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随笔专题投稿湖南省随笔散文
作家唐国明: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

作家唐国明: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

作者: 唐国明 | 来源:发表于2018-06-18 13:38 被阅读11次

    作家唐国明: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

    唐国明对他完成72万多字的《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一书,用他自己写的一联“寻餐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道尽了其过程的艰辛。下面是又一位读过他作品的文友对他的事所发的感想——

    一个不猜谜说理,只摆事实的红学家唐国明

    下面的文字原作者:柳叶青

    1、唐国明是不是“痴人说梦”

    ——看北京卫视新闻频道5月11日《有话就说:“我为书狂值不值》有感

    最近看了由各电视台做的一期《我为书狂值不值》的节目,感到如同吃了苍蝇一般。其中有关于湖南才子唐国明考古复原《红楼梦》的情节。节目中无论是主持人还是嘉宾和部分观众,大都对唐国明采取的态度是嘲讽、讥笑甚至寻开心的心态,令我感到不平甚至有些愤怒。

    唐国明以常人难以坚持的毅力多年来坚持复原《红楼梦》的工作,并且卓有成效,他的作品先后在《浮玉》杂志发表和美国的《国际日报》上连载,获得了读者的好评。就他的作品来讲,有浓浓的红楼味,是我看到的最好的考古复原曹雪芹《红楼梦》作品。但是,《我为书狂值不值》的节目中的嘉宾和观众并没有读过唐国明的作品,只是觉得考古复原曹雪芹《红楼梦》的高不可攀而武断的下结论说是“痴人说梦”,“被成功说所绑架”的断语,真令人感到可厌。

    唐国明做复原曹雪芹《红楼梦》的工作,是为了名利吗?非也,他14岁开始读红楼梦,就心有灵犀,大学毕业后辞掉了报社的编辑工作,一心一意做还原曹雪芹《红楼梦》的工作,直到现在仍没有成家。他为了什么名和利?这不过是他的执着而已,他是在做一件为文学事业有重大贡献的一项事业。即便这件事将流芳千古,他现在也许不会的得到丝毫的名利。尽管这样,他还是义无返顾的从事这项事业,这反映了他的执着和坚毅。试问,曹雪芹当年写红楼梦的时候,是为了名利吗?他在写书期间,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最后在贫困潦倒中死去,曹雪芹获得了什么名利?一个伟大的作者不会为了获得名利而去写作的。如果那样,他的作品肯定不会成为流芳百世的作品。

    《我为书狂值不值》节目中的节目主持人以唐国明的行为是不是“痴人说梦”让大家投票,结果多数人赞成,少数人反对。在这里我倒要说一句,“痴人说梦”这个词算是说对了,但不是你们理解的意思,我倒不妨解释一下:唐国明是“痴人”,如果不是“痴人”,就难以完成这项伟大的作品。曹雪芹难道不是“痴人”吗?《红楼梦》的开头就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不是说的很明白吗?红学大家周汝昌更是有名的痴人?潜心研究《红楼梦》长达60多年,成为红学界的集大成者。研究续作《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没有一种“痴”的精神是不成的。再说“说梦”,这个梦不是别的梦,就是《红楼梦》。所谓的“痴人说梦”就是“以超常的执着考古复原曹雪芹《红楼梦》”。

    节目中有位嘉宾说唐国明的作品是否经过红红学专家的肯定。言外之意,、没有经过专家的肯定就成不了成功的作品,这是个误导。文学作品不是靠专家评出来的,是靠读者公认的。就《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来说,是先有读者还是先有的专家呢?事实上,在曹雪芹之后,《红楼梦》先在民间转抄,街坊流传,到乾隆时期才成为官方印刷,广泛普及,再后来才有了俞平伯、胡适、周汝昌等专家。所以,一部文学作品你的好坏,首先得让读者先品品滋味。当然,节目中的嘉宾更应该先读读后才有发言权。否则,单靠世俗的眼光去审视的话,怎能得出正确结论?

    2、考古复原出曹雪芹《红楼梦》80回后文字的唐国明

    读了唐国明的《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后,不仅为他的才情所折服。说实话,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文字。用唐国明的话说,他不是在“续红“”而是在考古复原曹雪芹《红楼梦》的原貌,他考古复原的的后二十回是从程高本的后四十回里挑出了曹雪芹的文字的。大量资料显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在曹雪芹的原文字上加工成型的,里面肯定有曹雪芹的文字,这一点我毫不怀疑。但是,唐国明是如何识得曹雪芹的文字的呢?我认为基于两点:一是他熟读《红楼梦》到了滚瓜烂熟的地步,彻底识得了曹雪芹的文字,已取得《红楼梦》的真谛。二是他是个天才,有超常的悟性。每个人的文章都有自己的风格,熟悉的人一眼就能辨得出,这一点毫不奇怪。曹雪芹当然也有他自己的文字风格,这一点不仅唐国明识得,张爱玲也识得,张爱玲曾说过:“我唯一的资格是实在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比张爱玲更进一步的是,唐国明对《红楼梦》的熟悉,达到了“不仅那些稍微眼生点的字自会蹦出来,而且‘不是曹雪芹的文字会蹦出来’”的程度。在这一点上,我相信他绝对是个天才。而天才往往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常常把它看做是异类、痴人或者精神病。

    我认可唐国明的作品的原因是,唐国明解开了我多年的一个心结。我喜欢《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不知读了多少遍。其中也读了不少的续书,但是,令我纠结的是,那么多的续书为什么能够流传先来的只有程高本的后四十回?难道高鹗真的有那么高的水平?高鹗补《红楼梦》后四十回不过用了短短的一年时间,这在实际中几乎是不可能的。著名红学家俞平伯曾作过:“书是不可续的”的结论。既然这样,《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竟然流传了200多年,这显然不是偶然的。有一些红学家干脆说后四十回就是曹雪芹写的。有资料显示,现在的流行的一百二十行回本是在乾隆年间由和珅推荐给乾隆,经乾隆阅看后认为不错,但对个别有碍字眼经过高鹗增减后才由官方印刷普及的,所以高鹗在增减的过程中必定加了自己的文字并且删去了曹雪芹的文字。也就是说后四十回里曹雪芹和高鹗的文字混在一起的,可惜的是,多少年来很多人没有注重研究这一点,不是全面否定就是全面肯定,以至于争论不休。到了200多年后的今天,唐国明以独到的眼光看出了这一点,并且独辟蹊径,从后四十回里检出曹雪芹的文字以考古方式修补复原红楼梦,这不能不说他走上了红学的正道,解开很多人的纠结和终结多年的无谓的争论。但究竟能不能得到广大读者(不是专家)的承认,还要待时间和事实来检验。

    对唐国明的做法,现在争论也很多。有的人赞许有加,有的人嗤之以鼻,我的意见是,先不要妄下结论,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先要尝一尝才能知道,你在评论之前,最好先读读他的作品。现在有的媒体做了几期唐国明的节目,但我看了以后,如吃了苍蝇一样反胃,节目中无论是嘉宾还是观众,不仅没看过唐国明的作品,而且有的对《红楼梦》也知之甚少,只是认为曹雪芹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而主观的判断唐国明的做法是痴人说梦而予以否定,这种做法实在是极不负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任何领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不动。当年的曹雪芹是天才也是痴人,现在的唐国明是痴人也是天才。我相信他的做法会石破天惊,真正解味红楼梦的,你信,你就等着看。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寻餐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的作家,喊出“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的鹅毛诗歌手、红楼梦工匠、数学顽童,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从万有公式预言了一个离我们不远的“4、2、1”神时代,即超级智能时代;另外,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数哲”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的文章数百篇。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以工匠的精神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于2018年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附唐国明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结论摘要: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请输入描述

    2、“3x+1”:

    (1)、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所以“3x+1”猜想无论怎样成立。公式(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宇宙万物就这样遵循着“3x+1”猜想“奇变”“偶变”的模式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宇宙万物就是这样如此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智能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不管怎样,人类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人类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

    (2)、作家唐国明攻克3x+1猜想预言了一个离我们不远的“4、2、1”神话时代

    人类一旦进化到“神”的时代,也意味着人类像是把奇数偶数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推入了“4、2、1”时代,意味着人类走向了人类智慧的终端与海子在诗歌中描述的“人类的尽头”,也意味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的时代,人类会在以电脑为基础这个神似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的互联网上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输入机器,这样机器就已似人类从原始社会就渴望的无所不能的“神”,也似尼采哲学里表述的“超人”与老子、列子、庄子、阮籍著作中表述的无所不为无所不能的“大人”。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世界将进入“神”的时代,即“超级智能”时代,也就是用数学描述的“3x+1”时代,或“4、2、1”时代。

    3、“半途数哲”论断

    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通过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数哲”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数的半途之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家唐国明: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rn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