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十二分教

作者: 晋陵路边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18:07 被阅读0次

佛告二比丘:“汝等持我所说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多伽、毗富罗、阿浮多达摩、优波提舍等法,而共诤论,各言:汝来试共论议,谁多谁胜耶?”

二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佛告二比丘:“汝等不以我所说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而自调伏,自止息,自求涅槃耶?”

二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二比丘:“汝知我所说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汝愚痴人,应共诤论谁多谁胜耶?”

时二比丘前礼佛足,重白佛言:“悔过,世尊!悔过,善逝!我愚我痴,不善不辨,而共诤论。”

(一一三八)

有两位比丘争说自己的见识多,佛陀问他们,你们争论的是我所说的法吗,他们说不是,佛陀责问他们,如果争论的不是我所说的法,难道你们靠自己求得解脱吗?既然已经知道我所说的法,为什么不在我说的范围之内进行争论呢?

佛陀说他的法有十二种,即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多伽、毗富罗、阿浮多达摩、优波提舍,并提倡对佛法的争论应当局限在这些范围之内。

一、修多罗,即契合,所谓上契诸佛妙理,下契众生根机,经是线的意思,贯穿法义,使不散失。比如杂阿含经第一部经即是契经,讲述了由观色无常,观受想行识无常而达到解脱的法义。

二、祇夜,义译为应颂或重颂,是与“修多罗”长行相对的韵文,将前文经文要旨简颂一遍,或将前数经的名目连成偈语,成为录偈,方便记忆讽诵。比如八二五经中的偈诗,这首偈诗以诗的形式把经文法义重述了一遍,以方便他人记忆吟诵。

三、受记,又译为维伽罗那、记说、悬记,本意是“问答体的解说文章”,后来又进一步解为“对简单的做详细解说”的意思。比如490经以问答的形式解说了修习八正道的成果。(在大乘佛教中,则不只是前述这样的文章形式,而且还指佛对弟子们未来命运的一种预言。也就是“成佛的预言”才称为受记或授记。在杂阿含经中,佛陀受记某弟子得某果的记载也是很多的。)

四、伽陀,译为讽诵偈颂,这是只有韵文的形式,以讽诵之法记于心中,遇说法时随诵随说。比如一二八九经,主要以韵文的形式论说佛法。

五、优陀那,又译为自说,遇到某种令人感动的事件时,自然由衷而发的言论叫做自说。比如1162经,佛陀看到两位老人,感慨学佛要乘早,不要虚度年华。

六、尼陀那,这是指说法时,在某种因缘条件下,说出一种序文式的故事。比如二五三经,先写了尊者优陀夷拒绝讲法,这段拒绝的故事是相当于序文,强调听法要注意仪轨。

七、阿波陀那,意译为譬喻,其本意是“英雄行为的故事”,与因果业报说有关系。某些人在现世有杰出的表现,在过去世也曾有过英雄式的善行,像这样将过去、现在连串起来的故事就是譬喻。这是由因果业报而来的教训式故事,所以也可称为“训诫式故事”。比如510经讲述了因前世不信佛而今世受苦的事例,以强调要信佛法、勤修佛法。

八、伊帝目多伽,即本事,所谓本事经就是“说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过去世的故事”。

九、阇多伽,义译为本生,这是佛陀前生的故事。比如二六四经,佛陀讲述他前世的故事,以激励圣弟子修习佛法。

十、毗富罗、义译方广,为了得到知识上的满足而有询问,以及针对这个询问所作的解答。比如624经,尊者郁低迦为了解脱再三请求佛陀说法,佛陀应他的请求宣说了先净初业,后修梵行的法义。

十一、阿浮多达摩、又译为未曾有,这是指佛陀所说的佛法是稀有、未曾有、而不可思议的。比如三七九经,佛陀对五位侍者开示四圣谛三转十二行,并说这个法是未曾有的,是众生前所未闻的。

十二、优波提舍,义为评论,这是指与略说不同的广说,是一种详细注释的说法。并不一定是佛所说的。比如499经,月子比丘说了提婆达多的法,尊者舍利弗对此进行了评论,批评提婆达多所说之法不够究竟。

十二分教是佛经按照写作的内容、体例进行的一种分类,杂阿含经包含了十二分教,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杂阿含经已经包含了完整的佛法。有观念认为杂阿含经虽然包含了十二分教,但某些分教的内容极为薄弱,比如有关佛陀的生平事迹很少,比如佛陀众多弟子的生平也很少介绍,他们由此认为杂阿含经只记载了部分的佛法。我们反对这种说法,因为这种说法的本质是对学佛的目的不明确。杂阿含经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杂阿含经只记载与解脱相关的内容,与解脱无关的内容杂阿含经是不说的,佛法的目标是为了解决众生的苦,使众生从苦海中解脱出来,佛陀及其弟子的生平与个体的解脱有什么关系呢?纵然知道佛陀及其弟子生前的每一个细节,这对于众生的解脱有什么作用呢?杂阿含经对佛陀及其弟子生平的描述很少,这恰恰体现了结集者的本怀,希望学佛者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解脱之道上,而不是去关注他人的生平或其它,即使是佛陀的生平也不用太多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十二分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vjdftx.html