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工具癖上班这点事儿
我从【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联想到的职场7法则

我从【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联想到的职场7法则

作者: 路辰 | 来源:发表于2016-09-28 12:15 被阅读191次

    你是否总热衷于讨论未来,却没有认真地考虑过未来?你是否总觉得未来属于天机定数,却没想过如果自己拥有远见力,你也可以预见未来?

    未来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可见,不可能,但对于那些拥有远见力的人来说,他们能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

    我们真的需要远见力么?当然!我一直认为,在现代社会,远见力应当成为个人能力结构中最核心的一环。在阅读这本【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之前,我对远见力的认识一直都停留在模糊与感性的阶段。合上书本后,我惊叹于作者对未来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他之所以能分析得如此透彻,正是运用了远见力,他还通过分享大量的经营案例来引导我们深刻理解远见力的7个原则。如果掌握了这7个原则,对未来,你也能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

    本书作者之一丹尼尔•伯勒斯(Daniel Burrus)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曾为多家财富500强企业提供战略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另外一位作者约翰•戴维•曼(John David Mann)25年来写作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书,是一名畅销书作者,著作《The Go-Give》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之一。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企业经营案例,涉及行业之广,几乎涵盖了市场所有重要领域,比如高新技术、互联网、制造、医疗保健、新兴农业、大众消费品、能源化工等等,作者尤其着墨于互联网等高科技行业,在他眼里,科技进步是最大的硬趋势。在同一件事情的分析上,作者还展现出其独特的视角、博大的眼界与全新的高度,令我惊叹。初读此书时,我笃定这本书可能更适合企业的决策层、产品战略、营销运营的高管们阅读。但深入阅读后,我才逐渐发现作者撰写此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引导更多的普通人通过培养远见力去科学地看待未来。

    我本身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此书能让我跳出固有工作的“思维盒子”,以更高的高度全局看待企业经营事务。同时,它提出的7项原则也让我对如何经营好个人职业未来有了更多的感触。

    原则一:从确定性开始

    我们常常觉得世事难料。当今时代,瞬息万变,比过去更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未来将面临什么。我们若自我设限,将注意力过多放在解决不了的问题、不确定的事物上,则是将自己的远见力牢牢桎梏起来。

    所以作者提出第一个原则“从确定性开始”。他引导我们通过观察事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周期变化与线性变化,从而得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判断出该事物发展的硬趋势与软驱势,最终指导你的判断与决策。

    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事物或课题得出的推测;软驱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硬趋势绝对会实现,是未来的定数;软驱势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举个例子,比如股市涨了跌,跌了涨,这是硬趋势,但何时涨何时跌,这是软驱势。

    在职场中,人们都关心这样的问题:“我所在的行业/公司还能繁盛多久?“或”我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以后是否还存在?”谁都希望自己所在的组织基业长青,谁都期待自己从事的职业永远是市场热门。但在瞬息变化的时代中,谁都无法看透说清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一味地沉迷在“不确定的事”当中,做无用的担忧与猜测,就违背了远见力的第一原则“从确定性开始”。那么,要想摆脱这样的思维困境,我们需要关注哪些“确定性”呢?

    对你所在行业/组织来一次大检查:我所处的行业/组织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或正走下坡路?国家的政策导向与经济环境对该行业/组织有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整体薪资水平相比以往上涨还是下跌?整体人才流向是流入还是流出?组织的竞争对手生存现状如何?同业中是否有新的竞争对手进驻?

    另外,再对自己进行一次大检查:如果我所在的行业衰落了、组织倒闭了,我从事的职业在其他行业/组织里是否有出路?在人才市场中,我从事的职业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岗位薪酬水平是同比增长或是降低?培训市场上是否有针对我目前职业所开设的培训课程或进修班?未来,我的职业是否存在被科技手段取代的可能?

    曾经世人眼里再庞大与稳定的组织,也终有一天会走向末路,不信你看看那些已经倒下的行业巨头,这是硬趋势。作为组织内的一名员工,我们能做的是通过分析确定性因素来判断软驱势,从而拿出相应对策,这才是你的远见力。

    原则二:洞察先机

    我们往往提倡“主动”,但主动,是为了避免问题恶化,解决的还是今天的问题,这是不够的。我们要能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问题,先发制人,抢先一步解决。

    我常遇到这样的毕业生,他们直到求职那天才发现自己的专业早已被市场抛弃,或受到政治经济影响一蹶不振,机会寥寥。那时,他们才慌了神,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道路该走向何方……而另一些同专业的同学,早在学校期间就洞察到了就业趋向,提前就把毕业后转行的事情给考虑好了,并赶紧转型充电、参加培训班、考执业资格证……把一切都准备好了,自信满满地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邀请。都是同专业的同学,具备远见力与缺乏远见力,差别就是那么大。

    职场中,我们也常有这样的体会,大家大部分的时间都像救火队员似的忙于应付危机,疲于奔命。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缺乏远见力的行为依旧无法改变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冒出来的窘境,所以大家每天都是忙、茫、盲……每个人口头禅就是”先不管,做了再说!”我们普遍认为,在以结果为导向、强调执行力的企业里,迅速的行动力比一切都要重要,但我们却忽略了一点“为了加快速度,我们愿意放慢脚步吗?”

    洞察先机,是防患于未然,预先看到问题,并找到应对预案,我们只能从内到外主动改变,而不是被强制地从外面改变。

    原则三:变革

    变化与变革,哪个是我们在这个时代说得最多的词?是变革,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变化仅仅意味着做同样的事情,只是与别人不同,变革则意味着做完全不同的事情。无论我们身处什么领域,都需要变革,这由不得我们愿意不愿意。大家可以留心一下,我们身边的组织、企业、行业,这几年是否都在经历着深刻的质变?被彻底改造?我们是否不断听到有新兴行业兴起,传统行业衰落,有新型公司崛起,传统企业倒闭……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朋友提出疑问,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后是不是都得面临失业?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作者已经给出了非常完美的答案——在技术驱动型变革的时代,需要兼容并包的思维。

    这句话如何理解?我以媒体行业举例。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被逐步打破。试问,过去风头旺盛的纸媒,如今还在市场上露脸的剩下几家?自身门槛限制、受众减少,发行量萎缩,效益下滑,传统媒体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而新媒体凭借其资讯丰富、方便快捷、受众广泛、0门槛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读者观众。于是,在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态势下,很多传统媒体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寻求转型之路。

    但这是否意味着传统媒体从此就退出江湖了呢?非也,网络媒体也同样存在缺陷:信息的权威度、专业度仍值得商榷,信息碎片化问题也一直为人诟病,受众需要花大量时间淘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这本身也是一种时间成本的浪费。所以,我们与其说新媒体击垮了传统媒体,传媒行业在衰落,还不如说这是一次媒体行业对自身信息载体的优化。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原先高冷的传统媒体不得不做出了自我改革,那些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机构,该衰落的任其衰落,愿意自主创新的机构,该成长依旧会获得成长。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变革视为,谁取代了谁,谁击垮了谁,而是需要辩证地看待,这场战争中,双方是否都做出了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的举措。如果将整个媒体行业比作一盆绿植,新媒体就如同一把剪刀,剪掉了枯枝败叶,留下蓬勃生机的新芽。

    作为职场人士,我们无法左右管理层的决策,但我们需要观察,如果你所在的组织高层常常沉溺在自我感觉良好中,闭目塞听、拒绝变化,我劝你还是早为自己做打算吧。我也常常劝那些身处传统行业、有上进心、有能力的年轻人,若组织为适应新经济需要成立新部门,一定要主动竞争上岗。这个时代,你不主动求变,就只有被别人改变的结局。

    原则四:跳出你面临的问题

    我们往往被那些我们自认为棘手的问题所蒙蔽,并将该问题视为最大的拦路虎,一味沉溺于“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没解决,所以其他的事都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迷思中。但实际上,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问题通常并不是我们真正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做的是跳过这些问题,而不是试图去解决它们。

    书中提出了“剥洋葱”思考法:把你的问题想象成洋葱的表皮,列出问题的组成部分,一层层剥离,最终你会发现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读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最近的一些事。好几家老板曾同时邀请我为他们招聘管理人员,但了解实际情况后,我发现这些老板都陷入了同一个思维“陷阱”——“我的企业之所以存在那么多问题,都是由于人手不足导致的!”实际情况呢?他们并不缺乏人手,甚至已出现了人满为患、人浮于事的危机,才导致效率低下、沟通受阻。

    在这个案例中,“人手不够”只是洋葱最表面的那一层问题,老板们却只看到那一层,背后的实际问题:人员配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清晰、业务流程不明确、内部沟通官僚化……他们都看不到,而这些都需要进行内部改革才能实实在在地解决,进而解决效率问题。那种只想通过招人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所以,对于问题,我们都不要妄下判断,任何先入为主的判断和下意识的评估,都会掩盖了真相,无论它们表面看起来多么合理。

    原则五:反其道而行

    在寻找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轻松确定寻找的方向,但有一种方法可以让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注意大家都在看的地方,然后看相反的方向。逆向思考这一策略往往能以惊人的速度揭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化无形为有形,甚至能解决你浑然不觉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很佩服一位前同事,我想他的经历就很好的践行了“反其道而行”这一论点。我们是一家传统家电销售公司,根据行业特性,每年召开两次订货会、新品会都是雷打不动的惯例。在大家的印象中,订货会无非“老三样”:订货、收款、吃饭,酒店就是主会场。但有一年那位同事筹办了一场既别开生面又意义非凡的订货会,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并让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时传为佳话。因为他竟然把订货会开在了我们当地的重点大学校园里!

    他主办的那场订货会主题为“重走青春路”,会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均围绕着“青春”这一主题,不论是请帖、宣传品、展示资料处处洋溢着校园青春的气息。会议当天他还邀请了所有的客户亲自到大学校园里徜徉参观,正所谓“重走青春路”,并筹划了专题讲座,让客户们有机会现场聆听大学教授做经济形势的演讲,演讲结束后,还组织客户们穿学士服、扔学士帽、重拍毕业照……反正除了读书,大学生干过的事儿,这些客户们都重新做了一遍。

    这场主题鲜明、充满创意的“重走青春路”订货会让老板们兴奋不已,赞不绝口。很多老板都是没上过大学就出来闯世界的,能在大学校园里这样潇洒走一回,对于他们来说,已是“大学梦”的另外一种实现……

    这次订货会的筹备思路,我认为很好地体现了“反其道而行”。传统的观念认为,在商言商,商界处处充满现实的利益交换,而象牙塔纯洁神圣不沾染世俗气。但我那位同事,偏反其道而行:你谈生意,我谈文化,你聊赚钱,我聊初心,你讲利润,我讲梦想......这样的订货会,在商界与文化、企业与高校之间碰撞出了火花,商人的学业梦想也同时得以“实现”,谁能说这不是一件很有创意的事情呢?我想,正是由于拥有这样卓越的远见力,那位同事的职业履历一直都很出彩。

    墨守成规很快就会过时,你只有走没人走过的路,才有赢的可能。

    原则六:重新定义和再创造

    在这个时代,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变革。这意味着你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停滞不前;你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只做你一直在做的事。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创造和重新定义。如同我们在原则一中强调过的硬趋势与软驱势,变革是硬趋势,再创造是软驱势,因为无论你希望与否,变革一定会发生,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再创造,也将由我们自己做主,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去做。

    你需要预见你所在的行业、领域将会发生的变革,并通过重新主动塑造与定义自己去适应它们。你的本质、性格不会随着时间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你学到的技能、知识,却可以获得增长,你可以通过学习新的技能,从一个不断萎缩的行业转向到一个不断增长的行业。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自己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成为斜杠青年,他们已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单一职业身份,他们身兼多职,过着多元化的生活,这就是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的结果。斜杠青年们通过挖掘自身的特长与爱好,不用再依附于任何一家组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他们不会由于失业而惊慌失措,因为他们还有别的后路可以走。

    重新定义的原则也在HR身上得到体现。以往,我们对HR的工作存在着固定认知,偏重其职能管理这一作用。但随着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大多数企业对HR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重新定义了HRBP这一角色。所以,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已经变成了越来越多HR转型定位的方向,这是时代的需要,不论你愿意与否,它已然发生,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重新作出定义。

    原则七:主导未来

    书中提到,未来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换句话说,我们对未来的愿景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改变你对未来的看法,就能主导你的未来。

    公司里有一名销售部门的同事,90后,工作勤奋努力,肯吃苦。一开始,我并未觉得他与其他同期进入公司的小伙子有什么差别,但他在一次会议上发表的PPT让我从此对他改观。他的PPT前几页没什么特别,但最后一页有这么一段话“当业务时,做主管的事,当主管时,做经理的事……”他说这是他的工作愿景。看完这段话,我又把他的工作表现都联想了一遍,果然,他确实是那种思考很多,并真正付诸行动的员工,他能想领导之所想,思维的高度与广度甚至超出了他目前的职位要求……果不其然,两年后,他如愿地做了主管,这个晋升的速度对于一家组织完善、结构庞杂的大企业来说,已算很快,并大大超出了其他同时进入公司的年轻人。

    在职场中,如果我们想主导未来,首先我们就要明白自己想要把未来塑造成什么模样。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培养你的远见力,才能看到不可见,才能做到不可能,才能搭上时代的顺风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从【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联想到的职场7法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vh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