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讲过很多次茶,既然说到了茶,不讲茶食,总觉得辜负了它。
茶与茶食,不同于可乐配薯片,也不同于啤酒配炸鸡,它们更像一对两相清欢的知己。
茶,喝久了就显得寡淡,还有饥饿感,那就不得不吃上一两味茶食,而茶味又相当清香甘醇,为了要配得上这一口好茶和一颗喝茶的闲心,茶食就得十分小巧精细。
图片|原色茶陶-摄
尤其是糕点类茶食,有的做得像花朵一样,荷花酥、佛手酥、麻花卷、牡丹花糕......让人不忍入口,在口味上,那些馅、糖和果实又十分融合,“在舌头上分不出各自的味来”。似乎,只有这样一味茶食才不枉一杯茶的精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茶食
|闲饮闲食,人生快乐事|
茶食,是闲食。
周作人说,茶食是南方人的一种闲食,是“不求饱的点心”。
吃闲食早在宋以前就已经非常普遍,当时的人们习惯一日两餐,而两餐相隔的时间又比较长,为了可以充饥但又不至于吃得太饱,就有了吃闲食的习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时候的闲食,还不是专门用来佐茶的小点,也多被称为“点心”。后来饮茶之风盛行,尤其是唐代以后,人们喜欢在喝茶时,佐以点心相配,于是就有了吃茶食的说法,而茶食的品类也越来越繁多,糕点、鲜果、干瓜果、肉脯、酥饼、糖缠......十足地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即使后来改两餐制为三餐制,没有了吃闲食的必要,但一边喝茶,一边细品茶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文化,而看似平平常常的闲饮闲食,其实也是人们闲暇之余的一件快乐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茶食
|越是细微,越要精微|
茶食,虽为闲食,又形小量少,但人们在茶食上却是花足了心思。
其中,浙江嘉兴、湖州一带人们喜欢吃的茶食,嘉湖细点,不仅美味,造型也十分别致,尤其是一道叫“人物云片糕”的糕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人吴藕汀在《十年鸿迹》中写到,这味糕点“大至横三寸,纵二寸许,雪白的糕片上,有五彩人物,好像旧书上的木刻套印,非常古朴”,而且糕上的人物“须眉毕露,制作很是精美”。
难怪嘉湖小点是冠一个“细”字,这样的茶食也就有了小而美,闲而精致的气质。还有的地方,人们还讲究“顺时而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苏州茶食中有按时令变化做的“四季茶食”,春饼、夏糕、秋酥、冬糖,其中有一味叫“酒酿饼”,是春季的时令点心。
按照传统做法,这道饼需用酒发酵,而酒发酵又受温度的影响,于是只能在春暖时节酿酒做饼,所以酒酿饼也只有在春季卖。
图片|知丘茶食山房-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现在有条件控制酒发酵的温度,能在不同时节吃到春饼,但正如只有在夏天吃绿豆糕,喝酸梅汤才清凉爽快一样,一杯春茶,半块春饼,顺时而食,舌尖才更亲近春色。
人们对茶食循时节而食和越是细微之处越要尽精微的用心,是对品茗之趣的追求,也是对生活燕闲之乐的期待。
图片|原色茶陶-摄
图片|知丘茶食山房-摄
茶食
|熟悉的味道,细碎的情怀|
茶食做得精致,还要吃得有“门道”,而吃得最有门道的就数汪曾祺。
记得,曾在他的文章中看到他回忆起家乡茶馆的一道“干丝”。这道干丝是豆腐干切成的丝条,再在碗里堆成塔状,是汪曾祺每天喝早茶必配的茶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说,干丝是每日早茶的第一道茶食,而且必须是快要吃的时候,再把酱油、醋和麻油浇入。这样一口热茶,一口干丝,味道才“一绝”。普通一道干丝,被汪老这么一说,就算吃不到也颇让人心动。
图片|原色茶陶-摄
说到茶客与茶食,作家黄裳在四川泡茶馆时,喜欢一杯“菊花”配糖渍核桃仁嚼嚼,而广州老茶客喝早茶时必定要配一屉水晶虾饺,一杯清茶一口鲜脆才叹得过瘾,但在潮汕老茶客心中茶和橄榄、话梅干果类才是标配。
①② 图片|来源于网络
③ 图片|原色茶陶-摄
这些茶食,虽不是什么珍馐玉馔,也不是钟鸣鼎食之类,但因为嗜茶人吃出了门道,茶食就多了些兴味,它们也就变成了与茶最登对的茶食。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可心的茶食,并不因为它们有多别致,味道如何美味,而是因为这道茶食上的某种记忆和细碎的情怀,令人流连忘返、心情蹁跹。
茶食,吃得有门道,才吃得有情怀。
图片|原色茶陶-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