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躲雨进一家甜品店,给自己点了份吃的,慢慢吃着坐等雨停。
店里人不多,疫情之下,生意都不是特别红火。
隔几桌远有三女一男的几个中年人,边吃边聊。嗓门相对较大,想不听都不可能。
听出他们是做二手房东的,自己承包房子,再接着租出去。
不知怎的,就话题转到了挣钱多少。大概是被其中一个说自己也挣钱不多刺激到了,另一个就开始带点激动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在算那个说自己挣钱不多的有多少套房。
被算有多少套房的女子,一直试图解释掩盖说,没有吧,哪有那么多,你咋算的,没有那么多吧。
另一个就更加咄咄逼人,再次重头来一遍,一遍又一遍算,完全不管,对方已经很尴尬了,已经不想再说这个话题,不想自己被算的清清楚楚了,一遍又一遍算,大有不认账就算到底,必须亲口认账才算罢休的架势。
另外一男一女看出是夫妻,带着半看热闹,半息事的语气时而应和,时而帮解围的说着。
不经意的抬头看看,那个被追问的女子的确很窘迫了,但最终也没亲口承认自己有多少套。只是又辩解说,自己那些套中,有多少垃圾房,很难出租到合适价格,根本不挣钱。
雨停,离开甜品店时,他们还在谈论着争执着其他。
也许那是他们的交往方式,没有不妥。但我却感慨与人交往的一些不经意“杠”,为了争对错而争对错,意气之争,毫无意义。
虽然都是出来打工,但各家情况有不同,对钱的需求也不同。有人愿意用尽全力,多挣点,去贴补那些说得出及不愿说出的难。有人愿意相对安逸一点,挣点钱,多挣多用,少挣少用,并无太大影响。
这并无标准。
被算有多少套房子的女子,肯定不会糊涂到连自己承包几套房都不知道,糊涂如我,有些事情也会略知大概,更何况她们专门做这个活,怎么会不清楚有多少套。她不肯承认,她也许有自己的难处,有自己的考虑。
这个已经非常明显了。非要把人家这层纸捅破,非把别人逼到死角,无路可退,还要为了证明自己对,在继续猛攻,赢了嘴仗,已经输了品格,还非要用相对安逸、不在意这个标准要求他人,就更显尴尬。
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所说,“每当你觉得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切要记着,这个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备你禀有的条件。”
感同身受这事,做不到,但至少学会不因别人和自己不同而加鞭挞。
每个人的境遇生活不同,他人笑脸背后是不是藏有无尽的悲凉无奈,你不知,就别以自己处境看待责怪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