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跟我一起来看看我的梦幻世界

作者: 立夏时节 | 来源:发表于2017-12-16 22:38 被阅读5次

    NO.1    特别的“脚鱼”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名字的时候我也很诧异——脚鱼?身上长了双脚的鱼?

    封面没有给出答案,只有小姑娘满心欢喜的认真张望鱼缸的表情。翻开以后才知道,原来“脚鱼”是“小鱼”的谐音。

    图书封面

    这让我瞬间乐开了花!孩子学说话的时候总是这样,“哥哥”说成“嘚嘚”,“叔叔”说成“夫夫”,除了爸爸妈妈以外,全世界都被他用独特的语言赋予着独特的意义。

    这条普通的小鱼因为是自己选的生日礼物,同样被多多赋予了独一无二的意义。在多多眼里,这条脚鱼不仅美丽,还特别贴心,懂她说的话,可以陪她玩。

    请各位环顾家中四周,哪些东西是孩子或者自己非常珍视的?再回想一下,孩子在玩耍的某些时刻是不是喜欢自言自语?或者他跟你说起某些想法的时候,天马行空得让你觉得不可思议?

    如果你能想起来,那一定能读懂这本“要让想象力说话”的绘本。它是由瑞士的汉娜·约翰森写作、德国的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绘画的《脚鱼》。

    NO.2    孩子独特而奇妙的想象力

    新生儿的头脑中有远远超过实际需要数目的神经元和轴突、突触,孩子从2岁至5岁的成长过程中,脑重量会从成年人的四分之一左右长到成人水平,这个过程中神经元有一个增长的趋势,之后“用处不大”的神经元及其联结会像剪树枝一样逐渐被去掉,这个过程被称为突触修饰。(此处引用自知乎作者周铂的回答)

    而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是,当收到外界刺激,神经元迅速放电,释放化学递质,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甚至长出或者消除突触。(此处引用自知乎作者Dopamine的回答)

    由此可知,孩子接触世界和思考的时候就是修饰神经元及其联结的时候,会产生许多未可知的突触联结,这也许就是孩童奇思妙想的来源。

    成长的过程是接收外界信息和形成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突触修饰的过程。如果大人能够理解这些,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的行为,会更有利于保护他独特的思维方式。

    《脚鱼》的绘本中,多多和脚鱼的对话从“你真漂亮啊”到“彼此牵着在水里游”,站在大人的角度看简直莫名其妙,但是如果愿意多想一步,就能发现平时看不到的乐趣。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孩子集中精力玩过家家或者小汽车的时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语的样子。不管是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宝宝不要哭啦,我来给你喂饭啦”,还是模拟声音时说“小汽车哄哄哄的发动啦”,都是孩子把玩具拟人化的过程,在他们眼里,对面的、手里的不是玩具,而是和自己一样有血有肉会说话会思考的伙伴,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一人分饰两角还乐此不疲。

    如此一来,就能理解绘本中的故事了。多多在看小鱼的时候跟它说话、看着看着无聊了绕着鱼缸跑来跑去的时候跟它说话、希望小鱼跟自己一样会跑步的时候说话、希望自己和小鱼一样会游水的时候跟它说话……

    脚鱼之所以叫做脚鱼,是多多给予它的独特意义。它不是一条普通的小鱼,而是自己的好朋友,无时无刻参与了自己生活的家庭成员。

    许多孩子从出生就选择的某一种情感慰藉品(基本上是某种玩具),不就是这种作用吗?

    NO.3   绘本中展示出的多多家庭

    绘本中除了多多,还有她的爸爸妈妈和奶奶。在故事中,多多生日礼物想要一条小鱼,就得到了一条小鱼;晚上睡前想象着和小鱼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也没有被大人强硬打断批评。

    这些可以看到什么?我觉得可以看到整个家庭民主和谐的氛围。大人足够尊重孩子的意见,给她选择的自由;父母和家庭成员全部参与孩子的生活,不存在丧偶式育儿和婆媳矛盾。

    我想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才是孩子想象力最大的滋养地。他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有独立的空间让思想任意的驰骋。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片,家庭成员各自有自己的事做,互不干扰、相互依存,我想这才是值得效仿的家庭模式。

    不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不用大人的思维方式要求孩子。把孩子完全当做孩子,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NO.4    可以作为寻宝图的多彩绘本

    汉娜·约翰森和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合著的这本《脚鱼》,色彩鲜明,内容丰富。书中除了多多和她的家人、小鱼以外,平时的生活环境也被完全呈现出来。

    如果仔细去看,能发现每一幅图画中都隐藏着家中某一种或几种家具或者物品。宝爸宝妈们完全可以用这本书教宝宝玩“找不同”的游戏,比如问小朋友,多多的宠物猫咪(企鹅玩具、房顶吊灯等)在书中共出现几次?每一次分别是什么场景?那个场景讲述了什么,或者你觉得它们在做什么?

    图画中的皮球、吊灯、台灯、椅子、企鹅玩具、白狗、鱼缸柜在书中出现过很多次。

    这不仅是教会孩子识别事物的过程,也是鼓励孩子复述故事或者发挥想象力编故事的过程。不仅能检验孩子的归纳总结能力,还能检验他的记忆力,激发想象力。

    全书我最喜欢的图片是以下这张:

    多多的企鹅玩具自己玩起了滑板、宠物狗变成了大白狗(变得好大)、玩具汽车也发动了起来(后面有一团团汽车尾气),还有篮筐上的皮球、水池里的鸭子。从顶部的吊灯可以看出来,这幅画面是多多的想象。

    单单这一副图画,大人就可以引导孩子用多多的角度思考,她和脚鱼跑步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呀?——你想一想啦!——想不到啊?那我们看看多多是怎么想的吧!——接着可以一个个描述图中情景,引导孩子把多多家中每一种家具和玩具赋予全新的角色和意义。

    NO.5   这本书给我的联想

    《脚鱼》讲述的是一个叫多多的小姑娘和她的生日礼物“脚鱼”的故事,全书描绘了多多如何珍爱她的脚鱼,几乎和它形影不离。

    而我之前看过的一部绘本《抓住大海的男孩》讲述的是完全不同的故事。男孩想要更多的小鱼,却不懂每一条小鱼的独特价值。

    《抓住大海的男孩》绘本插图,是新加坡新锐作家李文良(Josef Lee)创作的首部无字绘本。

    我想不论对任何人、任何物品,TA的特别和价值在于你为TA付出的时间与精力。所以,专一与专注,是我们需要教会孩子的美好品质。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偶然间看到了一部宫崎骏的电影《悬崖边上的金鱼姬》,建议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带孩子看一下。电影中传达的一些情感和《脚鱼》绘本一样,波妞之于宗健,类似于脚鱼之于多多。

    某些人、某些事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我产生的某些链接,而那些链接,是专属于我们彼此的。这就是最美妙的情感吧。

    NO. 6   获得过国际安徒生大奖的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

    《脚鱼》的绘画作者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2016年与我国作家曹文轩分别获得国际安徒生大奖的插画奖和文学奖。

    图片来自网络。左边是曹文轩,中间是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

    国际安徒生奖是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此奖一生只能获得一次,表彰的是作家与插画家一生的造诣和建树。

    它对于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的颁奖词是: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的作品一直以来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她乐意在创作上冒险探索。她的书可以如此幽默有趣,又能深深打动人,而且她并不惧于展现生活的黑暗一面。

    文字作者汉娜·约翰森是德语世界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家。1939年生于德国不来梅,在马堡和哥廷根攻读德国文学、古典哲学和教育学。1983年起开始创作儿童故事,作品因蕴藏人生哲理,屡获"瑞士最美丽图画书奖"、"瑞士青少年文学奖"、"奥地利儿童书奖"、"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选书"等大奖,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发行。

    图片来自网络,好慈祥的老奶奶。

    童话是世界上最难写的故事,但是因为有这些伟大而亲切的人们存在,儿童文学从来都硕果累累。这是大人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吧!

    PS.说到金鱼,还记得安徒生写的最著名的小美人鱼的故事吗?小美人鱼最后化成海面上的泡沫了吗?当我看到这篇故事原著的时候,非常开心,因为——没有!

    附赠几张我家“脚鱼”的照片,不同的角度反光拍摄出来的效果很不一样啊,好像多了几条金鱼一样,哈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不要跟我一起来看看我的梦幻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ve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