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听老魏的《给教师的建议》,然后听老干的备课讲,听完老魏的解读后,转到了老干的备课中来,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爽。
老魏带着一线教师阅读经典书目,老干在老老实实带着一线教师解读教材。
两人都在推动教师走向专业,老魏建构的是一线教师的知识背景,第二套大纲,老干立足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一套大纲。
很多时候,老魏也在用一套大纲分析二套大纲;老干也在用二套大纲解读一套大纲。
两个人,看起来不同的两个领域,却遵循着一个共有的逻辑:教师要守土有责,就需要兼有两套大纲的知识,缺一不可。
他们做这样两件事,有他们的意义与价值思考。
我听他们两人的课程又是出于怎样的思考,从他们这里我又得到了什么?
首先,老魏实!老魏的讲座就像他的人,所有的思想、观点都是他长年累月实践、研究的结果,即使在讲座现场喝一杯酒,他也会告诉你那是一杯黄酒,还是白酒。老魏实,人实诚,没有架子,很平和;内容实,实用,实在。
老干深!老干的课程讲座也像他的人,灵动不拘谨,投入不呆板。爱恨情仇都在他的语言与动作中,被定义了的内容,会被他推翻,被传统化了的解读,会被他重新赋予意义。透过他的讲座,总会情不自禁沉浸在他深邃的思考中,忍不住为他的解读点头,喝彩!
老魏像一座山,老干像一条河。一座山,一条河组成了一个教育的山水田园,我们徜徉期间,观山、看水,乐此不疲。
其次,老魏的经典共读。不断丰富着我们对于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的理解,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应该怎样去做教育,当教师;老干的教材解读让我们不仅越来越清楚的看清教材的结构,还明白了每个单元的大概念是什么,什么才应该是必须教给学生的,更重要的是老干不断抛出的各种哲学原理、解释学原理,总令人茅塞顿开,耳目一新。
如果说老魏不断建构着我们成为一个好教师的背景;老干就是在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
最后,老魏、老干的课程带给我们的最大营养还在于两个人在各自领域坚持深入研究的精神,和不断将研究带入到实践中去检验的切实行动,给予我们的“教育情怀”的力量。纵观追随他们学习的这些年,知道他们经历了很多波折,但他们却愈挫愈勇,在荆棘丛生中不断开辟着新的道路。这样一种不屈不挠、致力于自己热爱的领域,执着研究的精神才是深刻吸引着我的所在,因为我跟他们一样,都有一个名字: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师生。
由此可见,人这一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遇见。
所有的爱和遇见都是因为某种契合,某种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