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记录两兄弟的成长,这两天看了朱老师的《教书记》,里面除了讲他的教育故事,也提及到关于亲子教育。他每周都会写一篇儿子的成长故事,看到这,我就赶紧打开电脑记录下脑海里的一切。
大宝两岁多了,都说两岁开始进入叛逆期,嗯,前段时间我是经历了一下,不过最近的莱恩,又回到了天使宝宝的阶段。刚好最近也在看龙应台的“三书”,看到了“家有男孩”未来的母子关系,所以更加珍惜当下的亲子时光。
晚饭后,奶奶收拾衣服,弟弟睡觉了,终于又剩下哥哥和妈妈难得的独处时光。 给他讲了五六本《可爱的鼠小弟》,然后刷牙。
在教育儿子的这条路上,一直作为一个“观察者”的身份,感受着孩子每一点的成长,神奇神奇真神奇。二胎出来之后的“电视问题”曾经一度让我很是焦虑,焦虑的原因无非就是影响视力和阻碍思维创造力,但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怕孩子无法成为“我们想让他成为的人”。后来想想,孩子有他成长的轨迹,算了,佛系一点会更轻松,嗯,事实证明也是这样。
晚上,和他读完书,他说他想看妈妈手机里的照片。我的手机对他来说的唯一吸引力只有相册和刷牙时的巧虎两分钟视频。我把手机给他,自己坐着看书,他在我旁边翻着相册,想看前天挖沙剪辑的视频。看了好几遍,一边看一遍复述着画面里的内容,最后背景音乐的开头几句都会唱了。我惊到,放下手中的《教书记》,和他聊起来视频的内容。
“你喜欢这首歌是嘛?”
“是!”
“那妈妈帮你找出来学唱吧?”
“好。”
于是,我用网易云帮他搜出了背景音乐,放了两句,不干了,“妈妈,不要听这个!”“好吧,视频里的音乐比较好听是嘛?”“是的。”
看来儿童的心理逻辑都是通用的,没有情景的知识输入都是扯淡。
完了,和他一起翻看相册,自己刷到半年前去同事家的照片,和我说:“妈妈,这是momo哥哥家,momo哥哥家有大大的猫咪,有球球。”我去,又翻了一些更早之前的照片给他,问他上面发生的人事物,居然全都记得。惊叹于这孩子的记忆力,所以两周岁的时候,我送了他两本相册,上面记录着他和弟弟成长以来的点点滴滴,他问我那是什么书?我说:“莱恩和弟弟的看图说话书。”无聊的时候,他总会翻翻照片自问自答。
想到这,对于电子产品和电视使用的焦虑就放下了。平时,看电视的时候,会和他聊其中的情节,为的是通过聊天了解他脑袋里的思维过程,减少电视带来的危害。再者,想到,看动画片的话也是有利于其人际交往的,以后在和伙伴们聊天的时候,别人都在“小猪佩奇”“米奇”等各种人物的探讨,而你家孩子却啥都不知道,自然也就融入不进去那个圈子。科技是把双刃剑,必须辩证地对待。
看照片看得很开心,一边喃喃自语:“妈妈,看照片好开心吗?开心!”学着我平时和他说话的样子自问自答的样子真可爱,抱着他亲了又亲,便高兴得在爬行垫上打滚,碰到了我的脚趾头,“妈妈,对不起,我帮你呼呼。”哎呀,皮夹克也能成为小棉袄了。
外面的风很大,呼呼地吹,可是屋内,却暖成一片。我的娃,又长大一点了。
弟弟,我们碰碰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