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钱钟书的书,从耳熟能详的《围城》到短篇小说《人兽鬼》,再到散文《写在人生边上》,每个人可能都会感叹一件事情,在完全没有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时代,到底是怎么做到在文章中旁征博引到那种地步的?需要多么强大的大脑才能如此博闻强记?
我在简书、豆瓣、当当读书、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混迹多年,也关注过不少人写读书笔记,总结一下,将读书笔记大概分为三类:一类人写读书笔记就像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给文章总结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泛泛的总结概括便了事,这是不提倡的读书方法。就像下馆子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同时我们还要兼顾饭菜的色香味,如果还能延展到这道菜的做法或者蕴含的某个典故,那这顿饭不白吃;另一类人喜欢大段大段的抄写原文,自己的见解只寥寥数语,这样的读书笔记看起来更像“名段赏析”或者是“名家开会”;还有一类人喜欢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做读书笔记(近来网络上盛行的读书方法),这种方法意义也不大,并且有些功利。用胸围、臀围、腰围这三个数字来描写一位美女,显然不合适。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篇好的读书笔记呢?
先抛砖,将我的方法与大家分享。我觉得一篇好的读书笔记应该包括三点。
第一,清晰的表现每一章节的逻辑脉络。
读文章真正去分析脉络的人不多,相比构思的脉络,里面有趣的段子或许更吸引人。阅读时很容易犯一个错误:记住了里面的小段子,而对文章的逻辑结构和作者提出的观点记忆不深刻。
如今,网络的四通八达,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信息交流暴露了人性的一个特点——八卦。随便一个小事件,微博上能迅速被转发千万次,但大多数人习惯关注八卦而并非事件发生的本质。还有一个例子可以佐证,我在给学生上课时,由于专业理论课相对枯燥,课上我有时会引入一些有趣的知识或者是故事,这些有趣的故事往往只是为了吸引他们注意力,与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关系不大。但事实上,我在课下和他们讨论课上知识时,发现大多数学生只记得那些有趣的故事而并非有用的知识。
实际上,并不是我的学生不爱听课,而是段子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何有效的避免这个问题?答案就是记笔记。它能让我们快速把那些有用的提炼出来,让一本书由厚变薄,从具体的山川景色变为抽象的地图。只有当你跳出书中的字里行间,居高临下的俯视全书,它的脉络才会清晰,把这个脉络用自己的话记下来。
第二,找到书中的精彩部分,思考后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并写下心得。
藏书的人认为书的干净最重要,所以他们不怎么看书,很多人家里的书橱只是为了美观;水平一般的人会在看完书上画满重点线;而高手会在书中画满批注,甚至空余的部分会展开长篇的论述。毛泽东读二十四史,书上密密麻麻全是他的批注。读书的时候,你不可能对说得好的一段话无动于衷,你可以写下自己对这件事的理解,还可以写下对作者的质疑或肯定。读书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虽然未必能立即解决你目前的困惑,但是都是你经验的积累,多年之后翻阅笔记仍然会觉得自己的灵感比原书更有价值。
我通常会把好书读两遍。对于一本我们不太熟悉的书,在第一次读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陷入作者的思想之中,大脑的全部带宽都被用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此时无论读的是什么书,大脑是被带着走的。读第二遍的时候,大脑腾出带宽来,就会对每个章节、每个精彩部分进行梳理,同时发表看法。
第三,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书一些观点上的联系。
这是我看某个网络作家的书得到的启示。当你读书多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书与书之间存在联系。很多名著之所以经久不衰,因为他们戳中人性。《围城》具有时代感,现在读起来依然不过时,因为他将大时期下的人性写的活灵活现又入木三分,现在的人们依然如此。四大名著写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有联系吗?当然有!读通了你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
这个世界上,新事物层出不穷,但知识往往很难更新换代,就算有新知识出现也基本都是建立在旧的知识之中。这个问题别的书怎么说的?有没有新的证据支持或者反对这个结论?一个真正善于读书的人对这种联系应该是非常敏感的。
能做到以上三点,恭喜你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读者了。当然写读书笔记不是让你去当一个好读者,而是让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事有严谨周密的逻辑处理能力,对人能不矜不伐,不带偏见的处理关系。最重要的是帮你建立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知识体系,当你需要时,能信手拈来。
我们该成为书的主人而并非奴隶,当你对一本著作写下只言片语时,我想这本书的作者应该感到荣幸,如果你居然下功夫仔细研读了这本著作,那么作者真应该“感恩戴德”了。因为我们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实在不能把这种荣幸赐予更多的作者了。
晚年,杨绛在《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中有这样一段话:“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所以,请在那些还没读完的书中夹一支笔吧。
常用的几本读书笔记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