历史上那么多雄才大略的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都要一辈子忍受相权吗!

相权自古就是伴随皇权而生的,秦始皇为了对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邦,以“三公九卿制”分割相国的权力,将其一分为三。

到汉武帝时期,受制于三公多被势力庞大的外戚家族掌握,再度对丞相职权进行分割,西汉逐渐发展出尚书台这样一个机构,来行使宰相之权。

此后的一千多年,历朝历代基本遵循这一思路,以一群人来分配曾经一个人的权力,到隋唐时期逐渐演化成“三省六部制”,以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行使宰相之权,同时三品以上的优秀官员,被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平章事等职权,位同宰相,也就是把丞相一人的权力,分割为一群宰相。

这种相权的不断分割,到宋朝因为文官地位的空前提升,逐渐减弱了,宰相的职权被大幅度回收到了中书省,元朝参战中央朝廷的中书省配置,在宋朝路的基础上,于地方设置“行中书省”,也就是我们现在省的前身,朱元璋曾担任江南行中书省丞相,自然知道中书省权势的强大。

朱元璋建立明朝一开始,就有削弱中书省的想法,从授予徐达中书省丞相之职就能看出来,徐达常年在位征战,不过的挂名罢了,无丞相之实,自然无丞相之权。

李善长担任中书省丞相时,谨慎小心,还没有老糊涂,又是开国文臣的首功之臣,善于辞令,没什么把柄可以处理他,继任的汪广洋,更是一个废物,不善于理政,就爱喝酒,这样的人无大功无大错,更是不好处理。

终于胡惟庸走进了朱元璋的视野,这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好鹰犬啊,胡惟庸与朱元璋一样,权力欲望很强,在中书省多年,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残害浙东文官势力,惹得天怒人怨的。

朱元璋就是要利用胡惟庸,一方面打击浙东文官势力,树立自己的权威,同时让清流势力厌恶中书省。

另一方面放纵淮西勋贵集团违法乱纪,欲使其灭亡,必使其疯狂,以李善长为首领,以胡惟庸为党徒的淮西党开始放松警惕,漏出马脚的时候,正是朱元璋收网的时候,这样的计划是需要时间的,如果强制削除相权,必然招致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可以看出,朱元璋在与相权斗争时,并没有采取前人的分割相权的做法,而是用一种非常残酷和血腥的手段,在这场斗争中,被淮西党祸害的百姓和浙西党刘基等人,不过是朱元璋的棋子罢了,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中书省,将相权收回,与皇权合二为一,皇权自此空前强大!

相关文章

  • 胡惟庸的宿命

    朱元璋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这是他蓄谋已久的计划。胡惟庸不反也得逼迫他谋反,这是长久以来挥之不去的阴影。丞相的权力在...

  • 朱元璋为什么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朱元璋忍受的不是胡惟庸,而是存在了数千年的相权,朱元璋不是忍受了七年,而是忍受了十三年。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

  • 胡惟庸之死

    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因谋反罪被朱元璋诛九族(有人说三族)。 胡惟庸排挤掉汪广洋之后独揽丞相大权七年...

  • 爆笑鬼谷 |想创业却全凭一张嘴忽悠的胡惟庸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长期任用胡惟庸为相。胡惟庸曲意逢迎,背地里却独断专行,贪赃枉法。朝中有正直的大臣揭发他,胡惟庸...

  • 2022-04-14

    【胡惟庸当官的过程其实就是作死的过程】 胡惟庸因为他调和了朱元璋和淮西集团之间的矛盾而得到朱元璋的重视,实际上朱元...

  • 胡惟庸不会“作”就不会死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名诛杀宰相胡惟庸,并夷其九族。同时,与胡惟庸相关的一干人等...

  • 朱元璋早就想杀胡惟庸,为什么忍了七年才动手

    胡惟庸,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丞相),明朝开国功臣。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胡惟庸凭李善长推荐,任朱元璋一...

  • 朱元璋强力绞杀胡惟庸

    胡惟庸骄狂蛮横,儿子也跟着无法无天。这天胡惟庸儿子坐着豪华的马车在路上飞奔,由于速度太快,当场撞死了。为了给儿子报...

  • 从制管人而不是人来管人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取得了中国南半部江山,决定称帝。让胡惟庸督办加高南京城墙,建造宫殿的事情。胡惟庸让各...

  •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设立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丞相胡惟庸谋反伏诛,借机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一职,由天子亲决国政,秦、汉以来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朱元璋为什么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fg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