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夏宝在大浴盆里泡澡玩水,两只小手在水里抓来抓去,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姥娘,这手怎么抓不住水呢?”
孩子在童年阶段不停的提出“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成人如何应对孩子不停的提出的问题既决定着孩子成长的走向又考验着成人对教育的理解。
回想女儿小的时候不停地提问的情景,面对女儿没完没了的提问,我总是敷衍,因为当时的认知是觉得小孩子提问题提的没情由,无需认真,应付应付就可以了。结果导致女儿对许多知识从一开始就形成了混乱与模糊。究其原因,是因为大人的认知水品低级,没有科学育儿的常识致使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走进新网师,读了一些教育学类的经典书籍后对如何看待儿童,对如何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我这样面对夏宝提出的问题:“因为水是液体啊,液体是抓不住的。比如酱油,比如黄豆散散(每天喝的一种稀饭),比如牛奶。但是固体是可以抓住的。比如你现在用的澡盆,比如碗,比如勺子,比如我们吃的馒头,比如我们吃的桃子啊。”夏宝好像立马就听懂了,他说“比如我的固体头就在液体水里,液体水就在固体澡盆里。”我被逗得哈哈大笑“对,对,对。夏宝就是个大固体,但是大固体尿出来的尿呢?”夏宝非常肯定的说“液体”。之后边洗澡边不停地在辨别着“固体”“液体”。
第二天和夏宝驱车行走在的路上,正好看到路边的大烟囱冒烟,我立马联想到昨晚的“液体和固体”,于是赶紧问夏宝那冒出来的烟是液体还是固体,夏宝说“不知道”。我说“那叫气体,手也抓不到气体”。一路上和夏天又有了从固体到液体到气体的不停交流。“冰是什么?”“固体”,“冰融化了之后呢?”“液体”,“水在锅里烧开不停地冒气,那气是什么?”“气体”……
到夏宝真正学习“固体、液体、气体”的时候,知识在他的脑子里是形象的而不是抽象的。知识的掌握是由具体到抽象渐进的过程,而目前在许多教学现象中是把本来简单的知识变成了很难弄明白的抽象学习过程。
幼儿园小班的教材上,画着大、中、小不同大小的杯子。作业要求是从书上把杯子取下来,再按大中小的顺序排列起来粘贴在书上。看着家长陪着孩子指着杯子用既努力耐心又很烦躁的声音问哪个是大中小,又让孩子笨拙的把杯子贴在指定的大中小的位子上的提交作业的小视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就是学习?这样的完成作业过程对孩子而言是快乐的掌握知识的过程?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学校的教室里是常态,在家里是不得不。认识大中小,懂的排序是孩子们在这个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教材是知识的引子,传授知识的方法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认识与用心的程度的。
我拿出三个大中小的碗放在餐桌上问夏天哪个是大,那个是小,那个是中。让他把三个碗由大到小,由小到大,先中后小,先中后大排列了一遍。过程很开心,内容很简单,道具很具体。至于知识?应该是掌握了吧。
作为成人,不可能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习的知识都先他一步掌握才能陪伴孩子学习,但要懂得学习之道,授孩子以渔。“懂道与授渔”从何而来?当然是不停的学习,这种学习不是大量浏览手机信息和流行的育儿文章,而是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的根本性书籍。通过啃读根本性书籍,了解认知发生的过程,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构建自己对学习的科学认知模式,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与调整方法。这样才可谓有资格陪伴孩子学习。
为了孩子,成长自己是必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